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篤鮮
5月27日,2020珠峯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歷時20余天的攀登終於告一段落。
為何要再次測量珠穆朗瑪峯的高度?
距離上次測出8844.43米已過去15年,受多種因素影響,珠峯高度很可能已發生變化。精確的珠峯高程可用於揭示板塊運動規律和生態環境變化,進而指引地震預報、防災減災、環境保護等方面研究的開展。
那麼,為何必須靠人力測高?
為了精確。
用測繪技術在山腳下觀測呈平面的珠峯峯頂,目標點難以保持一致;用衞星遙感影像監測,精度仍達不到要求;用無人機測量或用飛機將隊員放到峯頂,飛機螺旋可能會導致冰雪崩塌……只有憑人力登頂,豎立覘標,才能將誤差降到最低。
科學研究,需要的就是這樣精益求精的態度。總有些高峯,要求人們必須迎難而上,一步一個腳印地攀登。
攀登世界最高峯的難度不言而喻,登山不可能一路坦途。登山隊員們在此次登頂過程中,曾面臨6700米處流雪危險,也曾由於天氣原因推遲原計劃,又要抓住寶貴的登頂窗口期,克服高山疾病。登頂成功再次證明,只要尊重科學、堅定信心,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攀登精神也不只體現在登頂本身。此次精確測高,離不開科技手段配合,離不開學界反覆論證,更離不開國力支撐。
應當看到,此次登頂運用的北斗衞星導航、航空重力測量、5G等技術從無到有,從實驗室到實際應用再到助推科研進一步發展,背後是無數科研人員在各自專業領域征服着一座座科學的高峯。國產測繪儀器裝備全面擔綱測量任務、為登山隊員提供更多輔助與保障,見證着國家從國人首次從珠峯北坡登頂到現在這60年間,綜合實力的穩步成長。
“攻城不怕堅,攻書莫畏難。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科學研究與登山的道理類似,而個人與國家在前行的路上,也未嘗不是如此。
【作者】 王梓佩
【來源】 叮咚快評南方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