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娃的口語表達,怎能缺這套王牌“語言圖鑑繪本”!

經常有媽媽留言問,“OK媽,我家小孩表達能力不好怎麼辦,有什麼繪本可以推薦嗎?”每次都想説,“有的,多着呢,很多繪本都可以!”

話是這麼説,但關於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具體應該怎麼做,不同年齡段該從哪裏下手,我之前沒有跟大家分享過特別系統的操作方法。

直到斷貨了好多年、一直被家長奉為“語言表達鍛鍊神器”的五味太郎《語言表達第一課》重出江湖,我立馬迫不及待要分享給大家。因為這四本書就提升孩子語言表達的那些方法,作了一個完備的呈現。

先説句題外話,瞭解這套神書的爸媽一定知道它有“多火”,它之前的那個版本還叫《語言圖鑑》,時不時斷貨。完全斷貨的一兩年時間,某寶上炒到過400多元、600多元一套。

為啥大家都那麼喜歡它?聽我和大傢俱體解讀:

四本書,分別對應語言啓蒙初期的四大概念主題——《名詞》《動詞》《形容詞》《打比方》,這樣的展開順序,既符合孩子的語言發展規律,又是在剖析語言表達能力訓練中最核心的兩件事:

01

教會孩子把話説準確

孩子進入幼兒園後,會出現一個很明顯的對比:

那些表達起來門兒清的孩子,有事兒説事兒,在老師印象中很能幹,在小夥伴當中人緣好;而有些不善表達的娃,因為不能清晰説出內心的想法和需求,客觀上講,也勢必會少很多來自老師和同伴的認可和關注!

所以説,我們都希望自家娃就是那個能準確表達的孩子,他説的話別人一聽就明白,超級好溝通。

五味太郎用兩本書的篇幅,呈現了一個非常清晰的教會孩子準確表達的路徑。

他用的方法很特別:

比如,他介紹“牛”這個名詞,對比了兩種不同場景和狀態下的牛。如下圖,左側的牛,是一頭活生生的牛,它的各個身體部位,對應的名詞是這麼表述的:頭、角、胸部、小腿、肩、脊背、腹部、軀幹……

看似沒什麼特別對不對。但你要看右側的畫面上,當這頭牛已經是一頭死掉的、即將進入銷售過程的牛,那麼,它相應的名稱其實發生了變化,這時它叫“牛肉”而不是“牛”,它的頸叫頸肉,肩叫肩肉,上腰部叫上腰肉,腹部叫牛腩,臀部叫後臀尖……

它把“語言的準確性”呈現得淋漓盡致。看似同一個部位,其實牽扯出兩串相關的名詞。要不是五味太郎這樣展現出來,我真心沒意識到。

但其實仔細想想,生活中很多事物在不同的狀態和場景下,確實都會有不同的表述,可以讓語言在語境中表達得更到位。水裏的一條魚,我們叫它“魚”,但如果這條魚被水產店老闆拿去賣,它就有了另外一個名字:商品或者貨品;如果它被媽媽買回家,則可以叫作“食材”;如果最後這條魚是被小貓吃掉了,那它也會被稱為“貓食”。

五味太郎真是個太有意思的繪本作家,他不僅幫助孩子理解詞彙背後的不同詞義,還附上了滿滿的幽默感,比如,爸爸可以是“馬”,媽媽可以是“貓”,哥哥可以是“魔鬼”,爺爺也可以是“錢包”……

和名詞一樣,動詞也是孩子語言表達中非常重要的“準確性要素”。五味太郎在《動詞》這一冊中給到的方法其實非常簡單,就是讓情境畫面和動詞有非常具象化的一一對應。

這本書的畫面乍一看是滿簇簇的大場景,很滿,但若是仔細看每一個小的局部,就會發現畫面中每個人物的動作表情都是不一樣的。這能很大程度上幫助孩子去理解與畫面相對應的動詞。

而且,很多局部場景中的動詞和畫面,都是一個個小場景、小故事,充分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和表達欲!

就比如上圖第一個箭頭所指的位置,簡單三個字:捉、逃跑,從對應的小人兒看,逃跑的人邁開大步張開雙臂,追捉的人同樣是邁開大步,但雙手卻是前伸的,把語義演繹得入木三分。

這樣的畫面,孩子稍微想象一下,就會有很多猜測:或許,逃跑的女孩拿了男孩的東西,所以男孩在後面使勁追,想捉住她;也或許,男孩和女孩,只是在玩你跑我追的遊戲……類似的呈現不是一處兩處,而是通篇都在用,娃的洞察力比我們還要強,他很容易沉浸其中、琢磨細節,我們稍加引導,就可以讓他説出自己的想法,語言表達的能力就這麼迅速提升起來~

再來看看下面這個畫面,飛馳而過的過山車上,孩子們各種誇張的表情和動作,稍加串詞就會是很豐富的語言表達~

這樣的安排也是在提醒媽媽,無論名詞還是動詞,都與環境有着極其密切的關係,基於環境進行詞彙輸入,是孩子學會準確表達、建立表達興趣的關鍵一步。

02 引導孩子把話講好聽

準確性只是語言表達的第一步,生動性才是語言表達的高級訴求。

語言表達的生動性,説白了就是把話説好聽的能力。

一個能把話説得生動好聽的孩子,他説話的時候,一定是富有場景感和感染力的,這樣的孩子如果同時還有其他突出的才能,那麼他就有可能成為那種影響別人的人。那我們眼下怎麼培養呢?

五味太郎同樣也是用了兩本書的篇幅,給到了一些拿來就可以用的方法。

比如,在《形容詞》這一冊裏,他形容媽媽的樣子,採用的方式是在一個跨頁上,集中16個不同的形容詞來展現不同的媽媽,於是有了:博學的媽媽,温柔的媽媽,忙碌的媽媽,嚴厲的媽媽,可靠的媽媽,挑剔的媽媽,耳尖的媽媽……

16個形容詞可不是簡單羅列一下,而是每一個詞都對應了一張幽默又寫實的圖片,比如耳尖的媽媽對應的畫面是媽媽在偷聽孩子打電話,有勁兒的媽媽對應的畫面是媽媽在用力打寶貝的屁股,冒失的媽媽對應的畫面是媽媽竟然用一輛自行車帶了4個娃。

孩子看這就像看動畫片一樣,OK翻到這的時候更是笑得前俯後仰!

書中還對“什麼樣的爸爸”、“什麼樣的天氣”、“什麼樣的鯊魚”、“什麼樣的車”、“什麼樣的機器人”、“什麼樣的魔法師”等孩子日常接觸或感興趣的事物,進行了天馬行空的描述和介紹。

於是,很多意想不到的畫面就出現了——看起來有點像野人的毛髮濃密的機器人、被小魚圍攻顯得特別沒出息的鯊魚、身着比基尼的美豔的鱷魚、令落單的小朋友羨慕不已的盒子……

這樣的方法應該説是一看就懂,沒別的,就是圍繞某個事物想盡辦法去描述和修飾,怎麼好玩怎麼來,怎麼有趣怎麼來。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孩子的表達欲!

所以,讀這本書時,順便和娃一起就畫面主題進行更多的修飾描述、打撈出更多好玩的形容詞。就比如説,媽媽可以問一問,機器人還有什麼更可笑的樣子呢?OK的答案是很有意思的,他説的是“吃了太多話梅乾酸溜溜的機器人”。

如果孩子有興趣,也可以在生活中隨時隨地找一些目之所及的事物做名詞後綴,玩一把描述和修飾比賽,看看誰想出的形容詞更多更有趣。

可別小看這個玩法!其實,圍繞一個事物能聯想出多少形容詞,某種程度上意味着孩子在生活認知和想象力方面的寬度和廣度。

這種寬度和廣度,需要豐富的生活和閲讀積累來支撐,更需要家長經常性地幫助他們進行一些有意識的啓發和梳理,這種遊戲做得多了,孩子嘴裏蹦出來的話不知不覺就會高級一個level。

當然,生動的表達光有形容詞也是不夠的。

我們或多或少都有印象,自己小時候寫作文,有很長一個階段,以為形容詞用得越多、越華麗就是越好。但是後來才發現這樣的文字給人的感覺更多的是“虛”。

真正生動、有力量的表達,是非常講究生動這個要素本身的精準性,就比如生動是可以通過“打比方”的方式來實現。

比如在《打比方》一書中,五味太郎是這麼描述一個獅子的,“老鼠般大小的獅子”、“酷似青蛙的獅子”

而當獅子變得巨大並且看着很恐怖,那麼它就好比“大猩猩金剛”了。

就算獅子變得亂糟糟難以描摹,作者的比方也是非常具象和準確的,比如下面這樣:“像仙人掌一樣的獅子”、“鬼一樣可怕的獅子”。

或者,“好似聖誕樹的獅子”、“裝扮得像印第安人的獅子”……

再比如到了這裏,獅子在賣西瓜,五味太郎的描述卻生動一百倍,“它像個魔法師,用花言巧語,把蘋果般大小的西瓜賣出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天價”。

還有下面這張畫面,他的用句是這樣的:獅子貌似老實人,卻像禿鷲一樣殘忍, 土狼一樣狡猾,連惡魔見了都會落荒而逃。

別説是娃,就連我們自己看着這樣的繪本,都會被其中的語言所折服!OK的老師在前不久的家長會上説過這樣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大家和孩子説話的時候,不要總是用很日常的簡單生活用語,而是該有意識地去進行具體和深入的描述,這樣他們的未來的表達不會是蒼白而貧瘠的。

是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看看這套繪本,跟隨着童趣又智慧的五味太郎的腳步去引領娃學會更好地表達。

另外這本書,在《形容詞》和《動詞》後面,設置了詞彙表,方便大家反覆查閲和使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92 字。

轉載請註明: 培養娃的口語表達,怎能缺這套王牌“語言圖鑑繪本”!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