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戰國趙的崛起之路:兩場戰爭與一次重大危機

由 司馬盼香 發佈於 經典

一 趙氏由來

乃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為趙氏。

周王朝的諸侯國:姬姓宗室是一部分,如燕國、晉國、魯國;功臣是一部分,如姜太公的齊國;還有商朝的遺老,典型的如宋國。

相形之下,像秦國、趙國,我們已經講過的魏國,按照太史公在世家系譜的説法往上追溯都是炎黃子孫,但實際上歷經千年,早已是八竿子打不着的旁支了。

秦國和趙國一個祖先。不太刨根問底的話,有名的追溯到伯益,就是那個被大禹的兒子夏啓趕下台從而終結禪讓制的倒黴鬼。

伯益的後代,第一個顯赫的叫中衍,是給商朝的某代(據説是第九代)皇帝叫大戊的駕車的(御——又見駕車的)。

中衍我們可能不太熟,但接下來這個就大名鼎鼎了。到了商紂王(系譜裏稱帝辛)時,中衍的後代有個叫惡來的,那是《封神榜》上有名姓的人物。

真實歷史上,惡來是怎樣的人物呢?根據太史公在《史記》中的隻言片語判斷:

能打;受紂王寵幸;沒幹啥好事兒。

於是呢,周武王滅商,就殺了惡來,還有他的父親飛廉(這個名字總讓我聯想到蜚蠊——蟑螂)。不過,那時候不興滅族,興亡繼絕又是周禮的重要一條,於是呢,飛廉的後代延續了下來——惡來的後世建立了秦國;惡來弟弟季勝的後代建立了趙國。


伯益到中衍,中衍到飛廉,這一支不知什麼時候get了一項重要技能:

養馬

。秦國和趙國可以説養馬發家的諸侯國。

秦國的養馬史容後再講,先説趙。到了現在,其實還沒有趙這個説法,直到周穆王時……

周穆王最有名的故事是駕着八駿拉的車去和西王母相會。關於這事兒,唐朝詩人李商隱還寫了一首《瑤池》: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裏,穆王何事不重來?字面上這是講西王母思春了……

不過這不是重點,對季勝這一支的重點是,八駿打哪兒來的?

先漲知識:八駿。據《穆天子傳》,八駿指:赤驥,盜驪,白義,逾輪,山子,渠黃,華騮,綠耳。

然後重點來了:

造父取驥之乘匹,與桃林盜驪、驊騮、綠耳,獻之繆王。

這八駿,造父一人貢獻了三匹。而根據《史記-趙世家》,造父是季勝的五世孫。

而周穆王駕着這八駿,和西王母約會,又攻破造反的徐偃王,愛情事業雙豐收,心情大好,於是把趙城賜給造父,這是有封邑了,雖然估摸地盤不大,但階層的躍遷是顯而易見的。從此以後,季勝這一支就姓了趙。

二 由周入晉

叔帶之時,周幽王無道,去周如晉,事晉文侯,始建趙氏於晉國。

叔帶是造父的七世孫,他的父親叫奄父。《史記》介紹奄父時,有個重要的信息——

曰公仲。

也就是説,這時候,趙氏已經被稱作公了,社會地位進一步提升。

奄父出彩的是兩件事兒。第一是為周宣王駕車(又見駕車)攻打西戎。第二是在標誌着井田制衰落的千畝之戰中,救了遇險的周宣王。

這兩件功勞,沒有讓趙氏獲得更大的封地,但撈取了足夠的政治資本。等到叔帶繼承家族榮耀時,恰逢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那位——昏庸無道時,於是叔帶舉族搬遷至晉國。

叔帶到了晉國就受到重用,畢竟這是為周天子建過大功、又長期混跡於至高權力中心的人。從此以後趙氏就越發興盛。

到了叔帶的五世孫趙夙時候,晉獻公攻打霍、魏、耿三個小國,趙夙被派去攻打霍國,最後把霍君趕到齊國,滅了霍國。作為封賞,晉獻公就把霍國封給了趙氏。

不過有個小波折。滅三國之戰不久,晉國大旱。晉人通過占卜得到提示:是霍太山在作祟。於是晉獻公就派出趙夙出使齊國,把霍君請了回來,恢復了霍國,讓他來主持對霍山的祭祀。很神奇,晉國的旱災就結束了,農業生產獲得大豐收。

而對趙夙,作為補償,晉獻公把耿國封給了他。——這是趙氏入晉倔得的第一桶金。


三 追隨重耳流亡

晉獻公時,征伐少數民族政權,得到了一個史稱驪姬的美女,很寵幸,並且有了愛的結晶。然後就是,老套的母以子貴,君主寵愛小兒子,因而疏遠隔離大兒子們。

晉獻公的兒子裏,倒黴的首當其衝是太子申生,然後是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一系列權力鬥爭的結果是:太子申生自殺;公子重耳逃往翟國;公子夷吾困守

屈城

一年後,被擊潰,逃往梁國。


重耳這一出逃就是19年,在母舅翟國呆了12年,在齊國呆了5年,沿途經過衞國、曹國、鄭國、宋國,再到楚國,最後在秦穆公幫助下回到晉國登上君主之位。


這一路,趙夙的孫子趙衰都追隨着重耳,一路歷經坎坷、獻計獻策、不離不棄,為重耳返回晉國當上晉國國君立下了汗馬功勞。

另一方面,在翟國時,趙衰還跟重耳攀上了親戚。事情是這樣的:翟國在一次攻伐戰爭中得到了一對姐妹花,然後呢,翟國國君就做主把妹妹嫁給了重耳,把姐姐嫁給了趙衰,這下子,趙衰和重耳就成了連襟。

這個姐姐為趙衰生下了趙盾。而趙衰本來在晉國的妻子還有三個兒子:趙括(非紙上談兵的趙括)、趙同、趙嬰齊。

這樣就有個嫡庶之別。怎麼解決的呢?好解決,趙衰在晉國的妻子讓步了!這個賢惠的女人強烈請求趙衰把翟女接回晉國,並讓趙盾當世子。這一事情的圓滿解決斷絕了趙氏兄弟鬩牆的可能,對趙氏勢力在晉國的穩固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回晉國以後,趙衰自己被晉文公封為原大夫,並主持國政。

四 趙氏孤兒

這是趙氏崛起過程中經歷的最大一次危機。

公元前628年,晉文公去世,晉襄公繼位。晉襄公6年,趙衰也去世,基本上標誌着一代英豪的終場。

趙盾繼承了趙衰的事業,也繼承了主持國政的權力。兩年後,晉襄公也去世。正常來説,太子即位,權力順利交接。但趙盾覺得太子夷皋年少,而晉國處於多事之秋,就想從秦國迎立晉襄公的弟弟姬雍。——這是大禍的開端。

當然,趙盾沒有成功擁立姬雍。不是他權勢不夠大,掌控不了晉國的局勢,而是太子夷皋的媽媽一哭二鬧,趙盾慫了,於是立了太子,就是晉靈公。

但是呢,這之前趙盾已經派人去迎立姬雍,這時候姬雍正興沖沖回國等着繼承大位呢!沒辦法,只好再發兵去把姬雍攔下來。

看起來趙衰在翟國的流亡生涯裏,沒能好好教育兒子,趙盾這政治手腕實在有點兒戲。不過,那時節,趙氏一家獨大,沒人奈何得了他。趙盾就這麼做着晉國的實際當家。


到了晉靈公14年,那個小國君已經長大了。每一個在權臣陰影下長大的國君都有一顆仇恨權臣的心,這個長大了的小夷皋也不例外。

《史記》裏説長大了的晉靈公,用了一個詞“益驕”。可以想見,這也是個媽寶男。不過,媽寶男也是知道怕的。有一次晉靈公因為吃的熊掌不熟,把廚師給殺了,正在往外運屍體,被趙盾撞見了。

晉靈公就像做了錯事的學生,看到老師,嚇尿了。不過他畢竟是國君,於是他醖釀除掉趙盾。而一個受過趙盾恩惠的人給他通風報信,趙盾就逃跑了。

趙盾還沒跑出晉國邊境,趙氏宗族的趙穿弒殺了晉靈公,轉而迎立晉襄公的另一個弟弟姬黑臀,是為晉成公。趙盾回來,繼續當晉國的家。

後來,晉成公死了,趙盾不久也死了。成公之後是景公,趙盾之後有趙朔。這期間,可以我猜測晉國的權力構架發生了重大變化,關鍵在於沒人能替代趙盾。

而當趙朔撐不起趙氏的龐大基業,危機就到來了。在危機真正到來之前,趙朔帶領晉國三軍中的下軍參與了對楚作戰,後來又娶了晉成公的姐姐。

晉景公三年,藉助一個叫屠岸賈的權臣的手,景公對趙家下手了,藉口是趙穿弒殺靈公。後來分晉三家之一的當家韓厥表示反對,但反對無效。屠岸賈帶兵屠殺了趙氏,包括趙朔和他三個同父異母的叔叔。

不過呢,後來的事兒,我們大多很熟悉,晉成公的姐姐有個遺腹子,被程嬰和公孫杵臼救了下來,被韓厥保護下來,長大後,在韓厥幫助下復封並復仇屠岸賈。

趙氏又回來了。趙氏孤兒名武。

五 六卿混戰

趙武生趙景叔,景叔生趙鞅,是為趙簡子。

趙簡子時,《史記》説了這麼句話:

趙簡子在位,晉頃公之九年,簡子將合諸侯戍於周。

——趙氏又主國政了!

趙簡子時,還有很玄乎的事兒,跟神醫扁鵲有關,故事比較長,我簡短截説。

大概是趙鞅得了病,找了扁鵲,扁鵲説睡醒就好了。睡夢中,趙鞅做了一長串夢,類似讖語那種,解讀結果是趙氏將興、受命於天,連三家分晉、胡服騎射都算到了。

當然,這些事兒有多少可信的,就另當別論了,反正古人信這一套。

不過,趙簡子對趙家事業壯大的貢獻,不止於輿論造勢。在他的帶領下,晉國六卿藉助晉公族祁氏、羊舌氏之亂(到這裏我們回頭想一下,如果趙盾和趙括、趙同、趙嬰齊們內鬥,還能有趙氏的順利發展壯大嗎?趙衰的原配可謂賢也)大大削弱了晉公室力量。基本上從這時候起,晉國就是卿大夫們説了算了。

但是卿大夫有六家,權力還是太過分散。從贏家的角度,簡直瞌睡送枕頭。晉定公十二年,六卿之二的範氏和中行氏作亂。


這一場亂局的前因後果可以説紛亂如麻,不細説了。大概是趙簡子挑了事兒,範、中行和趙簡子幹起來了,晉定公帶着韓氏(當時是韓不佞)、魏氏(魏哆)、荀氏打敗了範氏和中行氏,而在韓氏、魏氏的求情下,晉定公和趙氏和解。

至此,晉國六卿就剩下韓、趙、魏和知氏四家。不過,趙氏和解也付出了代價,幫助趙簡子築造晉陽城的大將董安於自殺,知伯逼殺董安於的藉口是,六卿混戰是董安於挑起來的。

六 晉陽之戰

六卿混戰的最大受益者是智氏,如果不是韓、魏求情使晉定公達成與趙氏的和解,智氏裹挾韓、魏圍攻晉陽之戰可能在打敗範氏、中行氏之後就爆發了。

不過最終戰事推遲了。董安於死後,智氏和趙氏達成和解。為了展現和解的誠意,知伯支持趙簡子為正卿。在趙簡子時代,他帶兵清除範氏、中行氏餘孽,拿下了邯鄲、柏人。

趙簡子死後,趙無恤繼位,是為趙襄子。而智氏也傳承到了智襄子時代,這時,輪到智襄子做正卿了。在智襄子帶領下,四家把中行氏和範氏的土地全部瓜分。

被視作無物的晉出公很生氣,就聯繫了齊國、魯國,準備跟四卿大戰。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四卿先發制人,把晉出公趕跑了。然後知伯又立了個傀儡晉公。

但這時,年輕的知伯就很得意了。跟魏要土地,跟韓要土地,這倆都給了。於是又跟趙要土地,趙無恤嚴詞拒絕。

於是,開打。知伯帶着韓、魏,圍困了晉陽,引汾水灌晉陽城,晉陽城危在旦夕。生死存亡之際,趙襄子派出了張孟同與韓、魏合謀。韓、魏反水,三家共同引兵攻打知伯,知伯猝不及防,大敗,智氏被滅族,從此退出晉國政治舞台。

至此,晉國形成了趙、魏、韓三國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