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秦王李世民
李世民是唐高祖和竇皇后所生的孩子,大哥是太子李建成。李世民生於公元598年,是竇皇后的第二個兒子。李世民出生後,父親李淵在隋朝為官,李世民四歲時,一位會看面相的秀才説,李淵是位貴人,李淵的兒子是貴子。
李世民劇照
見到李世民後,這位書生嘖嘖稱讚李世民,從他的面相來看,李世民有龍鳳之姿。李世民在童年時期就顯示出了卓越的才能,文學和騎射都很精通,深受李世民的喜愛。
李世民15歲的時候已經娶了長孫氏為妻,有了家庭後的李世民更加有了擔當和責任。公元615年,李世民受率領軍隊到雁門關去營救隋煬帝。
公元616年,李世民跟隨父親李淵多次奮戰沙場,立下赫赫戰功,曾經成功應對抗突厥人的進攻。隨後,在李世民的勸説自己,父親李淵決定出兵討伐隋朝。李世民被父親授予重職,統帥右三軍,李世民率兵進攻長安,一舉滅掉了隋朝。公元618年,李淵稱帝,為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封李世民為右元帥,進封秦王。
李淵下令讓李世民他率兵四處征戰,擴充唐朝的疆土。李世民是一名傑出的軍事家和戰略家,他率兵擊敗了劉武周,鞏固了北方的勢力;隨後消滅了王世充和竇建德,獲取了華北統治權。
太子李建成認為秦王李世民的功勞太大,會威脅自己的太子之位,屢次加害於李世民。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政變,殺害了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並且將他們的孩子一網打盡,穩固了自己的權力。同年,李淵立李世民為皇太子。
李世民簡介
李世民是唐高祖的兒子,唐高祖去世後,李世民成為了唐朝新任繼承者,即為唐太宗。李世民於公元598年出生,卒於公元649年,共享年五十二歲。
李世民劇照
李世民在青年時期就跟隨父親李淵從軍,曾經率領軍隊到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後來,父親李淵帶兵起義,李世民幫助父親打天下,唐朝建立之後,李淵封他為尚書令等職。後來,晉升為秦王,李世民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先後討伐了劉武周、王世充等軍閥,為建立唐朝統治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歷史上,與李世民相關的大事件之一就是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聽從手下謀士的意見,在玄武門殺掉了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一併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一網打盡。後來,唐高祖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將來繼承皇位。玄武門之變爆發不久之後,唐高祖就禪位給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成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他的治理下,唐朝的經濟、文化、軍事、政治等方面逐步走向開明。
李世民登基後,在處理政事問題上悉心聽取朝中大臣的意見,貞觀年間,因為李世民虛心納諫,勸課農桑等措施,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國內外一片安定祥和。李世民在治理國家方面很有自己的見解,在治理邊疆問題上,李世民設立安西四鎮,保障了各民族之間的友好相處,得到了百姓們的稱頌。
李世民開啓的貞觀之治,為後來唐朝的繁榮強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李世民是什麼生肖
李世民於公元598年出生,卒於公元649年。從李世民出生年月推斷,他的生肖為馬。生肖屬馬的人都有一個特性,那就是不服輸。
李世民劇照
因為不服輸的個性,任何事情都想要去嘗試一番,即使一個小事情都能激起自己的奮鬥之心。李世民屬馬,在很多事情上都能體現出他敢於嘗試,敢於奮鬥的精神。
公元616年,李世民跟隨父親李淵多次奮戰沙場,立下赫赫戰功,曾經成功應對抗突厥人的進攻。隨後,在李世民的勸説自己,父親李淵決定出兵討伐隋朝。李世民被父親授予重職,統帥右三軍,李世民率兵進攻長安,一舉滅掉了隋朝。公元618年,李淵稱帝,為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封李世民為右元帥,讓他率兵四處征戰,擴充唐朝的疆土。李世民是一名傑出的軍事家和戰略家,他率兵擊敗了劉武周,鞏固了北方的勢力;隨後消滅了王世充和竇建德,獲取了華北統治權。
李世民凱旋迴朝後,受到唐高祖的稱讚。此時,李世民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他開辦了文學館,為招攬天下仁人志士。公元626年,李世民發動了玄武之變,殺掉了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一併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一網打盡。後來,唐高祖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將來繼承皇位。玄武門之變爆發不久之後,唐高祖就禪位給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成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書法
唐朝時期,是中國文化發展史的巔峯,詩歌和書法都在當時達到了極盛狀態。後來人們説到唐代書法發展進程時,不得不提的一位人物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了,因為他酷愛書法,身體力行地推動了書法在全社會的發展。
李世民書法作品
因為具有表率作用,唐朝時期文學氛圍十分濃厚。
後人在評價李世民的時候,認為他不僅是一位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文學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在書法方面有自己的成就,而他的墨寶仍然流傳於世間。
李世民在書法上,特別推崇王羲之,而他本人最擅長的是隸書和草書。根據相關史料記載,李世民花費了很多錢財蒐購王羲之的作品,除此之外,他還親自為王羲之寫傳記。只要一有閒暇時間,王羲之都會臨摹王羲之的作品,以至於後來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狀態。李世民征戰南北的時候,只要有時間,就會把簡板當成畫紙,在上面書寫作品,已經達到痴狂地步。在他得到王羲之《蘭亭序》的真跡之後,讓弘文館的學士們臨摹《蘭亭序》作品,並且分發給朝中的大臣,讓他們共同鑑賞書法大家王羲之的作品。唐太宗去世後,中書令褚遂上書奏明高宗,唐太宗生前十分喜愛《蘭亭序》,太宗既然去世了,這本《蘭亭序》不應該留在世上。最後,高宗決定《蘭亭序》陪葬於昭陵。
李世民在世時,設立了弘文館,並且開創了書學。只要書法藝術造詣高,就可以進入仕途,這一舉措大大提高了書法在社會的地位,推動了書法的發展。
李世民的詩
眾所周知,唐代時期是唐詩最繁榮鼎盛時期,至今仍有大量的唐詩被後人朗誦。唐代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在詩歌方面也頗有建樹。他一生創作了很多詩歌作品,比如《賜房玄齡》、《飲馬長城窟行》、《帝京篇十首》、《正日臨朝》、《幸武功慶善宮》等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
李世民劇照
比較熟知的一首就是《飲馬長城窟行》,這是一首邊塞詩,寫景和抒情融為一體,有很高的鑑賞價值。詩歌的內容是: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瀚海百重波,陰山千里雪。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寒沙連騎跡,朔吹斷邊聲。胡塵清玉塞,羌笛韻金鉦。絕漠干戈戢,車徒振原隰。都尉反龍堆,將軍旋馬邑。揚麾氛霧靜,紀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靈台凱歌入。
這首詩歌創作於公元646年,當時唐太宗親自率兵平定宋金剛引起的戰亂。凱旋歸來時候,唐太宗看見邊塞壯觀的景色有感而發,寫下這篇傳世名篇。這首詩歌作品交代了唐太宗率兵討伐事件,包括前往途中遇到的艱苦環境。邊塞的風特別大,河面都已經結冰,但是唐太宗軍隊依然冒着嚴寒前行。隨之交代了邊塞安危的重要性,軍隊士兵們奮勇殺敵,終於取得了勝利。詩歌最後兩句講述了,回朝路途中,欣賞着邊塞風光,士兵們奏響凱旋的號角,心情十分輕快和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