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闓運與齊白石的師徒關係 王闓運和帝王學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王闓運 齊白石
王闓運,字為壬秋,號是壬父,亦號為湘綺,被人尊稱為湘綺老人,他是湖南省湘潭縣中雲湖橋山的塘灣人。是咸豐二年時期的舉人,曾應聘於咸豐時期的權臣肅順的家中去教讀,十分被人尊禮。他的門人有很多的知名者。在此之中,齊白石是王闓運弟子中比較有建樹的一個。
齊白石像
齊白石,他生於湖南省的長沙府,也是湘潭人。齊白石原名是純芝,字為渭青,號為蘭亭。後改名為璜,字是瀕生,號為白石和白石山翁,是我國近現代有名的繪畫大師,同時也是世界的文化名人。
齊白石第一次認識王闓運的時候是在光緒二十五年,也就是1899年,在那年的正月,他經過龍山詩社的社友張登壽引薦,得以慕名去湘潭縣城來拜見王先生。後來,因為兩人投緣,而且齊白石確實敬佩王闓運的詩畫水平,所以齊白石經常在王闓運門下學習詩文,而且得到了王闓運的指點,可謂是學藝大進。王闓運還曾經介紹齊白石前往兩廣總督——譚鍾麟,到他的家去觀摩金石書畫。此外,齊白石還經常跟隨王闓運遊歷了許多不同的地方,因此結識了其他一些比較有實力的名流,開闊了自己的生活和藝術方面的視野。
王闓運愛惜自己的徒弟齊白石,經常帶他去各種地方,讓他學習,讓他有所提高。齊白石當時的名氣其實是不大的,王闓運多次邀齊白石去參加宴會,真實目的是想讓齊白石作畫,讓自己徒弟的畫可以得到更多人的賞識,提高徒弟的知名度。兩個人亦師亦友,相互交流討論,相處很是融洽。
王闓運的弟子
王闓運,字為壬秋,號為湘綺,是我國近代著名的學者、文學家、以及教育家。王闓運是我們湖南省的湘潭縣人。他曾經四處去講學,可以説是桃李滿天下。清末時期,他被受任於翰林院,到了辛亥革命後,王闓運曾任當時清史館的館長。
王闓運弟子廖平像
我國近代著名的洋務派人物——張之洞,他在四川學政的時候,興辦了尊經書院,更聘請了王闓運作為老師。當時有“蜀才”五少年,分別是楊鋭和廖平,張祥齡和彭毓嵩,以及毛瀚豐,他們都是尊經書院的優秀學生,自然也是名師王闓運的得意門生,師生之間不時會有學術的爭鳴,所以民主的氣氛很是濃厚。
王闓運一直以來長期從事關於教育的工作,學生多達數千人。弟子楊鋭在1898年春的時候在京城創立了蜀學會,並創辦了蜀學堂,他以張之洞寫的《勸學篇》作為辦學的指南,兼習了中學和西學,有比較重要的意義。廖平他一生研究經學,做出了許多超越前人的學術上的貢獻,並由此起到了一個貫通古今中西的一系列學説,富有時代特點的經學方面的理論體系,他是我國近代一位著名的經學大師,在我國近代時期的學術界是佔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彭毓嵩,字為籛孫,是四川的宜賓人。他興辦小學,想讓更多的中國小孩可以有書讀,要求每個小孩都要讀經書,希望中國的未來是光明的,有學識的。
楊度 王闓運
楊度他的原名叫作承瓚,字為皙子,後來改名為度,別號是虎公和虎禪。楊度是清末時期反對禮教派的眾多人物之一。楊度是湖南省湘潭縣的姜畲石塘村人。在戊戌變法的時候,他接受了康有為和梁啓超等人維新思想,去反對帝國主義。楊度當時指出中國必須從法律上去消除家族中存在的各種特權,對於國家和人民之間,是存在直接的權利和義務關係,國家附有“教之之法”、“養之之法”對於人民,國家要給我們人民有“營業、居住以及言論的自由”,同時人民對於國家也要擔負自己的責任。
楊度照片
從清末到了民初,楊度開始反對共和革命,於是他參加袁世凱主持的復辟活動。他所主張的君主立憲的救國理論卻在實踐中到處碰壁,最後完全破產。五四運動之後,工農革命的運動讓他看到中國的未來希望。於是他長期和李大釗這些共產黨人接觸,於是自己的世界觀也有了根本性的轉變。後來他申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共產黨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而王闓運則是他的恩師,且楊度王闓運兩人亦師亦友。在王闓運看來,門人楊度是一個十分痴迷書的人,有時候讀書讀得自己都不知道時間。楊度在十三歲的時候中了秀才,他天資聰穎,一直以來仰慕王闓運,所以當時師從王闓運,學習他的“帝王之學”。也正是從小從學於王闓運,所以為他後來走向革命之路以及擁有先進的思想打下了基礎
楊度王闓運兩人為中國的革命之路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值得後人尊敬。楊度王闓運兩人的師生情也至今被後人所津津樂道。
王闓運和帝王學
王闓運和帝王學事實上是“經學方面的政治化”,這之中包含着許多可以和現代價值相接通的一些因素。最重要的是,王闓運的這個帝王學,它是從宋明理學中“全民教育學”跳出來,衝破了舊框子。他的帝王學希望數億的民眾可以提高覺悟,讓他們明白當堯舜是十分危險的,那個堯舜僅僅是一些政治人物當中需要學習的,這些人所具備的一種政治學。
王闓運畫像
王闓運的帝王學中認為,雖然西學作為當時世界的主流,若不能和我們中國的傳統政治和智慧相結合,是不能去解決中國的問題。哪一代出現了有智慧的人,可以研究透我們中國傳統的政治智慧,然後和當時國際的大潮流相互結合,就可以總結出一套有價值的理論來解決中國的問題。
“帝王學”説起來可能有點玄,一般理解來説,不就是在亂世之中去尋找一個“非常之人”,幫助他去成就帝王霸業。王闓運一生當中經歷了肅順、曾國藩,以及袁世凱等這些所謂的“非常之人”,其間也不無存有擁立之意,這就是他所認為的“帝王學”嗎?
王闓運事實上所表示的帝王學,主要就是希望用“通經致用”的思想,去改造經學,然後把經學運用到當下的政治。具體地説,王闓運所講的帝王學是在當時的亂世中去撥亂反正,在濁世之中去求擁有昌明的大道,要用王道去把當時的社會變成一個“治世”。
王闓運生平及其成就
王闓運生平及其成就: 王闓運的先祖是在明代從江西徙居至湖南的衡陽西鄉,居住了數世之後,搬到了湘潭城外。王闓運出生在道光十三年的時候,他少年時候就成為了一個孤兒,是被叔父撫養長大。王闓運自幼資質愚鈍,但是他十分的好學。
王闓運像
王闓運曾經應邀於四川的總督丁寶楨,來到成都,他擔任了尊經書院的山長,一直以來他既愛護學生,又對他們要求嚴格。王闓運每天都會有日記,每月都有一些課卷。廖平和戴光等優秀的人才都是出其他的門下。王闓運後來回到了湖南,他先後主持了長沙的思賢講舍,衡州的船山書院。在光緒二十八年的時候,王闓運主辦了南昌的高等學堂,但不久又辭退回湘,在湘綺樓進行講學和授徒。他的成就是前後得弟子多達數千人,有門生滿天下的美譽,讓人敬佩。
王闓運在經學方面的成就是為使後人們有所解悟,更發矇悦心,他的著作和文字猶如汪洋縱肆,頗具有莊子所寫散文的風格。王闓運這種治學之法,對當時的樹立正確的學風是具有一定的影響。
王闓運在史學方面的成就中,最讓他得意的史學著作應該是當時應曾國荃之請而著寫的,反映了湘軍的完整歷史,著作名字叫作《湘軍志》。為寫這本書,他除了親身所經歷以及走訪口碑之外,還設法去借閲了軍機處的許多的檔案,並請人去製作了地圖,先後整整花了7年的時間才完稿。
王闓運故居
王闓運是我國近代著名的學者和文學家,以及一個著名的教育家。王闓運是我們湖南省的湘潭縣人。他曾經到處去講學,而且細心培養學生,可以説是桃李天下。
王闓運故居
王闓運故居的故居叫作湘綺樓。最早的湘綺樓是沒有樓的,只是幾座平房而已。光緒十四年的時候,王闓運從成都的尊敬學院授學歸來,將自己積攢的年薪和俸祿購置了田產50畝,兩年之後在這裏修築房屋自己居住。後來到了1901年的時候,由於王闓運深受門生的愛戴,學而有成的學生一起集資,為師傅王闓運重新修建了湘綺樓,也就是著名的“山樓”。湘綺樓是王闓運親自設計,還有本人監督而建成的。凝結了王闓運許多的心血。
王闓運故居湘綺樓是一個羣體的建築,而且它坐北朝南,地理位置優越,南北長達70米,寬有20米,整個佔地面積大約有1700多平方米。湘綺樓裏有許多小花園,一個個都很精緻美麗。湘綺樓前面有一個水塘,名叫荷池。荷池裏種着許多荷花,還養了鱉,充滿了生機活力。
湘綺樓分為三進,有許多的客房,書房等等,很是富麗堂皇。但是在王闓運逝世後,他的子孫一個個都外出了,導致住宅無人管理。後來賣給了周姓人,改建為了農莊。再後來,逐漸破損毀壞。到了1958年的時候,整個建築成了一片平地,變為了菜地,只剩下最後的一堵舊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