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漢之後的許多朝代都有人發出這樣的感嘆:如果當年韓信沒有顧及劉邦的提拔之恩,果斷的造反,那麼也不會落得一個被誅滅的下場。正如題主問的那樣,韓信如果真的造反,劉邦能打過他嗎?答案是肯定的,韓信即使造反也會被很快消滅的。為什麼呢?
蒯通曾建議韓信率領當時自己在齊地的軍隊,迫降燕趙,然後出兵劉,項後方,佔領地盤,再去制止劉,項相爭。天下諸侯就會響應,然後這而後,割取大國的疆土,削弱強國的威勢,用以分封諸侯。個時候天下諸侯就會感恩戴德,韓信這時本來就佔有齊國本土,只要懷柔以德,自然會天下歸齊。
這個策略看上去很完美,其實可行性相當的差,甚至可以説是蒯通的一廂情願,這個策略幾乎是項羽此前行為的翻版,是為霸的策略,不是為帝的策略,而項羽此時正自身難保,已經證明了這個策略的失敗。
韓信是在劉邦的帳下而成長起來的,很難形成自己的獨立勢力。例如,韓信麾下戰功最為卓著的曹參、灌嬰等都是劉邦的人。若韓信背漢自立,將陷自己於不義的境地,也很難獲得軍中的支持。
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載:..(韓)信之下魏破代,漢輒使人收其精兵,詣滎陽以距楚。
(前204年)六月,漢王出成皋,東渡河,獨與滕公俱,從張耳軍脩武。至,宿傳舍。晨自稱漢使,馳入趙壁。張耳、韓信未起,即其卧內上奪其印符,以麾召諸將,易置之。信、耳起,乃知漢王來,大驚。漢王奪兩人軍...。
漢王之困固陵,用張良計,召齊王信,遂將兵會垓下。項羽已破,高祖襲奪齊王軍。
劉邦可以輕易地三奪韓信軍,而不會引起軍中譁變。皆説明韓信麾下的核心將領,仍基本上是劉邦的人。韓信並沒有形成自己的獨立力量,這也是韓信的命門所在,故而,韓信才多次委曲求全。
我們也沒有必要糾結於韓信有沒有辦法可以免於一死,沒有辦法,要有隻有一種,就是當初的三分天下。但是那樣做,是違背韓信的良知的。韓信身受劉邦大恩,他不可能在劉邦沒有對不起自己的時候背叛劉邦,拜帥的一刻已經決定了自己功高蓋主被殺的命運。可是如果這一切從頭,韓信仍然要走上拜將台,迎接自己的人生舞台,歷史使命和人生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