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篇文章,筆者要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77年高考第一位女狀元,語文差1分滿分,如今她怎麼樣了?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一項選拔人才的方式,那就是“考試”。古有“科舉”,眾多學子期待能夠鯉
魚跳龍門,經過一系列的選拔然後成為鳳毛麟角。不過在當今社會,同樣存在選拔人才的方式,那就是“高考”。
對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人來説,決定他們命運的有兩年,第一個是1967年,第二個則是1977年。在67年的時候,無數的知識青年們,因為國家的號召,選擇走向了鄉村,離開了城市。而在十年之後,他們再一次站在了命運的分水嶺上。這一年是充滿了希望的一年,但也是充滿了殘酷鬥爭的一年。
想想看,十年之中無數的人才和學家,都在等着這一天的到來。可能夠笑到最後的人,只有這五百多萬中的三十多萬。這其中的各位,可以説個個都是人中龍鳳了。而這裏面,能夠作為一個女性拿下狀元寶座的劉學紅,完全就是個異類。
作為首個在北京市奪得桂冠的文科女狀元,可以説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劉學紅根本就沒有想到,自己在有生之年,還可以靠自己的才能,在那個年代圓滿自己的大學夢。要知道在那時,她已經選擇自暴自棄,放棄學習,最後回到城市之中做一個售貨員。
可是在1977年的10月21日,沒有人知道,無數人的命運就將在這個時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直到那個日子裏,廣播忽然傳來了恢復高考的消息,這對當時正在鄉下勞作的青年們來説,彷彿就像是改變命運的宣言。
在此後的日子中,劉學紅一直都在感謝這次高考。在她報名了高考之後,白天雖然還在工作,但是她一有時間,就開始拿出中學的課本來温習。直到還有半個月的時候,鄉下的知青們就像是説好了一樣,集體回到了家中備考,而放下了手中的農活。
為了幫助劉學紅,她的父母還特地找到了之前的高考試卷,希望她能抓住這次的機會。在當年,因為人員的質量參差不齊,再加上為了彌補前幾年的人才空缺,所以不少地方的題目都是以基礎題為主,當年的高考作文甚至佔分數的70%之多。
而這個決定了她的命運的作文題目,名字叫《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裏》。對於其他人來説,這個題目讓人無從下手,摸不到頭腦。但是對劉學紅來説,這個題目就像是為她而生的一樣,她拿到試卷仔細研究了一下,立馬就開心地將自己的知青生涯的心態變化和環境變化融入在了一起,寫了將近兩千多字。在寫完之後,考試正式結束,而她的生活也回到了正軌之中,回到農村之中接着種樹,一個多月才能回一兩次家。
但是在回家之後,她的父親特地拿着一張報紙,在她的眼前津津有味地念了起來。這不念還好,一念劉學紅都吃驚了,這不就是自己寫的論文麼?再仔細一看,這個報紙居然是人民日報。原來在當年,人民日報在全國的高考生之中,特地評選了三篇最好的論文,將其刊登在報紙上發表出來。
而劉學紅的作文,就是其中之一!此後的劉學紅就像是人生開了掛,被北大的新聞系錄取,進入了大學學習。而在多年之後查閲資料的時候,人們才發現在當時,劉學紅的語文只差一分,就可以拿到滿分,是當之無愧的北京市文科狀元!
那麼,現在的劉學紅又是怎麼樣的生活呢?在2007年的時候,她成功退休在家享福,而她也將自己的高考證書交給了博物館收藏。在1982年,她從北京大學畢業之後,就被分配到了當時的中國青年報開始任職。
她一開始主要從事教育新聞,之後從記者開始幹起,做到了管理層上。在這段時間裏,劉學紅可以説是青年報的金字招牌,有着北大畢業的身份,同時又是第一個女性狀元,工作能力還要比大多數人都強。在市場有着非常大的聲望,使得青年報的高層們都是相當器重她。
而在2000年的時候,她更是直接看到了未來互聯網的發展,直接參與成立了青年報的網站,並且擔任總經理一職。在她的心中,互聯網一定是改變未來的行業,而現在的情況也驗證了他的猜想。當然,她有着今天的成就,和她個人的努力之外,還有着時代的機遇。如果當時高考恢復的時間再晚一兩年,或許她就接受了自己的命運,在鄉下選擇找個人家嫁了安居樂業,也可能回到城中做個小售貨員,最後紮根在城市裏。因此直到今日,劉學紅依然感謝高考。她認為是高考和知識,改變了她的命運,讓她重新得到了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