“對父母來説,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作者:雪菱子
在網絡上看到一則讓人痛心的報道:廈門某學校初二年級的葉同學因為一張“保證書”而縱身一躍,從離家不遠的一棟大樓七層跳樓身亡,可想而知當時的他內心是多麼絕望!
事情的經過大概是這樣:因為疫情影響,很多學校都組織了孩子們在家上網課,也許是葉同學對老師的上課方式不配合,也許是因為葉同學自覺性不好,所以他學習狀態並不積極,老師對他的印象也不太好。當天晚上學校召開了網絡家長會,對於一部分孩子不配合不認真的問題,學校提出了要求,要求每一個同學都要認真聽課,不缺課,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和參加考試,如有違反,願意接受年段處罰,要求每一個同學寫保證書並且要求孩子和家長共同簽字上傳。
在前幾周的上課時間裏,各科老師都發現了葉同學上課遲到、不認真、不按時完成作業,於是打電話給家長,希望家長好好管一管自己孩子。
當家長要求孩子寫保證書時,葉同學並不願意,可是家長不想看到老師在班級羣裏點名,於是催促了好幾次,難免會説一些重話,於是在家長的逼迫下孩子很不情願地寫下了保證書,一個小時後偷偷走出了家門,就再也沒有回來!
孩子的父母怎麼也想不到當天吃晚飯時間還有説有笑,活蹦亂跳的孩子,這一份保證書竟然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決絕地連挽救的一線希望都不給父母!
葉同學既然赴死的勇氣都有,卻為什麼連活下來拼一拼的勇氣沒有呢?
再來看幾則新聞:
2019年9月8日夜晚,重慶某小區三名初中女生手牽着手從18樓墜下,原因不得而知。
2020年3月3日,河北石家莊某小區發生了一起跳樓自殺的慘劇,疑是因為孩子家長訓斥其上網課不積極,於是孩子一氣之下便做出輕生的舉動,直接從樓上跳下來。
我們的孩子到底怎麼了?動不動就自殺、跳樓,這個問題已經成了社會的普遍問題,發展趨勢也越來越低齡化。
究其原因,一是因為我們的孩子從小被家長寵愛得太過,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和他人發生矛盾時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從不換位思考;二是因為家長對孩子缺少心理素質培養,導致孩子心理素質差,忍受不了一點挫折和失敗,這種性格的孩子一般都比較叛逆;三是教育中缺乏對孩子責任感的培養,導致孩子在和他人交往中,經常發生矛盾和衝突;四是因為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乏“挫折教育”,一遇到挫折往往選擇逃避,並不敢面對現實積極想辦法解決應對;五是家庭因素,比如父母離異造成孩子自卑的心理或者孩子沉迷遊戲造成悲觀厭世的消極心理。
他們會以為一次爭吵,一次考試的失敗,一次老師的批評或者同學的取笑而走上極端,似乎任何一個理由都可以讓孩子用自己的生命去抗爭。雖然對於大人來説,那些都不值一提,但是對於孩子來説,這卻是不能面對和承受的。
那麼,父母怎樣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呢?
一、父母要有積極陽光的心態
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曾説:“對父母來説,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同樣是考試失敗了,悲觀的父母會搖搖頭,然後指着自家孩子説“你就是不行,你能力差。”而積極的父母則會鼓勵孩子:“你已經很努力了,下次繼續加油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一面鏡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如果父母對待事物的態度是消極的,孩子從父母那裏得到的感受和情緒也是悲觀的,時間久了就會形成了一顆玻璃心,不願意接受新事物,怕挑戰怕失敗。
反之如果父母性格積極樂觀,孩子也會從中體會到父母的正面影響力,並變得積極主動起來。
二、樹立自信心,遠離自卑
當孩子害怕失敗而不願意接受挑戰性的時候,父母一定不能挖苦,應該鼓勵他多看到自己的優點,想辦法怎麼獲得成功而不是首先想到失敗。當孩子犯了錯誤,千萬不能一味指責,而是幫助孩子分析原因,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從而找到改正錯誤的辦法。
三、培養孩子獨立意識和責任心
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首先讓孩子獨立思考解決的辦法,父母不要一看到孩子有畏難心裏就遷就、溺愛,甚至代勞。
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中,家長對孩子要有比較恰當的期望值,多培養孩子獨立的意識,讓孩子在獨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自我鍛鍊,當孩子有一些進步,家長要及時給予肯定增強孩子自信。
四、給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父母給孩子一個幸福和諧的成長環境,當父母間關係融洽,家庭幸福,才能教育出文明禮貌、積極陽光的的孩子。
多帶孩子走出小家,接觸外面的社會,當孩子見得多了,心胸就會變得寬廣,格局就會變大,不會為一點小事耿耿於懷。在和別人交往的過程中,學會表達自己,學會與他人協作,在逐漸適應中學會換位思考。
只有內心“強大”的孩子才會從競爭中獲得成長、從失敗中汲取經驗、從挫折中學會堅強!
願悲不再重演,願所有的孩子都能成為內心“強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