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如何抓住語言爆發期,培養能説會道的孩子?不妨試試這4個技巧

由 鹹春葉 發佈於 經典

魯迅曾説,“語言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官,二也;行美以感目,三也。”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夠口若懸河,能説會道。那麼如何抓住語言爆發期,培養能説會道的孩子呢?不妨試試這4個技巧。

通常情況下,在孩子2-3歲時,語言發展會呈現一個頂峯,這個區間就是孩子的語言爆發期。

一般來講,處於這個時期的孩子都已經掌握了一定量的詞彙,並學會了一些交流技巧,所以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更加愛説話,甚至有的時候還會同家長講一些“大人話”。

這就説明,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飛速地發展。因此,想要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一直保持這樣的狀態,就需要家長在孩子的語言爆發期培養孩子能説會道的能力,這樣效果往往都會事半功倍。

那麼,具體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抓住語言爆發期,培養能説會道的孩子?可以試試這4個技巧

當今社會,家長的工作壓力都很大,很多年輕的家長會選擇把孩子交給自己的父母去照顧。然而由於年齡差距懸殊,很多老一輩人帶孩子都有“只要孩子不哭不鬧就行”的想法,從而一味地縱容孩子做自己願意做的事。

甚至讓孩子一天都守在電視或電腦前,缺乏必要的溝通和交流。父母又忙於生計,天天早出晚歸,可能下班後孩子都已經睡了。

久而久之,“不交流,不溝通”已成為一種習慣,當孩子需要彰顯這種能力或家長髮現這個問題時也都已為時太晚。

所以,父母千萬不要為了生活忽視了給孩子的溝通交流,無論再忙都要每天抽出時間和孩子談談心,這樣不僅會讓自己更瞭解孩子,還會提高孩子語言表達的能力,切莫只做孩子的提款機,

當孩子語言能力不足時,通常會有口吃的情況發生,很多家長領着孩子四處求醫,但總是達不到心理預期的結果。其實家長不用急,因為家長越着急,越會給孩子一種“治不好”的心理暗示。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脆弱的,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自卑,不自信,甚至乾脆拒絕與別人交流。

所以,對於孩子的口吃現象,家長一定不要急於糾正,更不要同身邊的人議論孩子的問題,要耐心地給予孩子一個放鬆且舒適的環境慢慢調整。

想要孩子變得健談,就要多給孩子創造交流的機會。由於孩子都會對周圍新鮮事和聽到的新詞充滿好奇,當家長在談論一件事的時候,孩子總願意插嘴,其實這是説明孩子想跟家長溝通。

但多數情況下,家長都會告誡孩子,“大人説話,小孩兒別插嘴。”類似這樣的話猶如一盆涼水,澆滅了孩子想要表達自己的慾望。

所以,家長一定要鼓勵孩子去説,給孩子創造展現自己的機會,比如,多帶孩子參加一些聚會,多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等。總之就是要多帶孩子接觸外人或同齡人。千萬不要等到需要孩子去説了才想起來原來束縛孩子的人一直是自己。

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還要從最基礎的詞彙量抓起。家長可以多為孩子選購一些生動形象的繪本。每天抽出一些時間陪着孩子閲讀,幫助孩子積累一些書面語,引導孩子表述自己的想法。

比如,針對繪本中的故事,鼓勵孩子去複述故事再和孩子聊一聊故事內容,問問孩子,“寶寶,這個故事説的是什麼呀?”,“這個故事講了一個什麼樣的道理呀?”等等。

這樣不僅能幫助孩子養成勤動腦思考的好習慣,更重要的是還會增加孩子腦海中的詞彙量,所以,當需要孩子語言輸出的時候,自然也就會變得能説會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