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幕後總管,韓信戰力爆表,張良最強大腦,劉邦:好兄弟也不行

漢高祖劉邦是個人物,從一個小吏能夠一步一步地成為一代帝王,劉邦最大的依仗就是自己那雙慧眼以及手底下為他效命的謀士將領,並且劉邦還能夠很準確的把握住時機和境遇,雖然不學無術,但這種天賦一樣的能力足夠讓他走上領導者的位置,那麼劉邦和手底下的功臣們真正的關係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我們首先得來看看,西漢開國第一功臣蕭何和劉邦的關係,蕭何和劉邦其實有一些亦師亦友的關係,劉邦一直認為蕭何是自己命中的貴人,在擔任小吏的時候,蕭何在縣衙裏任職,並且多次提攜和護佑他,很顯然蕭何也是一個獨具慧眼的人物。

蕭何與劉邦優勢互補,珠聯璧合

他其實從劉邦的一言一行就已經發現劉邦異於常人,而兩人的相處也從未因為地位的懸殊,蕭何從未歧視過劉邦,反而處處都幫着劉邦,當知道劉邦沒有媳婦,蕭何就主動把劉邦帶到遷入沛縣的呂家宴會上。

而劉邦喝醉酒胡言亂語的表現也並沒有讓蕭何覺得難堪,其實從呂太公的表現,我們就知道劉邦這個人在未來一定是一個人物,呂太公也是一個獨具慧眼的大儒人物,他能夠主動把自己大女兒嫁給劉邦,就能知道劉邦身上具備的一些東西是常人沒有具備。

而後期劉邦也揭竿起義之後,蕭何是如何做的呢?蕭何直接就把沛縣的縣令給解決掉,然後打開大門把劉邦迎進城裏,可以説是蕭何給予了劉邦第一塊根據地,也是劉邦發跡的地方;劉邦自己是知道現在得到的一切都是蕭何給予的,於是劉邦想把領袖的位置讓給蕭何,而蕭何也是極力推託,他知道自己只能當幕後的謀士,但是一定當不了領袖的,只有劉邦是具備帝王之氣。

蕭何故意自黑,明哲保身

到了後來從劉邦攻入咸陽、攻項羽失敗、退居漢中、平定三秦、一統天下,蕭何一直擔任的就是幕後籌劃和後勤總管的身份,因為劉邦的存在,蕭何是完美的發揮了自己的能力,所以説,劉邦和蕭何其實兩人是缺一不可。

劉邦有豪氣、血性和駕馭手下的君王能力,但缺乏細節把控能力以及較為莽撞性格,而蕭何恰恰就缺乏帝王之氣和帝王的擔當,但他卻完美的彌補了劉邦缺失的部分,劉邦對他是給予全部的信任,以至於劉邦曾説過:“一旦我遭遇不測,蕭何可替我位。”

由此可見,蕭何對劉邦來説是極為重要的一個心腹;而蕭何也是一個十分懂得躲避災禍的人,西漢建立後,因為他是漢朝的大功臣,引起了呂雉和劉邦的猜忌,蕭何為了避免這種誤解,就主動的收取一些賄賂,還故意暴露馬腳讓劉邦看到,劉邦看到後就真正的對他的猜忌全無,這就是蕭何的高明之處。

張良:急智天才,具有戰略觀和大局觀

劉邦陣營的第二號人物張良,或許很多人會説,張良就是半路加入劉邦陣營的,論軍功和資歷根本沒法和樊噲、周勃相比較,不過張良對劉邦的貢獻不存在於軍功方面,而存在於大局觀和戰略觀,以及多次妙計解除劉邦危機。

如果按照現代社會人才劃分,周勃和樊噲是元老,那麼張良就屬於高頂尖人才,是屬於極為稀少的大才;劉邦心理是心知肚明,他下面這羣人什麼水平他一清二楚,他急需張良這種高智商的謀士,這也是為什麼劉邦多次扣留張良,讓他暫時給自己效命的原因。

張良獻策,劉邦取咸陽,成功脱身鴻門宴

我們來看看張良為劉邦效力的時候,劉邦取得了哪些成就,第一個就是,張良獻計劉邦直取咸陽,張良當然看得懂楚懷王提出先入關者為王的動機,張良知道咸陽肯定不能和項羽爭,不過讓給他可以,但是必須給他搞點小動作,張良讓劉邦火速進咸陽,然後提議讓劉邦約法三章,於是劉邦開始得到了咸陽人的認可。

之後項羽過來了,張良就讓劉邦火速獻城,不過張良估計錯誤一個地方,那就是劉邦的貪慾,劉邦看到華美的咸陽,就想把咸陽佔為己有,於是就派人守住潼關,可惜項羽幾天就打下來了,這下子劉邦就慌了,只能是不得不經歷鴻門宴事件。

其實這就是張良的過人之處,他就算估計錯誤,他也能夠清晰的知道如何解決這次的失誤,鴻門宴漢王必須參加,這是張良的原話,其實意思也是我的計策給你了,你自己不遵從,現在出事了,你是躲避不掉的,大方的去參加宴會,我會護你周全。

張良就是這種急智的天才,讓殺機重重的鴻門宴,轉眼就解除了危機,所以,張良對劉邦來説就是一個重要謀臣,劉邦的戰略目標都是按照張良所策劃的來。

韓信助劉邦取漢中,定三秦

韓信和劉邦的關係一直都是那種你不完全信我,我也不完全臣服於你,很典型的劉邦不是一個好鳥,韓信同樣的也不是一個好鳥,兩人都彼此隔了一層膜,而這層膜,很顯然是由蕭何從中周旋,蕭何是劉邦和韓信之間溝通的樞紐,如果沒有蕭何,或許韓信到後期可能真的不會為劉邦效力,劉邦也可能殺了韓信以絕後患。

韓信是劉邦集團最重要的一個角色,大家注意韓信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韓信,那麼劉邦是沒可能能夠出漢中的,更沒希望能夠平定三秦,誅殺項羽,統一天下,這一切其實都是韓信的功勞。

劉邦用韓信事實上是命運上的一次賭博,他知道自己陣營中沒有一個軍事上的領軍人物,樊噲、周勃和盧棺都屬於武將之才,但沒有帥才,韓信的軍事策略和手段,絕對屬於西漢初期頂尖的存在。

這就好似軍事專業的天才型高才生一直找不到出路,後來好不容易遇到一個救命稻草漢軍,於是韓信獲得了伯樂劉邦的賞識,一下子從一個小卒成為一個大將軍,從這一點來看,劉邦的眼光真的是極為毒辣,魄力也是極大的,如果不具備這一點,那麼劉邦是決不可能隨意把漢軍的統帥權交給韓信。

韓信與劉邦相互依存,互為倚重

韓信也不負眾望,成功的幫助漢軍一統天下;其實很多史學家做出假設,如果韓信謀反漢軍,那麼劉邦絕對不可能一統天下的,同樣的韓信也不可能一統天下,項羽可能會坐收漁翁之利。也因此, 韓信和劉邦事實上是互相依存,沒有劉邦的信任,韓信是沒有統帥職權,沒有韓信的才能,劉邦是走不出漢中。

兩人的關係更像是利益互借,劉邦給韓信絕對的軍權,韓信給劉備一片天下,而這種關係到了一統天下之後,兩人的關係自然就土崩瓦解,這是必然的效應;而作為韓信引薦人的蕭何,也很清楚這之中無法彌補的間隙,一個是功高蓋主,一個是極為忌憚,這兩種狀態並不是自己可以解決的,於是兩人必定會死一個,那麼韓信就自然是被扳倒幾率最高的那個。

三位發小,周勃、樊噲得善終,盧倌被扳倒

我們再説説,周勃、樊噲、盧倌和劉邦的關係,這三人是劉邦的發小,也是最好的兄弟。但三個人也因為沒有讀過多少書,根本不懂得君臣關係相處的正確方式,三人中得到善終的也只是樊噲和周勃,因為樊噲有呂雉這層關係,在呂雉的庇護下,樊噲成為了劉邦和呂雉對抗之中,呂家勢力的堅定擁護者,也因為呂后的保護,樊噲極為幸運。

另外兩人就不是這樣了,周勃也是一個農民將軍,他對這種權力鬥爭彷彿一點都不感冒,周勃只知道一味地建立功勳就可以了,於是西漢之初的周勃多次帶兵出征匈奴和打仗,周勃不知不覺建立了不小的功勳。

但韓信的前車之鑑他是一點都沒體會到,還是那樣一心為了國家而奉獻自己;不過好在周勃的一片丹心得到了蕭何、曹參以及呂雉的好感,周勃不參與政治鬥爭,也同樣的不學着明哲保身,他就秉承哪裏需要自己,自己就去;於是周勃因為這種為國為民的氣概,反而就得到了朝廷的重用,更是兩次上任丞相,並且周勃最牛逼的事就是擁戴漢文帝,也因此,周勃被漢文帝看重。

周勃最終的結果只是辭官養老,而最後也是平靜的病死了;盧倌的結局就沒那麼好了,盧倌這個人心眼太小,並且目光還短淺,他和很多老哥們相處都是很不愉快,到後來更是被扳倒,原因就是劉邦覺得他是威脅。

小結

從漢朝開國皇帝和功臣們相處,我們能知道,漢代的開國功臣,一半是被統治者扳倒,另一半要麼明哲保身,要麼就依附權貴,要麼就一心為國為民,而不搞那些虛的,被扳倒的大多數都是被抓到把柄的,明哲保身也都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然而,即使劉邦不殺他們,呂后也不能輕易放過他們,到最後,絕大多數開國功臣都被呂后拍在了沙灘上。

劉邦的人生光輝時刻主要集中在後半生,而前半生在碌碌無為中度過,而劉邦的眼光和胸襟也是極為寬廣的,他用人勿疑,疑人不用;同樣的當上皇帝之後,他也必須要清除威脅帝國的危機隱患,這不是他心眼小,而是作為一個皇帝應該有的擔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96 字。

轉載請註明: 蕭何幕後總管,韓信戰力爆表,張良最強大腦,劉邦:好兄弟也不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