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的印象之中,宮廷鬥爭總是充滿了腥風血雨,幾乎每朝每代都是這樣的。唐朝有玄武門之變,一時之間,大明宮中血流成河;宋朝有燭光斧影,宋太祖在刀光劍影中辭世,趙光義登基即位;清朝有九子奪嫡,兄弟之間大打出手,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可是,今天小編要説的不是宮廷鬥爭,而是歷史上傳為美談的一場兄弟之間謙讓帝位的事情——兄長把儲君讓給弟弟,弟弟封兄長為帝!而本文的主人公李憲,他沒坐過一天龍椅,沒穿過一次龍袍,卻是一朝皇帝!
公元七百一十年,唐中宗死於宮廷鬥爭,太子李重茂被擁立為皇帝,這就是唐朝歷史上的殤帝,年紀小小的殤帝只是韋后的一個傀儡,朝政大權全都被韋后集團所掌握。在這一年,被封為“臨淄王”的李隆基發動政變,誅殺韋后,清算韋后集團。
不久,又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等人的運作之下,十五歲的殤帝禪位給安國相王李旦,就這樣,李旦登基為帝,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六位帝黃丸”唐睿宗。
李旦第二次坐上龍椅之後,本來想要立自己的嫡長子李憲為太子,長子李憲生性温和,做事果斷,聰穎過人,是非常出色的皇帝人選,但是,三子李隆基既有定策之功又有擁立之功,而且還手握重兵,如果皇位給了他的大哥,他會不會再來一次玄武門之變?所以,儲君這個位置是給嫡長子李憲還是給立有大功的李隆基,這件事情一直懸而未決。
大家可能就會説了,這個時候肯定兩兄弟就會大打出手,為皇位爭得個你死我活的,不過,歷史並不是這樣的。李憲主動找到父親李旦,説明了其中的利害關係,主動將皇位讓給了李隆基,希望父親能夠立更為出色的三弟李隆基為太子。
而李旦聽到長子一番話之後,十分的欣慰,就決定立三皇子李隆基為太子,將來繼承皇位。
沒過幾年,李旦退位,李隆基登基為帝,他不負父兄重託,將大唐推上了盛世。
而李隆基經過了兄長李憲讓皇位的事情之後,更加珍惜這段手足之情,而且,李憲在自己即位之後,便退出朝廷,不再幹政,這讓李隆基對兄長十分的信任。李憲生病的時候,李隆基親自帶着御醫去李憲的府上為他診斷,而且還時常前去探望。每年其他小國進獻的奇珍,也會專門送一份送到李憲的府上,以示恩寵。
在李憲病逝之後,李隆基十分悲痛,下旨封自己的兄長為“讓皇帝”,以皇帝身份下葬皇陵,這一對兄弟算得上是歷史上最和睦的皇家兄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