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730分的學霸,頭腦與顏值兼具的狀元,其母教育方式值得模仿
高考狀元每年都是大家熱議的話題,也是各大名牌高校關注的對象。家長們更是迫切地想向狀元們“取經”,以便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學習上少走彎路。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2019年廣西省高考狀元楊晨煜的狀元路是怎樣的。這個狀元郎除了自己學霸的頭腦讓人關注以外,還有其顏值,看下圖這顏值不輸韓國男星,真是頭腦與顏值兼具!
2019年楊晨煜以總分730分的成績,登上了廣西省高考狀元的寶座,更讓人驚歎的是其中英語和數學均為滿分,語文拿到了140分的高分,在總分750分的高考中,楊晨煜只扣了20分!高考一舉奪魁只是楊晨煜極強能力的部分體現,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他也是特別優秀的那一個。
老師們都説他取得這樣的成績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競賽、愛好、運動楊晨煜一個都沒有丟下,2018年第35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總決賽他為廣西拿到了唯一的一塊銀牌,他的羽毛球、書法、足球水平也都非常不錯,完全不是那種只讀書的“書呆子”。
楊晨煜的成功既是不懈努力的結果也與母親良好的教育方式是分不開的。甚至傳出謠言説其家人都畢業於清華、上海交大等名校。但隨後都被證實為假,楊晨煜的家人只是普通人。那麼他母親的教育方式到底有哪些值得效仿的地方呢?
高考730分的學霸,頭腦與顏值兼具的狀元,其母教育方式值得模仿
一、要從小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楊晨煜剛剛上小學的時候,楊媽媽就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對他的學習時間有嚴格的安排,幫助他對每個階段的學習重點進行規劃,制定長期和短期的學習目標,並嚴格監控成果,具體到一天中的哪個時段該做什麼都安排得井井有條。在楊媽媽看來。孩子還沒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時候,家長的幫助和監督是很重要的,只有為孩子打下了這樣的基礎,在長大以後孩子在學習上才能有很強的計劃性。
正如培根所説,“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良好的習慣能造就一個人,而不好的習慣也可以毀掉一個人。好的習慣是孩子找到良好學習方法的基礎。養成良好的習慣也意味着孩子將有一個好的性格,這使孩子離成功更進一步。在孩子還不懂道理的時候,家長們可以通過好行為、好習慣的繪本,潛移默化地對孩子進行好習慣的滲透,既通俗易懂又不枯燥乏味。在一定情況下也可以進行強勢監督,把監督和鼓勵結合起來,“從娃娃抓起”。
二、尊重孩子的興趣,從小看科普紀錄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楊媽媽深知這一點,從未打壓過孩子的興趣,楊晨煜的興趣都被保留了下來,並且對他的學習產生了有利的影響。楊晨煜從小就喜歡看科普紀錄片,楊媽媽沒有覺得這是“不務正業”,而是鼓勵他自己安排好時間。科普紀錄片激發了楊晨煜對物理、數學、科研的興趣,使他在無形中建立了科學思維,提高了他的綜合學習能力。也正是因為媽媽的正確引導,楊晨煜的興趣在他的人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最終他考入了清華人工智能學堂班。
早在400年前,科學巨匠笛卡爾就已經為我們揭示了科學思維的重要性。他提出:科學是以感知為起點,通過感知得到抽象的認識並總結出抽象的概念。這與現在我們所説的科學思維基本重合。科學思維是理性地看待問題的基礎,也是孩子能夠以客觀的思維模式來了解世界的必要條件,它能夠讓孩子跳出單靠想象的感性思考模式,從而形成一個縝密的邏輯體系。能夠及時地隨着年齡的增長完成孩子從具體到抽象學習方法的轉換。
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呢?除了看科普紀錄片以外,伯克利大學心理學系的Gopnik教授指出,科學思維其實是孩子的本能,家長們要做的就是不要扼殺孩子的本能。鼓勵孩子通過與大自然和生活的觀察和互動,更深刻、更生動地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能力。
同時美國的理查德.費曼表示家長尤其父親一定要對孩子的科學興趣進行啓蒙,這對於孩子科學思維的養成更有利。當然,科普書籍也是極為重要的一個幫手,家長們要加以利用,通過和孩子一起閲讀書籍,使書中的知識轉化為幫助孩子看待世界的一種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