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吳三桂為何要做三姓家奴 吳三桂墓在哪
歷史人物吳三桂為何要做三姓家奴
“三姓家奴”原本是張飛辱罵呂布之言,指責其本姓為呂,卻投奔乾爹丁建陽,後又認董卓為乾爹,將丁建陽殺害。在這裏以“三姓家奴”形容吳三桂實在是冤枉他了,吳三桂反覆無常,在明清交接之際左右搖擺實為形勢所迫,他並不是為了忠義虛名而罔顧一切的人,他要對忠誠於他的十幾萬將士的性命負責,並不能因為他的一時起意而另十萬將士成為沙場冤魂,自然有多番權衡的必要。
吳三桂為何要做三姓家奴
吳三桂手握明王朝僅剩的精鋭部隊,原本是一名位高權重的大將,又怎心甘情願為亂臣賊子效力呢?當時明王朝又是風雨飄搖,內憂外患,而李自成又以吳三桂之父吳襄為人質威脅他,為保家人性命安全,吳三桂權衡利益之下才暫且親附李自成勢力,與李自成議和。
李自成出身草莽之輩,不懂禮賢下士指導,成立政權後,眼光短淺,致使高層勢力分崩離析,面對塞外滿清勢力自亂陣腳,吳三桂無奈再次改變方針呢,投靠滿清,放清軍入關。
之後中原局勢在清王朝的統治下逐漸明朗,吳三桂擁兵自重,成為清王朝的一塊心腹,平定三藩迫在眉睫,形勢所迫,吳三桂不得不自立為王,重拾明朝旗號,最後卻落得命喪黃泉的下場。亂世之中,那些審時度勢之人成為不了英雄,反倒成為了見風使舵的小人,歷史上的人物評價誰又道得明説得清呢?
吳三桂墓在哪
既是擁有雄才偉略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也是兼叛國與造反的野心家,吳三桂這個歷史傳奇人物,不僅生前的故事跌宕起伏,死後的歸所亦是為後人幾度探尋。吳三桂墓在哪裏?是否真如傳言被康熙帝挫骨揚灰?是否與愛妾陳圓圓合葬一處?而吳氏一族如今是何去向?這些民間幾百年的疑問,滋生了許多大相徑庭的説法,其中最為可信的要屬清史學者李治亭先生幾經研究得出的結論了。
吳三桂墓
吳三桂於現在的湖南衡陽稱的帝,康熙十七病重而死,死後,周兵節節敗退,吳三桂一黨陷入被絞殺的局面。據説其遺體被部下用棉相裹,悄悄運往貴州。
回到現代,説起吳三桂墓,有一個叫“馬家寨”的偏遠小地方是至關重要的線索。馬家寨隸屬貴州省岑鞏縣,也就是300多年前周軍秘密安葬吳三桂的地方。在當時吳氏一族是清朝的眼中刺肉中釘,不遺餘力將其剷除,而吳三桂墓,包括後人又是如何在馬家寨小山村安好無事的呢?這除了要感謝愛妻陳圓圓和部下馬寶,還有感謝聰明的族人發明的代代秘傳家史的方法。迫於被朝廷追剿的無奈,吳氏後人通過秘密口述默記吳家前史,既躲過了滅門災難,還保留了文獻中也無法探尋的重要史料。
經尋訪,吳三桂墓出現在世人面前,碑文雖斑駁難辨,但史學家們和考古學者歷經艱難,最終通過吳三桂字號、卒年月等破解了隱晦的碑文,並證實那就是一代梟雄吳三桂墓地所在。
吳三桂行宮在那裏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剿滅李自成後,被封為平西王,鎮守雲南。
吳三桂行宮
起初,吳三桂經過常年征戰,身心具疲,想當幾年的安逸藩王,遂在他的藩地內大興土木,填湖建房、擴建花園,重新修建鳴鳳山金殿,將北京城那座金光閃閃的“金殿”原模原樣的照搬過來,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這座供吳三桂、陳圓圓遊玩欣賞的行宮,經歷百年風雨,修葺一新後,又以令世人驚歎的樣貌成為了現今炙手可熱的旅遊景點。
金殿名勝區坐落於昆明市東郊的一座鳴鳳山上,供佔地1773畝,因此大多建築都由銅製品構成而聞名。這座經歷百年的私人豪宅,成為了明清時期建築業的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的相互融合的傑作。庭院內古木蒼松、溝壑深幽,整個庭院的佈局構圖都大有深意,其中“金殿朝暉”、“鳴鳳山茶”更是昆明十景中最具代表的景色。另外天門古道、鳴鳳晨鐘、太和遺蹟、慄花風荷等更是巧奪天工、趣意盎然。
徜徉其中,由山腳舍車步行,經過迎仙橋,遇見鳴鳳勝景坊,接下來迎接你的就是“第一天門”、“第二天門”、“第三天門”,這有序排列的三道天門象徵着道家文化的最高境界。穿過天門,眼前的景象煥然一新,古樸雄壯的太和宮大門矗立眼前,拾級而上,巍然聳立的磚城別有皇家宮城的風貌,太和宮身為中心建築就是金殿,也是整個吳三桂行宮最耗心血的點睛之筆,金殿顧名思義,大都由金屬銅建造而成,小到門窗、供桌、佛龕、神像,大到房梁、屋頂、帷幔都是由銅築成,整體建築富麗堂皇,給人一種威嚴莊重之感。
吳三桂的父親是誰
吳襄,祖籍為江南高郵,今位於江蘇高郵。崇禎年間先後有任職多個職位,指揮室、都督同知、總兵二中軍府都督等,明末任職遼東總兵,屬於祖大壽的部下,是吳三桂的父親。
吳三桂父親
崇禎四年,吳襄領命出征大淩河戰役,卻在趕赴支援的途中臨陣逃亡,以至於明軍在大淩河之戰中全軍覆沒,其將領祖大壽投降清軍,宋承宗卸任,吳襄回朝後,領罪入獄。
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起義勢力迅猛,直破大同、真定兩城,崇禎重新啓用吳襄,任職為提督京營,然而未等其有大顯身手之機,李自成便已攻入北京城,崇禎帝在景山自縊,吳襄被李自成的大順軍抓獲。
因為當時吳三桂手握重兵,正在趕往京城的途中,不料李自成先發制人,打得明朝軍隊措手不及,而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後,仍想招安吳三桂,不費一兵一卒就能排除明朝最大的隱患,遂將其父吳襄禁錮起來,並派遣使者前往山海關以四萬兩白銀犒賞吳三桂軍隊,更是賞賜十餘年的軍餉,同時脅迫吳襄一同勸服吳三桂投降。
然而這一系列招安之舉對於心高氣傲的吳三桂來説無疑是火上澆油,同年四月,吳三桂同清軍將領阿濟格、多鐸大敗李自成,多爾袞隨即拉攏吳三桂,封其為平西王,並任命其追擊李自成。
1644年,李自成與吳三桂徹底決裂,將其父吳襄斬殺於永平,將其首級懸於高竿之上以示民眾,回京之後便將吳家上下三十八口盡數殺害。吳襄死後被追封為遼國公。
吳三桂評價是什麼
吳三桂是明清交替時期的關鍵人物,他是明朝重要的守關大將,又是滿清入關的靈魂人物,如此搖擺不定之人,歷史對其的人物評價也是褒貶不一。
吳三桂評價
你可以認為他是個不忠不義之人,李自成發動農民起義之時,崇禎帝將所有的賭注壓在吳三桂身上,封其為平西王,快馬加鞭召其速速班師回京,守護京師,而他未能及時趕到,眼睜睜地看着一代王朝覆滅;你也可以説他不為虛名負累,拋棄民族英雄的讚譽,拒絕其手下十萬將士成為明朝崇禎帝的殉葬品,此番決定亦對得起十萬將士,據守雲南,過了幾年太平日子。
是否死守明朝殘敗的基業,屬於見仁見智,歷史並不能抓住你不選擇以身殉國為把柄而將歷史罪人的罵名扣在你的身上。事實上,真正令世人詬病的是,吳三桂一怒為紅顏,將異族放入關內,徹底改變了中國的歷史。如此莽撞的行為確實不像是英雄豪傑所為,但話又説會回來,沒有吳三桂倒戈清軍,中原之地落入李自成手裏就會出現一片繁盛景象嗎?這無疑是自欺欺人,大軍順的分崩離析,其結局可想而知,中國近代的農民起義並非歷史的進步,而是封建王朝的重蹈覆轍。與此同時,滿清族對中原虎視眈眈,沒有吳三桂的協助,進軍中原也是早幾年晚幾年的事,而之後的幾百年大清王朝,也切實出現康熙乾隆這般的康乾盛世。
因此吳三桂並非歷史的罪人,他只是錯過了成為名族英雄的機會。
人物吳三桂祖墳風水
馬家寨位於貴州省芩鞏縣,是一個異常偏遠的小山村,又因雲貴地區地勢極為險峻崎嶇,鮮為人知,當地的少數幾户居民與外界的通訊也極為閉塞,然而上世紀八十年代,考古人員在此地發現了吳三桂的墓址,這個無名之地頓時名聲大噪。
吳三桂祖墳風水
隨着吳三桂墓的發現,馬家寨的神秘面紗也逐漸被揭開,眾人對此地都心神往之。2010年8月,吳家的傳人吳永鵬意外在其祖墳附近發現另一處墳墓,其墓碑造型與其他祖墳完全不同,依稀還能看清一些碑文,大致是”受皇恩“的幾個字,其他大部分碑文都非常模糊,難以辨認,而且族中老人也不曾瞭解此墓的來歷,因此這座墓的信息成為了家族中的絕密。
不管墓中是何人,吳氏一族都將此墓視為祖上先輩,清明時節都會前來掃墓祭拜。消息不脛而走,有關部門遂派人來實地考察,此墓格局如通常的墓地風水相同,坐北朝南,遺留下的碑體分為三個部分,碑帽、碑面以及夾杆,然而碑面受風蝕嚴重,有斷裂痕跡,大部分碑文已難以考證,碑帽已側翻,夾杆也已傾斜。
考古人員通過專業手法,復拓下殘缺的碑文,仔細分析後,可以證明上面的碑文內容為:受皇恩頤養天年八十五歲,吳公號碩甫墓,根據相關的文獻資料考證,可以得出此墓主人就是吳三桂。
此墓的發現與考證為填補清代歷史空白具有極大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