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時期中國軍隊和日本軍中都流傳着這樣一首打油詩“滇軍黔軍兩隻羊,湘軍就是一頭狼;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大概意思就是描述當時中國各個地方軍隊的作戰能力。其中最為熱血頑強的是川軍(湘軍),最勇猛彪悍的則是桂軍(現在的廣西)。
造成桂軍作戰勇猛是由來已久的,在古代戰爭中,就有“廣西狼兵雄於天下”的説法。其實“狼兵”是後人傳頌時出現的口誤應該是“俍兵”,俍是當時對壯族的稱呼。而之所以形成如此彪悍勇猛的民風,和當地人民的生存環境有着很大的關係。眾所周知廣西地區的自然條件並不是很適合人類生存,蛇蟲鼠蟻眾多,山勢險峻峭立,氣候燥熱陰潮。並且當地民族眾多,又遠離古代的“首都”治安比較差。在古代稱其為“百越之地”後被泛指為“南蠻”,軍隊叫“狼兵”,一方面是形容當地經濟水平較差,一方面是稱讚當地軍隊作戰勇猛無畏。
雖然很多人都對“南蠻”有着一些偏見,但在國家大事上每次都不缺廣西人的身影。在明朝時期抗倭,6800名壯族士兵遠赴千里為國出征,創下50人擊敗200倭寇,斃敵千人的輝煌戰績。歷朝歷代中,其實都有壯族為國出征的事例,無一不是勇挫敵軍勝利而歸。在後來的二戰中,戰爭爆發之後短時間裏桂軍就完成了六個軍編制的集結,當時原本打算徵兵十萬抗戰救國,可沒想到的是當地人參戰熱情難擋,楞是有一百多萬人報名要求上前線。當時的桂州地區也成了唯一個,想當兵得“戰勝”多名同伴才行的地區。
桂州子弟兵出現在全國戰場上,每一場攻堅戰都少不了他們的身影。而勇猛不代表無敵,也有數不盡的桂州子弟為國捐軀,甚至有三名桂州走出來的將軍在戰場上壯麗犧牲。“千萬頭顱共一心,豈忍苟全惜此身;人死留名豹留皮,斷頭不作降將軍!”一首絕命詩可見當時這位將軍心中的萬丈豪氣。抗戰時期日軍曾經一度發起對桂州的征戰,桂林保衞戰正式打響之後,民眾自發組團參加戰鬥。在田地林間阻擊敵人,沒有武器裝備就用農具。
在一名戰後的日本士兵的回憶錄中這樣評價桂軍:“在桂林遭到了當地土著武裝的頑強阻擊,這些土著武裝的裝備雖差,但是極為兇悍,至死決心甚濃,其勇猛為我軍遠遠不及……灕江之水為敵我兩軍之血染之為赤,此役是我一生中所經歷到的最慘烈的戰役,並非在於規模,而在於敵軍之勇猛……”。多年之後的我們,享受太平盛世。但永遠不會忘記桂州狼兵和敵人血戰的豪情,也不會忘記每一支地方軍的再造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