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寫史記的過程
司馬遷寫《史記》的時間最早要追溯到公元前104年,這個時候司馬遷就開始寫《太史公書》了,《太史公書》後來被稱為《史記》。
司馬遷銅像
司馬遷早年間就在全國各地遊歷,收集各地的風土人情,從當地百姓口中去了解古事舊聞,之後又受學於孔安國和董仲舒。司馬遷具備寫作的能力,又有寫作的素材,因此早早就開始寫作了。
但是誰的人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司馬遷的也是。公元前98年的時候,意外出現了。當時李陵自請五千兵馬出擊匈奴,戰敗被俘,漢武帝對此非常生氣。漢武帝問司馬遷對這件事情怎麼看,司馬遷説李陵孝敬父母,又忠君愛國,投降是無奈之舉。於是漢武帝就把司馬遷給打入天牢。之後李陵投降匈奴的時候被公孫敖“坐實”了,司馬遷也受到了牽連,被處以宮刑。
受此大辱的司馬遷並沒有一蹶不振,而是更加奮發圖強,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史記》的創作中去。以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世本》、《國語》、《秦記》等書籍,和諸子百家的著作國家的文書檔案,以及自己去當地調查取得的一些資料為材料,將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認真的摘選,去掉了那些沒有根據的傳言,對無法證實的事情保留態度,或者附上多種説法。前後總共經歷了一十四年,司馬遷嘔心瀝血最終完成了這部史學著作《史記》,也留給了後世留下了一份無價的文化瑰寶。
對司馬遷的評價
司馬遷是中國古代最有成就的史學家之一,也是一位非常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歷代都有許多文人墨客思想大家對司馬遷進行評價。
司馬遷的畫像
漢朝的另一位史學家,著有《漢書》的班固評價司馬遷説,司馬遷寫史是不虛美,不隱惡。這句話可以説是一語中的,司馬遷的“實錄”精神也成為後世許多史學家們記史寫史學習的榜樣。唐代的大文豪韓愈和柳宗元也都評價過司馬遷,韓愈非常推崇司馬遷的才華,而且司馬遷的《史記》也成為了韓愈寫詩創作的樣本。柳宗元則評價司馬遷説司馬遷説寫的文章渾然天成,滴水不漏,連多天一個字都不能。
宋元時期也有許多文學家對司馬遷的文章和文體有諸多的稱讚,南宋的史學家鄭樵評級《史記》説“六書之後,惟有此書”。明清時期,金聖嘆對小説和《史記》之間的聯繫研究的非常透徹,認為“《水滸傳》方法即從《史記》出來”。梁啓超也説,“史界太祖,端推司馬遷”,梁啓超對《史記》的憑藉非常之高,他認為史記的敍事能夠分清條理,而且思維縝密非常難得,並説“凡屬學人,必須一讀”。
到了現代也有許多文人和偉人對司馬遷和《史記》都給予了非常高的讚譽,魯迅先生評價《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毛澤東主席也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司馬遷的話,以之作為勉勵,推廣到人民羣眾中。歷朝歷代對司馬遷的讚譽都非常的高,可見司馬遷和《史記》確實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司馬遷的父親是誰
司馬遷的父親名叫司馬談,也是西漢非常著名的史學家,在建元、元封年間擔任太史令。學識廣博,對天文學、易學、和道家思想都有很深的造詣、司馬談和兒子司馬遷不同,司馬談所受到的思想主要是老黃的思想,所以司馬談十分推崇道家思想,認為只有道家思想是及眾家之所長的。
司馬遷父親司馬談漫畫像
司馬談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整理編寫成了一本《論六家要旨》,對先秦的各個學派思想都進行了分析和評價,這本書也成為了司馬遷在日後的創作中重要的參考和借鑑。
司馬談早年就立志要寫一部通識,他自己在做太史令的時候,就對資料文獻等進行了廣泛的收集工作,閲讀了大量的圖書和文。但是公元前110年時候,司馬談跟隨漢武帝前往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在途中司馬談就身染重病,留在洛陽醫治,最終也沒能參加上封禪大典。
司馬遷從封禪大典回來之後,經過洛陽看望父親,這個時候司馬談已經奄奄一息了,司馬遷見到了病榻上的老父親。在彌留之際,司馬談對司馬遷説了一席話,大致就是説,我們家祖輩都是做史官的,在上古時代就有過成就了,所以這一項事業不能斷送,你一定要接着我的位置繼續做太史令。而且我還有一個編寫歷史的願望,中斷國家的歷史文獻,對此感到不安,因此你要代替我完成這個願望。司馬談的這個心願,這也就促成了後來司馬遷寫《史記》了。
司馬遷的貢獻
司馬遷之所以能夠被後人所稱頌,還是因為司馬遷對中國的歷史文化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做出了貢獻。很多人認為司馬遷撰寫《史記》就是司馬遷的貢獻了,其實並不然。後人也有對司馬遷的貢獻做了詳細的總結,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傑出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到底有多偉大。
司馬遷畫像
司馬遷最重要的還是史學上的貢獻,他是中國最傑出的史學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歷史學家之一。司馬遷將歷史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對此也做出了自己重要的貢獻,1957年,司馬遷被聯合國命名為“世界歷史之父”,可見司馬遷在此方面的貢獻。
而且早在兩千多年前他就在經濟學上提出了“市場機制”的構思,司馬遷強調國家可以不用過多的干預經濟的發展,經濟規律自行調節市場經濟,這個前衞的觀點也是司馬遷的貢獻之一。另外,司馬遷也強調了教育的重要性,對孔子的教育聖人形象也是由司馬遷開始奠定的,確定了孔子萬世師表的地位。除此之外司馬遷在天文曆法上也有頗高的成就,曾和漢武帝等討論過歷法的改革。
司馬遷還是一個傑出的地理學家,這和他早年遊歷山水的經歷分不開。司馬遷著有多部地理專篇,對山川河流,都城郊區都有詳細的記載,就連少數民族的信息也有涉及。還有就是司馬遷在文學上的影響,《史記》對後世的散文、詩歌、戲劇、小説等創作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響作用。
司馬遷贊李廣
司馬遷在《史記·李將軍列傳》中記敍了飛將軍李廣的生平,並對李廣做了非常高的評價,這段評價可以説是史學評論中的經典。
司馬遷青銅像
李廣一生謙遜恭敬,在抗擊匈奴的過程中屢立奇功,但是最奇怪的是“李廣難封”的時候,到死李廣也沒有一個爵位,而且李廣的死也並非是自然而死,是因為受到了誣陷而受到處置被迫自殺的。司馬遷對李廣的遭遇非常的同情,也對李廣的功績也持非常高的肯定態度。於是在《史記》裏,司馬遷就單獨為李廣立傳,來歌頌李廣的功績。
《李將軍列傳》也是《史記》中享有盛譽的一篇文章,全篇感情飽滿,辭藻華麗,筆法千變萬化,可以説是妙筆生花。司馬遷用這樣一篇文字,描繪了李廣充滿傳奇和悲劇色彩的一生,為人們刻畫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英雄形象。
司馬遷除了在讚頌李廣之外,還對漢朝的用人制度進行了抨擊,並且對李廣整個家族的遭遇表達了自己惋惜和哀傷。全篇最精彩的也莫過於司馬遷對李廣短短八十餘字的評價,前有名言做引開導,後有諺語與之呼應,寫作手法也非常的巧妙靈活,稱得上是雅俗共賞。而且名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是出自於此,司馬遷用這八個字,安慰了李廣的在天之靈。這篇文章不但能夠説明司馬遷是一個史學家,還能夠説明司馬遷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巨匠。
司馬遷的愛國名言
司馬遷的愛國名言最著名的一句是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之急。司馬遷在鴻篇鉅製的《史記》當中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經典名言,他不僅是西漢的史學家更是文學家,思想家。
司馬遷畫像
那麼多的名言警句,是司馬遷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每每讀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那段不禁精神振奮,似乎渾身充滿了力量。但每當看到這一句司馬遷的愛國名言總是會感到一種莫名的嘲諷。這句詩是司馬遷在《報任安書》形容李陵而説到的,但也就是因為李陵,司馬遷收到了宮刑,由於生性耿直,所以司馬遷站在客觀的江都講述李陵投降匈奴的苦衷,沒想到卻因此得罪了漢武帝,漢武帝將其收監下獄處以宮刑,司馬遷原本想一死了之,卻為了史記而屈辱的活了下來。
終於給好友書信一封在《報任安書》書中寫下了這句千古名言。無亂司馬遷的愛國名言是寫給李陵還是寫個自己,這對於漢武帝來説都是一個天大的諷刺。一心報復為了天下,可天下是誰的天下,是劉家的天下!當自己的觀點與你不一致便是殘酷的對待,對待一個隨時準備為國殉身的忠志之士。如果漢武帝就在面前,真想問他一句:良心可安?司馬遷的愛國名言出現的時間更是諷刺,偏偏是在自己受過宮刑之後書寫下來,對於這樣的事,我也只能用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的四個字:悲夫!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