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是哪裏人
孫權是三國時期東吳的開國皇帝,那麼孫權是哪裏人呢?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人,也就是現在的浙江富陽。但是孫權是公元182年出生於下邳,也就是現在的江蘇徐州市的邳州。因此關於孫權是哪裏人的爭議比較大。
《新三國》孫權劇照
目前看來孫權是吳郡富春人的説法似乎更佔上風一些。畢竟在東漢末年這樣的亂世,顛沛流離,生在哪裏也是不太確定的,只能以祖籍來定了。再説孫權的父親孫堅,是東漢末年的一個割據勢力,常年在外面四處征戰,那麼孫權不是生在老家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生在外面,也不能否認孫權是吳郡富春人的事實。
孫權在父親和哥哥都逝世的情況下,肩負起建設江東的重任。公元208年,孫權在劉備的建議下與之結盟,共同建立起了孫劉聯盟對抗曹操。當時曹操率領80萬大軍來到赤壁,與孫劉聯軍決一死戰。結果孫劉聯軍以少勝多,打敗曹操。這一戰可謂是孫權在位期間最為成功的一戰了。
公元219年,孫權派呂蒙前去奪取劉備在赤壁之戰後佔領的荊州,使東吳的領土面積由增加了許多。公元222年,孫權被曹丕封為吳王,吳國也就此建立了。公元229年,孫權才正式稱帝。稱帝后,孫權頒佈了一系列有利於吳國建設的政策,使得江南地區的經濟發展飛快,東吳也越來越強大。
但是孫權晚年在繼承人的問題上,搖擺不定,引起朝局震盪。公元252年,孫權病逝了,不過他已經是三國統治者最長壽的人。
孫權射虎
孫權射虎的故事是源於《三國志》中的一段記載,本以為是傳説,但在《辭源》中卻可以看到對孫權射虎之地呂城的註釋為“三國孫權曾射虎與此”,以此證實了孫權射虎的英勇傳説事蹟。
孫權畫像
丹陽呂城是東吳根據地之一,且孫權父母逝世後便葬于丹陽一帶,此地便廣為流傳着孫權勇猛的射虎事蹟。且説當時孫權已為東吳帝王,建立東吳帝業,定都於建都(如今的南京),在一次早朝過後,孫權因天氣涼爽便心生雅緻欲外出打獵。
孫權便帶上身邊的近侍張世等人出城打獵,一路上欣賞着這金秋美景甚是愉悦,後至狩獵處,見芳草萋萋、獐鹿羣羣引得孫權不禁彎弓搭箭,遂在此時忽聞遠處傳來的哭泣聲,便驅馬循聲找尋。
只見哭泣聲來自一位老者,孫權詢問後得知老者與小孫子來山林中砍柴,不料剛才一隻猛虎從樹叢中躥出將小孫子叼走,孫權瞭解後甚是氣憤,便驅馬緊追猛虎。孫權這一追便是兩百多里,孫權坐騎為千里馬,不知疲倦,猛虎見不得脱身,便回身張口欲攻擊孫權,千里馬因此受到驚嚇,孫權險些落馬。
孫權大怒,將雙亁投向猛虎,未中,便急取弓箭射之,擊中猛虎胸口,猛虎被激怒便猛撲孫權,恰逢孫權近侍張世以一柄場戈擊中老虎腦袋,使其一命嗚呼。
回過神來的孫權便才發現已騎馬百里遠至丹陽呂城之地,而此地百姓聞訊而來,將此事廣為流傳,為紀念此事還將老虎倒地之地為“虎落裏”。
孫策是孫權殺的嗎
孫策是東漢末年江東一帶的割據諸侯,他的父親是長沙太守孫堅,他的弟弟孫權則是三國時候東吳的創立者。孫策驍勇善戰,相貌英俊,而且性格十分爽朗大度,因此很受百姓和部下的愛戴。就是這樣一個前途無量的人,卻在二十五歲的時候因為一次意外,面頰中箭而亡,之後不久便去世了。關於他的死亡,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這是一場意外,但是近些年來人們提出孫策的死可能跟孫權有關係。
孫策劇照
孫策和孫權雖然是親兄弟,但是在個性上的差異卻十分巨大,一個勇猛威武,一個則是心思縝密。因此,如果孫權要想實現自己的抱負,就必須要奪得孫策的地位。如果再加上外界對他施加的影響,那麼他謀劃刺殺孫策也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孫策是在丹徒西山打獵的時候,遇到了許貢三刺客,在和他們搏鬥時候被受了重傷的。孫策因為常年在外帶兵打仗,知道他行蹤的人應該只有他的下屬或者親信而已,而這三個刺客卻突然出現在孫策打獵的途中,這實在是讓人感到蹊蹺。
另外從孫權對待曾經的其他兄弟的態度來看,也有不少的疑點。在史書的記載中,孫權的三弟孫翊是被屬下人給殺死的,如果沒有這件事的話,繼承孫策位置的是孫翊也説不定。而孫權的四弟孫匡也是英年早逝,關於他的死亡中並沒有詳細的記載。而孫權的五弟孫朗僅僅因為一次愚蠢的作戰決定,就被孫權移出家族,禁錮終身。可以説除了孫權之外,他的四個兄弟都沒有什麼好下場,不禁讓人感到懷疑。
關於孫策到底是不是孫權殺的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討。孫權雖然在治理朝政上確實是有自己的才能的,但是關於他的為人以及對待自己兄弟的態度和做法,卻是頗具爭議的。難怪會被後人懷是他謀劃了刺殺自己大哥的行動。
孫權在位多少年
孫權是我國三國時期吳國皇帝和建立者,他一生勵精圖治,憑藉着自己過人的謀略和智慧,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羣雄並起的局面下,最終在江東這塊地方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政權,成為了和曹操、劉備等齊名的英雄人物。孫權一共在皇帝的位子上做了二十三之久,如果把他擔任吳王的時間也加進去,那麼就是三十年。如此長的在位時間在三國時期時期應該是名列前茅的。
孫權劇照
孫權在十八歲的時候就接替因為一次意外而離世的大哥孫策,開始統領江東。他帶領江東的百姓和大臣,一路審時度勢,厲兵秣馬,先後在赤壁之戰中和劉備聯手擊退了曹操的大軍,又在此後開疆擴土,基本統一了整個江東地區。在曹操的兒子曹丕篡漢稱魏之後,善於觀察形勢的孫權上奏曹丕,願成為他的藩屬,於是曹丕便封孫權為吳王、大將軍和荊州牧。隨後劉備率兵討伐孫權,他又慧眼識人,任命年輕的陸遜為大都督,於夷陵之戰中大破蜀軍,隨後又趁勢擊敗了來犯的魏軍,最終在229年於武昌正式稱帝,建國號為吳。
在稱帝之後,孫權一方面內部治理國政,另一方面又與蜀國重新合好,頗有功績。但是在他晚年的時候,因為對繼位人選搖擺不定,而導致了吳國朝政混亂。為日後吳國的衰落埋下了禍根。孫權於252年4月去世,享年七十歲。諡號為大皇帝,廟號太祖。
總得來看,孫權的一生雖然沒有一統天下的野心,但他在江東這塊地方還是做出了非常大的功績的,值得我們敬仰和欽佩。
孫權晚年
孫權曾是領導一方謀士的統領者,也是東漢末年勇猛的雄主之一,當然也是英明的東吳賢主。孫權為青年時曾因謀略過人、膽識過人被曹操稱道“生子當如算仲謀”,時過境遷,晚年的孫權卻不如年輕時那樣明辨是非,變得善猜忌和暴怒,使得朝政不穩。
張震飾演的孫權劇照
孫權晚年在繼承人問題的處理上很是不明白,這也間接的導致了日後的東吳政變,各黨政之爭使得東吳勢力衰退。孫權長子孫登本為東吳太子,孫登生性聰明又仁孝,且在政治上頗有見解,是為仁德之主,因此倍受愛戴,身負眾望。孫登便成為孫權繼續發展東吳國勢的有利繼承者,但不幸孫登一病不起,年僅31便逝世。
這件事對孫權打擊很大,後立三子孫和為太子,但因孫和生母王夫人與孫權愛女魯班公主有不和,遂魯班公主便從中使壞,誣陷孫和謀反,在孫權面前謊道其言。這使得孫權疏遠孫和母子,且還引起政變,孫權四子因此被處死,孫和被廢,其中擁立太子的忠臣陸遜、長休等人因此逝世,一時之間超綱混亂。
孫權晚年的猜忌心極重,且常殺戮忠臣,為的是排除異己,為日後東吳勢力更加穩固,不料雖是如此思維,但卻加劇了東吳勢力的動盪。
孫權周泰
周泰原先是個海盜。戰亂頻繁,他與一個老鄉一起加入了孫策的軍營,立過許多大功。孫權非常喜歡周泰的為人,就向哥哥請求讓他跟隨自己。周幼平曾經兩次救過孫仲謀的命。一次是孫策去討伐吳郡,而孫權前往宣城。
《三國》孫權劇照
他只帶着自己的自衞軍。不足一千人。孫權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帶的人少會有危險,數千山賊就圍攻了他們。自衞軍本就鬥志低下,現在一下子多了這麼多的敵人,更加不敢抵抗。只有周泰全力以赴地殺敵,用自己的身體保護孫權。周泰勇敢的行為影響了士兵,大家一起奮力殺敵,終於將山賊擊退。可是周泰身上受傷的地方有十二個之多,得到華佗的醫治才康復。周泰受到孫策的讚賞,被任命為春谷長。
第二次是曹孟德南下,打敗東吳的軍隊。孫權被包圍了。周幼平奮勇殺敵,不僅將孫權救出。在送他到了安全的地方後。又返回敵陣,救出了被圍的同僚。作為代價,周泰的身上又多了數十傷痕。
孫權對周泰很優待。在又一次擊退曹操的進攻後,孫權封了他為將軍,讓名門公子也聽從周泰的調遣。三國時代,士族觀念嚴重。名門公子根本不甘心聽從這個原本是強盜的周將軍。孫權為此專門設宴,端酒走到周泰的面前。讓他揭開衣服,詢問他身上的每一處疤痕來源。這個勇猛的漢子都能夠清清楚楚説出來。孫權留着淚説周幼平為他們兄弟出生入死,不顧自己的性命。他是東吳的功臣,自己願和周泰榮辱與共。第二天,孫權就賜下了青羅傘蓋,眾人才對周泰服氣,聽他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