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就是被人賞識的渴望。
執筆:張蒙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很多家長聽了育兒專家的建議後,在平時生活中會對孩子採取多鼓勵表揚,少批評責罵的方式,希望他們受到激勵後能更有動力,但如果誇獎過度,或者用的語句不對,反而可能會造成反效果。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最近後台有一位粉絲留言:李女士的女兒今年上三年級,平時在學習生活中都表現得很乖巧,基本上很少犯錯惹事,所以李女士也遵循“多誇獎少打罵”的原則,凡事先以表揚為主,處處都説女兒做得很棒,表現得很好,可沒想到女兒還因這事生氣了!
昨天李女士下班回來後,看到女兒一個人在房間安安靜靜寫作業,於是隨口説了句:“一回來就寫作業,你真棒!”女兒白了她一眼,根本不想搭理她,李女士很鬱悶,明明是在誇孩子,怎麼還莫名其妙不高興呢,難道誇娃還誇出毛病來了?
李女士女兒沒好氣地跟她説,自己明明還收拾了房間,媽媽卻沒看到,就只會誇她寫作業,難道打掃衞生不值得表揚嗎?李女士聽完這話一頭霧水,收拾房間不是孩子應該做的事嗎?而且是每天自然形成的習慣,這點事也要誇嗎?
其實李女士的過度誇獎還真不是一件好事,就因為她對孩子的表揚太氾濫了,導致女兒認為任何事都應該得到讚揚,包括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分內事,一旦被忽略,她內心就會感到無比失望,覺得自己做了無用功。
斯坦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曾對400位紐約學生做了四輪拼圖實驗,把學生分為兩組,在每一輪完成拼圖後,分別給予他們不同的表揚,一組説“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聰明”,另一組卻説“你剛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現得很出色”。
四輪實驗下來,被誇聰明的那一組學生完成最後一輪拼圖的速度比第一輪降低了20%,而被誇努力的那組速度卻提高了30%。
最終,德韋克教授得出著名的“成長型思維”理論:誇獎孩子聰明,相當於對他們説成功是因為天賦,不受自己掌控,一旦陷入失敗,孩子就容易產生固定思維,反而束手無策,而誇他們努力,會讓孩子覺得成功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會有成長型思維。
簡單來説就是,與其誇孩子“你很聰明”、“你真棒”,不如誇他們努力上進。
心理學博士海姆·G·吉諾特説過這樣一句話:“稱讚,就像青黴素一樣,絕不能隨意用。”所以,父母表揚孩子是一門值得研究的學問,既要把握好度,也不能濫用不恰當的話語,這四種表揚方式,可能會更適合孩子:
1、表揚孩子的獨立思考:“你一定可以想出辦法的”
孩子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就已經非常不錯了,即使解決問題的過程比較慢,耗費的時間有點多,但家長也需要給予相應的表揚,跟他們説:“你能行,你再想一下,一定可以想出辦法的!”面對家長激勵,孩子往往更容易找到解決辦法。
父母要學會表揚孩子的這種能力,讓他們的腦袋越用越靈活,才能激勵娃有所突破,不斷進步。
2、表揚孩子勇於挑戰:“我的孩子真勇敢”
如果孩子嘗試了某一件之前從未做過的事,而且表現得非常突出,家長不妨用“我的孩子真勇敢”、“膽真大”、“娃好像又長大了”這樣的話語代替“你真棒”、“你真行”來讚揚孩子的重大突破。
也許孩子並不需要大家對他取得好成績的肯定和表揚,更希望的是父母能讚賞他敢於挑戰和突破的勇氣,這樣他們才能繼續成長,不斷挑戰。
3、表揚孩子遇到困難的態度:“你很厲害”
當孩子摔倒了,或者在生活中遇到某些挫折和困難,有些家長第一時間並不是去安慰他們,而是表揚孩子“你很厲害”“你真有勇氣”,此時孩子的內心就不會因為一點小小的困難而沮喪感難過,反而能變得更加強大起來。
一直生活在家長的保護下是無法得到真正的成長的,在孩子受挫時表揚他們的勇氣和態度,才能讓娃迅速成長。
4、表揚孩子的堅持:“你的意志力真強”
有的孩子身上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兒,做事情不達目的不罷休,即使中途一直失敗,也從來不放棄嘗試,有的家長就會勸他們“算了吧”,“要不下次再試試”,其實這個時候孩子更想聽到的是父母對他們的堅持不懈表示充分的肯定和讚賞。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面臨一次次的失敗,家長及時的鼓勵和足夠的表揚反而會激發孩子不畏挫折,繼續前行的動力,説不定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作為孩子,最希望得到的就是父母不惜吝嗇的表揚和賞識,這是他們學習和成長的動力源泉,正確的表揚方式,也足以讓孩子一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