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漢賦四大家之一張衡生平簡介 張衡發明了什麼?

由 司空梓瑤 發佈於 經典

漢賦四大家之一張衡生平簡介,張衡發明了什麼?張衡,字平子,後人尊稱木聖。生於公元78年,卒於公元139年。

張衡畫像

張衡乃河南南陽人士,與諸葛亮,張仲景,范蠡,姜子牙並稱為南陽五聖。因為文采出眾,妙筆生花,善寫賦文,是漢賦四大家之一。有《周官訓詁》,《靈憲》、《玄圖》,《二京賦》,《歸田賦》等作品,載於《漢詩》,《隋書》等書。

張衡少時天賦異稟,博聞強識,弱冠之年便四處遊學,這讓他的眼界更加開闊,興趣也更加廣泛。他學五經,通六藝,知天文,曉地理。

永元十二年,張衡在南陽太守府任主簿,負責文書工作。

永初五年,漢安帝召張衡進京。初任郎中,後升為太史令。這是張衡很重要的幾年,他的很多發明諸如渾天儀,地動儀等都是在這個時期發明的。

永和元年,張衡官任河間國相。在任期間,整頓吏治,剷除奸黨。

三年之後,張衡官拜尚書。

永和四年,張衡逝世。偉大的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機械學家完成了他的人生歷程。

八百多年後的公元1009年,張衡被封為西鄂伯。到了1970年,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上的一座山命為張衡環形山。七年之後將一顆行星命為張衡星。2003年,又有一顆小行星因為張衡的緣故被命名為南陽星。

張衡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他在很多領域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張衡是什麼家

張衡,東漢年間南陽人,是我國家喻户曉的偉大發明家,他的事蹟在教材上,在各種科普書籍經常出現,可是如果你認為他僅僅是個發明家,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張衡銅像

其實張衡還是一個天文學家,他發明有讓人歎為觀止的渾天儀,是渾天説的代表人物。可惜他的天文學著作如今已經佚失在歷史長河裏,實在讓人遺憾。張衡認識到月亮光源來自太陽,月亮繞地球轉動,並且能正確的解釋夏天天長夜短,冬天天短夜長等現象。一個古人能熟知這些現象,實在令人驚奇。

張衡在文學方面也頗有建樹,是出色的文學家,乃漢賦四大家之一。《歸田賦》,《周官訓詁》,《二京賦》辭藻富麗華美,寓意深遠,讀之朗朗上口,是其典型的代表作。《漢書》,《隋書》等典籍都有收錄其作品。

張衡也是個數學家。據《後漢書》載,張衡著有《算罔論》。他對球的體積,立方體體積,甚至是π都有極其深刻的研究。據查張衡是中國第一個在理論上求得π值的人。

張衡同時也是個地理學家,他常常實地考察各地,每到一處都細細畫下,其著作的地形圖標註細緻,測繪準確,一直流傳到後世。

綜上所述,張衡是集發明家,天文學家,文學家,數學家,地理學家與一體的偉人。為了紀念張衡在這些方面做出的卓越貢獻,聯合國天文組織特意將月球上的一座山命為張衡環形山,還將1802號行星命為張衡星。

張衡數星星的故事

張衡從小就對大自然萬物充滿了好奇,早晨布着露珠的葉子,中午熾熱的太陽,晚上閃閃發光的星星都讓他產生了濃濃的興趣。張衡每天晚上跟着母親去打穀場。打穀場上別家的孩子們嬉笑打鬧,你追我趕,充滿了一片歡聲笑語。唯獨張衡孤寂地坐在一旁,望着充滿未知數的星空,小手在不停地動着,嘴裏還邊説着:“一顆,兩顆,三顆......”,似乎享受着別人無法理解的樂趣。張衡母親以為張衡白天累壞了,就對張衡説:“衡兒,如果你累了,就先回家休息吧”。但是,張衡沒有理會母親,母親也不説話地離開了。

張衡數星星圖

過了一會,打穀場上的人們也漸漸離去。有個大點的孩子就跑來拍了拍張衡的肩膀説:“你在發什麼呆,天上又不會掉豆子”,張衡頭也不回地説:“數星星啊”。一聽張衡説完,孩子就哈哈大笑:“還數星星,那你數清楚了嗎?”張衡回道:“已經數到一千多顆了,快數完了”。此時旁邊一位老人插話説:“天上的繁星是數不完的,別浪費勁了”。張衡打斷老人道:“不可能,那片天的星星只有一千多顆,很快就可以數完了”。張衡父親見後立馬過來打圓場:“怎麼能這樣對老爺爺説話呢,快道歉”。張衡羞愧地連忙道歉。看着張衡欲言又止的樣子,張衡父親明白他的意思道:“天上的星星也是有規律的,要把它們分成一個個星座,才方便數清它們”。張衡若有所思地笑了,按照父親所説數星星,果然學到更多知識了。

在這個故事裏,張衡執着求知的精神,相信對大家有了不少的啓發。


 

張衡的成就

這世上有些人什麼事物都感興趣,什麼東西都想插上一腳,但往往每樣東西都只有半桶水。

張衡所發明的渾天儀

而我國曆史上最傑出的天文學家張衡卻做到了泛而精,當然這也和他自小的家教有關。其祖父是大名鼎鼎的張堪,早年建功立業。張衡人從小比較機靈,愛動手,發明了很多東西,諸如地動儀、渾天儀、瑞輪莢等,其中地動儀是其最為著名的代表作。地動儀是他在當太史令的時候發明的,雖然只是一個雛形,僅能大概辨別地震方向。但是可別小瞧它,這傢伙竟然領先了世界一千八百年之久,堪稱地震儀器的爹。所以説評價張衡為一名大發明家也是實至名歸的。還有張衡閒着沒事的時候也會仿寫一些文學大家的作品,美名其曰集賦家大成。但是人家仿得有水平,其中《二京賦》被後人稱為千古佳作。那張衡叫個大文豪也不為過吧。張衡在曆法上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漢安帝時期,他參加了一次曆法大討論,經過據理力爭,使得更為精密的《九道法》成為了當時的曆法。你以為張衡就這點本事,那你就小瞧他了。

史學上他續寫了《漢記》,思想上力反讖緯、機械學上製作了兩件神物分別為自動的三輪機械、會飛的木雕,數學上著作了《算罔論》,繪畫上畫了一幅至唐猶存的《地形圖》。張衡在各門學科上都大有造詣,為中國璀璨的文化遺產添上了不少財富,堪稱中國的“達芬奇”。

張衡地動儀原理

張衡生在東漢時期,據記載當時竟然出現連續20年無年不震,地震災害十分猖獗。可想當時的朝堂和民眾受此影響之大,嚴重的年份可謂是民不聊生。太史令張衡更是深受其擾,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試驗探究,經過年復一年的努力,於公元132年有所成,成功創造了地動儀。世界其他國家類似地震測量類儀器的發明均是1800年以後的事情了。

地動儀復原圖

張衡地動儀全身精銅打造,直徑有2.7米,外形神似酒樽,中有都柱。八龍八蟾餘,精準對應。地震發生前或者説地震發生時,總有異於平時的波動,而不同的聲波傳播的時間不同。張衡地動儀可以先於人類其他感知提前接受到這樣的波動,從而觸動內懸都柱,引發銅球掉進蟾餘的口中,發出聲音引起人們的警覺。

張衡地動儀最著名的檢查成效為——監測隴西地震。雖然京師的人們還未感知到,但是張衡地動儀的銅珠已落。儀器測量第一次在自然災害監測中起到了作用,這一刻不僅是張衡的輝煌,也是全人類的輝煌。從張衡的詩中也可以感受到他對這一輝煌時刻的驕傲以及對時事變化的無可奈何。

張衡地動儀因為多種因素並沒有實物留存。而史料能夠追溯到的相關記載也就200多字,學者們對這200多字進行全方位抽絲剝繭,模擬還原出張衡地動儀。歷史雖無法徹底還原,但人類追求科學真相的腳步從不會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