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張廷玉編寫的《明史》對於明朝皇帝沒少批判,可在寫到明孝宗時,卻是極盡所能的誇獎:孝宗獨能恭儉有制,勤政愛民,兢兢於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易》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
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也説了一句大不敬的話: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
一個人有多厲害,最有利的證據便是來自於敵人和陌生人的誇獎,前者沒有沒必要誇獎誰,後者誇獎也沒獎勵,因此,很大程度上他們的評價都是非常客觀的。
明孝宗這個人最為人稱讚的是他人生經歷的坎坷和他做事情非常仁慈,他還是歷史上唯一一個不納妃子,一生只有一個女人的皇帝。
明孝宗出身雖是帝王家,卻是地位最低的那種,因為他的母親是明朝土司叛亂後的俘虜,屬於那種極沒有人權的一類,而這也導致了他出生時一連串悲劇遭遇。
當時後宮的管理者是萬貴妃,萬貴妃自從自己的長子兼太子死後,便對後宮女子生育問題非常在意,她得知紀氏生了明孝宗之後,竟然讓太監張敏去殺死他,幸好張敏同情明孝宗,並把他抱出宮,他才逃過一劫。
明孝宗進宮都是非常偶然的事情,當時張敏在給明憲宗梳頭時,皇帝感慨自己沒有兒子了,張敏才告訴他,其實你還有個六歲的兒子在宮外呢。
這件偶然的事情讓明憲宗非常高興,於是他大赦天下、還祭祀神靈,為明孝宗祈福,並且封賞了紀氏和張敏,提高了他們的地位。似乎一切都走上了正軌,但好生活並沒有過多久,紀氏就突然暴斃,張敏也畏懼被報復,選擇了自殺。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明孝宗非常懂事、聽話,他17歲登基後,一生都力求做一個明君,他嚴格要求自己,晚年寵幸太監,被人勸諫後也很快改了過來。
明孝宗一生:
1,剷除奸佞,重用賢良;
2,待臣子寬厚,嚴防宦官;
3,廢除苛法;
4,輕徭薄賦;
5,重視民生,興修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