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中國傳媒大學召開研究生教育會議,全面拉開了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幕。 中國傳媒大學官微 圖澎湃新聞從中國傳媒大學瞭解到,8月3日,該校召開研究生教育會議,全面拉開了研究生教育改革大幕。改革涉及招生考試、培養與學位、導師評聘、質量監控、學科專業設置等關鍵環節,旨在破難點、去痛點、疏堵點、補漏點、除弱點、掃盲點。
全面實施“申請-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
此次改革中,中傳博士研究生招生將全面實施並完善“申請-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堅持能力素質與知識考核並重。
在材料評議環節,將加強對考生綜合素質和一貫表現的考查,以確保所錄取的博士生具備良好的學術基礎,並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導向、良好的科學精神和健康的人格等。
初試(筆試)科目將通過設置學術寫作、人文社科綜合等筆試科目,加強對攻讀博士學位所必須的學科基本素養和學術基本功底的考核,從招生源頭解決博士生學術寫作能力差、人文素養薄弱等痛點問題。
複試考核中,將設置學術答辯環節,要求考生以答辯形式重點介紹本人代表性學術成果或攻讀博士學位階段研究計劃。
此外,中傳將設置綠色通道,不拘一格選拔優秀人才。對於材料評議階段發現的優秀考生,或者以直博或碩博連讀方式選拔的考生,可免去初試環節,直接進入複試。
碩士招考初試達國家線即可進入複試
在碩士研究生招生方面,中傳將全面改革初試自命題科目,對於人文社科類專業,以主題寫作和人文社科基礎為核心設置自命題考試科目,重點考查理性思維、文字表達能力、人文社科基礎知識和基本素養等。
複試中,將增加材料評議環節,破除“唯分數”論。初試達到國家線的考生即可進入複試選拔流程,複試選拔流程包括材料評議和複試考核兩個環節。
材料評議環節通過考生提交的材料,對考生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價並給出評分。由材料評分與初試成績共同確定考生是否能進入複試考核環節。
複試考核環節將針對學術學位研究生和專業學位研究生設置不同的考核重點。學術學位研究生注重考查專業基礎知識和科研創新能力,專業學位研究生注重考查專業實踐能力或創作實踐能力。同時,根據考核目標要求及專業特點,採用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如筆試、機試、面試、現場主題創作等,提高人才選拔的針對性。
對於藝術類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即藝術碩士)招生,中傳將通過初試考查人文社科基礎和寫作能力,材料評議考查綜合素質,複試考查藝術創作實踐能力,形成一套相對完整獨立的藝術碩士招生選拔模式,確保錄取的藝術碩士有良好的專業功底和較強的藝術創作能力。
文獻考試3次不及格者將被終止培養或分流
中傳的改革還包括,在博士生、學碩生、專碩生培養與學位授予中細化、標準化每個環節的要求和考核機制。
包括建立基本文獻閲讀制度,明確要求博士生基本文獻閲讀量不少於150種,其中著作不少於50種;學碩生基本文獻閲讀量不少於80種,其中著作不少於30種;專碩生基本文獻閲讀量不少於60種,其中著作不少於20種。
建立博士候選人資格考試和學碩生基本文獻考試製度,明確博士候選人資格考試時間1天半,其中筆試時間為1天;學碩生基本文獻考試時間為1天,其中筆試時間為半天。重點考查研究生對本領域內基本文獻、基礎理論、前沿理論、相關學科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博士候選人資格考試和學碩生基本文獻考試均為3次機會,3次均不及格者,終止培養或實施分流。
取消碩士生髮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
此次改革中,中傳還在規範博士生和學碩生科研訓練、專碩生實踐訓練,設置多元化學術評價指標體系。要求博士生參與教學實踐、進行國家級項目申報書撰寫,明確參與科研項目、學術會議、學期彙報、讀書報告等活動的形式與數量。
取消碩士生髮表學術論文與學位資格掛鈎的陳規,要求學碩生參加論文寫作訓練計劃,提升論文寫作能力,鼓勵學術發表。要求專碩生在學期間參與實踐基地活動、校企合作課題、專業創作項目和創新創業項目等,提升專業實踐能力。
調整和完善研究生課程改革,博士生課程中,將《學術寫作》課程落實到博士生公共必修課程,將公共英語內容替換為《外語文獻精讀或選讀》,設置兩到三門專業基礎課程為一級學科或門類必修課。
學碩生課程構建以史、論、法為核心的新型課程體系,同時,將論文寫作課程納入學位課程類,將外語文獻精讀或選讀課程與公共外語同等看待。專碩生強化實踐課程,全面提高實踐課程比例,提高案例教學、創作教學內容比例。
2021級起,博士生基本學制由3年改為4年
中傳將強化過程評價,實行研究生學術進度學期彙報制度,博士生每學期彙報個人研讀文獻、學位論文進展、科研成果;明確要求博士生學位論文工作時間不少於兩個學期、學碩生學位論文工作時間不少於10個月。
實行學位論文選題報告預審制度;明確文學類和藝術學類博士生學位論文答辯時間不少於3小時,工學類博士生學位論文答辯時間不少於2小時,學碩生學位論文答辯時間不少於1小時。
中傳還將深化專碩培養改革,還原專碩生培養本質,設立多元化專碩畢業考核方式,突出創作能力、實踐能力的考核。
此外,推進博士生和專碩生基本學制改革。自2021級起,將博士生基本學制由3年改為4年,最長有效修業年限由8年改為6年;專碩生基本學制統一為2年,最長有效修業年限統一為4年。
導師管理實行評聘分離,動態管理
在導師管理方面,中傳將通過實行評聘分離,動態管理,打破導師終身制。
在結果評價上,建立分級、分類評審體系。實行學術型、專業型導師分類評審;校內導師、校外兼職導師、校外業界導師分類評審;普通、破格、重大影響力導師分級評審制度。
博導資格實行校外同行雙向匿名評議,設立破格型博導、碩導資格評審通道和專碩導師資格評審通道。
以立德樹人為導向,注重對導師愛崗敬業奉獻度、所指導學生培養質量情況、代表性科研與創作成果情況等的考查,有獎有懲,建立多元立體的導師評價標準體系。
同時,探索增值評價,破除“唯項目”傾向,建立多樣化成果代表作制。對於未達到崗位聘任科研項目成果要求的博導,實行重大預期成果制,簽訂協議後可申請崗位聘任招收博士研究生。
建立“1+1+1”模式專碩導師組工作制度
中傳還將建立“1+1+1”模式專碩導師組工作制度,即:專碩導師組配備1名專碩導師、1名學碩導師和1名業界兼職導師,對專碩研究生的知識理論體系架構、專業技能傳授、創作實踐訓練三個方面進行指導,全面提升專碩生的理論功底、專業技能與創作實踐能力。
同時,設立專碩導師資格評審綠色通道。選拔具有豐富創作經驗、實踐能力的教師擔任專碩導師,打破對參評碩導資格教師在入職年限、學位、職稱、發表論文與承擔項目等方面的條件限制,助力年輕教師成長,解決專碩導師不足的“堵點”。
取消學碩校外兼職導師,校外兼職博導聘任需求由學校統籌,聘任學校學科發展需要的2+2+2學科、智能媒體領域的學界傑出人士。
建立覆蓋所有專業、各層次的論文查重抽檢制度
此次改革中,中傳將建立覆蓋博士、學術型碩士、專業型碩士所有專業培養全流程、各環節的研究生教育質量監控體系。從師德師風、生源質量、學術成果、教書育人、學位論文、學生就業發展及導師盡責評估等七大類指標,對研究生培養單位和在崗研究生導師進行年度質量評價。
中傳還將建立覆蓋所有專業,博士和碩士研究生教育各層次的課程結課論文查重抽檢制度,並探索實施把學位論文評閲意見同學位論文一起公開做法,倒逼導師重視學位論文指導。
同時,建立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與獎懲系統,根據質量評價結果依規對研究生培養單位和研究生導師進行獎懲。研究生培養單位的教育質量評價與其年終考核評獎掛鈎。
設立針對研究生培養單位的“研究生培養校長獎”和針對研究生導師的“研究生導師校長獎”。
關停17個專業方向,調整47個專業方向
澎湃新聞還了解到,中傳將全面優化學科佈局,強化一級學科設置,突出傳媒優勢和特色。
中傳通過改革,關停了17個專業方向,對47個專業方向進行了並、轉和調整,重新規劃設計了計算傳播學、藝術傳播學、媒介與國家治理、文化法治與知識產權等19個更加適應新時代需求,體現學校特色、學科發展佈局和頂層設計的新專業方向。
中傳還引入競爭機制,鼓勵有條件、願作為的教學單位主動開辦建設交叉學科,學校視情況予以扶持或調整,以破除懶政、荒政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