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賢下士”典出《宋書·江夏文獻王義恭傳》:“禮賢下士,聖人垂訓;驕多矜尚,先哲所去。”意思是對賢者以禮相待,對學者態度尊敬。中國古代的讀書人最為看重“氣節”,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若想讓他們真心歸附,須得放下姿態,以禮相邀,若是以武力逼迫或者以金錢權勢誘惑,必然會適得其反,“碰一鼻子灰”!
總而言之,真正的學者生有傲骨,縱然“清酒紅人臉,財帛動人心”也無法使得他們有絲毫動搖,所以古之上位者對待大學者必然會“禮賢下士”,做足姿態,這方面做的最“出色”的當屬劉備,他三顧茅廬,力請諸葛亮出山的事蹟至今仍在廣為流傳,除劉備外,曹操也是個中高手,《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兩句表明了他對於人才的渴望!
除劉備和曹操外,在民間傳説中,明太祖朱元璋也是禮賢下士之人,曾效仿劉備三顧茅廬請來劉伯温,才開創了大明王朝這一“萬世基業”!
此事是真是假?
明確告訴大家,朱元璋效仿劉備三顧茅廬請劉伯温純屬子虛烏有,一方面朱元璋只是粗通文墨,恐怕都不知道劉備三顧茅廬的典故,另一方面朱元璋的性格就決定了他不是禮賢下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