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南交大的校園裏,有一位頗有名氣的教授,名叫楊維清。除了教授、博士生導師之類的頭銜,他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四川省的政協委員。
最近在西南交大的官微上出現了一條四川省副省長批示楊維清教授建議的新聞,同事們都説楊維清不止科研搞得好,做提案也做得棒。
其實這不是楊維清第一次做提案,2018年初入四川省“兩會”,其提出的將第三方評價機構引入科技成果轉化就被四川政協報所報道。2019年的四川省兩會上,楊維清提了10多個提案,2020年,楊維清又準備了許多提案。楊維清的提案並不是無的放矢,憑空而出,在提案的道路上,他也秉持着做科研的原則,大量的收集材料,分析數據,認真鑽研。
除了會寫提案,楊維清教授更加吸引人的是他的品質。
作為搞科研的教授,楊維清可以説是“半路出家”。13年前的楊維清,剛剛走出校園的他站在了縣城高中的講台前,為高中學生教授物理,在黑板上書寫着牛頓和開普勒。彼時的楊維清,對自己未來的規劃就是一輩子站在高中的講台上傳道解惑散發燭火之光。沒成想多年以後,雖然還是站在講台上,但底下坐的學生已經從高中生變成本科生甚至碩士博士。
2003年,楊維清在一知名教育機構裏做起了奧林匹克物理培訓,當時的楊維清是機構裏的金牌教師,每節課的收入也很可觀,在很多人眼裏也算是小有成就。但楊維清對自己的未來產生了疑惑,自己真的要做一輩子培訓了,我的人生價值究竟應該怎麼實現。
於是第二年,楊維清選擇了放棄條件優渥的工作,回到校園,來到四川大學攻讀碩士博士。正是這樣的選擇,改變了楊維清的人生軌跡,也讓他的人生更加精彩。獲得博士學位之後,赴美深造,2014年,經過了十年的二次求學,他開始了自己的科研之路,此時楊維清已經37歲。
開始科研之後,楊維清更加努力,因為起步晚,所以在他看來,搞科研就是搶時間。雖然被科研雜誌評價為將納米材料玩出了新花樣,但在“玩”的背後是他的日夜耕耘。從研究課題開始,他就駐紮在了實驗室,一週只回家一次。為了節省時間,他在實驗室用椅子拼成牀,漆黑的校園和科研夢伴隨了他一個個枯燥的夜晚。
就是在這樣的不懈努力下,他的實驗室的規模和團隊都逐漸擴大,主持了多項多項省部級項目,包括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和四川省傑出青年項目等,還有獲得授權的國家專利項目十餘項。
艱苦奮鬥,自力更生,是楊維清在科研路上一直堅持的準則,也是整個是實驗室前進的指導方向。
不只是會搞科研,楊維清還會搞教育,一直堅持授之以漁的教育,着重培養每一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鼓勵學生創新,親自動手實現自己的想法。在他的實驗室,經常能看到刻有他學生名字的設備,通過這樣的方式既滿足了試驗需求又給學生帶來了極大的鍛鍊,同時也給學生帶來了成就感,對科研更有興趣。
寶藏教授楊維清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他從來不讓自己的人生輕易定型,在人生重要階段依然有重新開始的勇氣。在這個過程中,他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為之奮鬥的目標,真正想要付出和奉獻的領域,所以當我們找到自己的道路時,也要敢於開始,不論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