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美美“神模仿”老師之後:我們對創造力依然有誤解

撰文丨米切爾·雷斯尼克

摘編丨何安安

 

一名網名“烏拉旮旯鍾美美”的鶴崗男孩,因為“神模仿”老師系列視頻而意外走紅網絡。讓這件事更加火熱的是之後模仿老師視頻的下架,以及他被“約談”的傳聞。隨後,教育局和班主任老師對此進行回應,讓這一傳聞得到了終結。但隨鍾美美走紅就始終存在的爭議,並未就此消失。反對者認為,應當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贊同者則表示,模仿是孩子的天性,需要保護和鼓勵孩子繼續自己的天賦。

 

鍾美美“神模仿”老師之後:我們對創造力依然有誤解

鍾美美模仿志願者。

 

6月3日,新京報刊發了《保護“鍾美美”們的創作欲,就是最好的引導》一文,文章中表示,“鍾美美”們之所以能夠在千篇一律的創意中脱穎而出,靠的正是孩子的童心與純真,正是自然流露出的“反套路”的創造力。同時文章也表示,保護孩子的創作欲,這種保護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教育應該做的,是成為孩子學習生活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在當下,保護和鼓勵孩子的創造力,似乎早已達成了某種共識。但創造力是什麼,又不是什麼?何為創造性學習?孩子到底需要怎樣的教育?如何幫助年輕人在創新型社會里生活得更好,讓他們有機會追隨自己的興趣,探索自己的想法,發出自己的聲音?諸如此類。對於這些疑問,很多人卻沒有一個清晰的答案。

 

在創新教育領域開拓者、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學習研究教授米切爾·雷斯尼克的《終身幼兒園:將創造力進行到底》一書中,雷斯尼克強調,所有孩子與生俱來都具有創造的潛能,但是他們的創造力並不一定能夠自行發展,而是需要培養、鼓勵和支持。正如洛里斯·馬拉古齊

(Loris Malaguzzi)

 

“孩子有一百種語言,

一百隻手,

一百個念頭,

一百種思考方式、遊戲方式及説話方式,

去玩耍,去表達。

 

孩子有一百種語言(還有一百一百再一百),

但被偷去九十九種。

學校與文明,

使他的身心分離。”

 

雷斯尼克認為,未來教育要向幼兒園學習,因為只有具有終身創造力的孩子,才能更好地面對不確定的未來。

 

雷斯尼克在書中提到了他和時任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的一次對話,這次對話中,陳吉寧提出了兩種學生:“A型學生”和“X型學生”。所謂“A型學生”,指的是現行中國教育制度側重於培養的遵守規則和指示的學生,這些學生缺乏創造性和創新精神,而創造性和創新精神正是在未來社會中取得成功所需要的。因此,陳吉寧指出,中國需要一種新型的學生,也就是“X型學生”,這些學生願意承擔風險,勇於嘗試新鮮事物,樂於提出自己的問題,而不是簡單地解決教科書裏的問題。正是“X型學生”,將提出創造性的想法,改變未來社會。

 

那麼,如何從“A型學生”到“X型學生”呢?

 

越來越多的人們認識到,我們和我們的教育體系需要做出改變,才能幫助孩子為明天的社會做好準備。因為現在的孩子,大概有2/3會在將來從事目前尚未發明出來的工作。面對不確定的未來,雷斯尼克指出,我們需要幫助所有孩子發展自己的創造力,讓所有年齡段、所有地方、所有背景的學生都可以成為“X型學生”,從而讓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未來創新型社會的積極貢獻者。

 

雷斯尼克同時也意識到,並不是每個人都認同創造性思維在當今社會的價值和重要性。而這很大程度是因為對於創新的含義人們並沒有達成共識:不同的人會以非常不同的方式思考創造力,因而他們對創造力的價值和重要性各持己見。

 

以下內容節選自《終身幼兒園:將創造力進行到底》,已獲得出版社授權刊發。

 

鍾美美“神模仿”老師之後:我們對創造力依然有誤解

《終身幼兒園:將創造力進行到底》,[美]米切爾·雷斯尼克著,趙昱鯤、王婉譯,湛廬文化丨浙江教育出版社2018年7月版

 

過去一千年最偉大的發明是幼兒園

 

在1999 年年末,我參加了一次會議,會上人們討論了上個千年中最偉大的發明。有人認為是印刷機,也有人説是蒸汽機、電燈或計算機。

 

在我心中,過去一千年中最偉大的發明是什麼呢?是幼兒園。

 

這個答案可能令人頗為驚訝。大多數人不認為幼兒園是發明,更別説是重要的發明了。但是,幼兒園是一個比較新的想法,它的出現還不到200 年,它與以前的上學方式明顯不同。當弗里德里希·福祿貝爾於1837 年在德國開辦了世界上第一家幼兒園時,它不單單是一所幼兒的學校,更是一種與以前的學校教育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

 

鍾美美“神模仿”老師之後:我們對創造力依然有誤解

雖然福祿貝爾當時不知道,但他其實正在發明一種適用於21 世紀需求的理想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不僅適用於5 歲左右的孩子,而且適用於所有年齡段的學習者。事實上,當我思考如何幫助人們成為創造型思考者時,很多靈感都來自孩子們在幼兒園的學習方式。“終身幼兒園”就是我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小組的名字。

 

幼兒園式的學習正是幫助所有年齡段的人開發創造力所必需的,這樣他們才能在當今快速變化的社會中精彩地生活。

 

在福祿貝爾於1837 年開辦第一家幼兒園之前,大多數學校的教育方式都可以稱為“廣播教育”:老師站在教室前面講授信息,學生們坐在各自的座位上,仔細地記下這些信息,並不時地背誦自己寫下來的內容。課堂討論很少進行,甚至不會發生。

 

福祿貝爾知道這種方法對5 歲大的孩子來説是不會奏效的。他明白,幼兒要通過與周遭世界的交流才能最有效地學習。所以,在開辦第一家幼兒園時,福祿貝爾將“廣播模式”的教育轉變為“互動模式”,為孩子們提供與玩具、工藝材料和接觸其他物體的機會。但是,福祿貝爾對當時已有的玩具和材料並不滿意,於是,他開始創造新型玩具,專門設計用於支持他開辦新型幼兒園的玩具。

 

福祿貝爾一共創造了20 款玩具,它們被稱為“福祿貝爾的禮物”。幼兒園裏的孩子可以用福祿貝爾幾何瓷磚玩具創建像木地板上那樣的馬賽克圖案,用福祿貝爾積木搭建塔樓和建築,用福祿貝爾彩紙學習製作帶有形狀和圖案的摺紙的技巧,用福祿貝爾球棒玩具組裝三維的空間結構。

 

所有這些活動都旨在讓孩子們欣賞自然界的形狀、模式和對稱。福祿貝爾希望他幼兒園裏的孩子能更好地瞭解周圍的世界。他意識到,更好地瞭解周圍世界的辦法之一就是讓孩子們創造出這個世界的模型,用自己的雙手,通過自己的眼睛,“重新創造”這個世界。這是“福祿貝爾的禮物”想達到的最終目標:通過“重新創造”來理解這個世界。

 

福祿貝爾還認識到了“重新創造”和“玩樂”之間的聯繫。他理解幼兒園的孩子在進行好玩、富有想象力的活動時最有可能發生創造和建構,所以他把“禮物”設計得既有結構性和系統性,又好玩且吸引人。“福祿貝爾的禮物”跨越了許多界限,將藝術和設計與科學和工程相結合,這樣就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環境,讓他們可以在其中運用創造性思維,進行創造性表達。

 

福祿貝爾的想法和他的“禮物”引起了極大的關注,首先在德國,然後在全歐洲,最後在美國。他的工作深深地影響了其他教育理論家。瑪麗亞·蒙台梭利

(Maria Montessori)

 

諾曼·布羅斯特曼

(Norman Brosterman)

(Inventing Kindergarten)

(Buckminster Fuller)

(Frank Lloyd Wright)

 

福祿貝爾的想法也啓發了玩具和教育用品的製造商。積木、樂高、古氏積木、六形六色積木和萬能工匠都可以看作“福祿貝爾的禮物”的衍生品。

 

如今,你仍然可以在世界各地的許多幼兒園中感受到福祿貝爾的影響,但也有一些令人不安的現象正在顯現。在今天的許多幼兒園裏,孩子們正在花大量時間做數學題、填寫拼音卡片。如今的幼兒園教育更注重給孩子提供早期識字教學,而減少了有趣的探索時間。有些人乾脆把今天的幼兒園稱為“識字啓動營”。

 

2014 年3 月23 日,《華盛頓郵報》刊登了一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名叫蘇珊·斯勒伊特

(Susan Sluyter)

 

25 年前,當我剛開始做教師的時候,幼兒園教室的特點就是動手探索和不斷地研究發現,那裏充滿了快樂和對學習的熱愛。現在的幼兒園卻被測試、數據收集、競爭和懲罰填滿。如今你很難在幼兒園裏找到本應屬於孩子們的快樂。

這是個全美性的轉變,與旨在推動幼兒教育中的學業教育內容有關,它把遊戲從幼兒園的教室裏趕走了。整個美國的許多幼兒園都不再有沙盤、積木區、過家家區和工藝美術中心。這是一場非常錯誤的教育運動,因為所有的幼兒教育專家都不斷地在研究中發現,4-6 歲的孩子主要是通過遊戲來學習的。

 

總之,幼兒園正在變得像其他學校一樣。但在這裏,我要提出相反的觀點,我認為其他的學校,甚至我們的生活,都應該變得像幼兒園一樣。

 

創造力是什麼,又不是什麼

 

並不是每個人都認同創造性思維在當今社會的價值和重要性。造成這個問題的部分原因在於,對於創新的含義人們並沒有達成共識。不同的人會以非常不同的方式思考創造力,因而他們對創造力的價值和重要性各持己見就毫不奇怪了。當我和人們談論創造力的時候,總會遇到一些常見的誤解

 

誤解1:創造力只是一種藝術表達

 

人們欣賞並崇拜畫家、雕刻家和詩人的創造力,但創造力並非藝術家獨有。當科學家提出新理論的時候,當醫生診斷疾病的時候,當企業家開發新產品的時候,當社會工作者為陷入困境的家庭提出策略的時候,當政治家制定新政策的時候,他們可能都非常具有創造力。我認為,把創造力與藝術綁在一起,導致了很多家長對創造力價值的低估。

 

當我和父母討論創造力的時候,他們常常假定我是在談論藝術表達,而大多數父母並沒有十分重視孩子是如何用藝術來表達想法的。所以他們覺得,對孩子來説,有創造力是“好的”,但並非必需。為了避開這種錯誤的思路,我經常使用創造性思維而不是創造力這個詞。當父母聽到創造性思維時,他們就不太會只把它侷限在藝術表達上,而更可能將其視為對孩子的未來至關重要的事了。

 

誤解2:只有一小部分人有創造力

 

有些人覺得,只有在提到對全世界來説都是全新的發明和想法時,才配使用“創造性”或“創造力”這些詞。根據這個觀點,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是有創造力的,在博物館裏展出作品的藝術家是有創造力的,而我們芸芸眾生則顯然不具有創造力。

 

鍾美美“神模仿”老師之後:我們對創造力依然有誤解

創造性學習螺旋。

 

研究創造力的科學家有時會把這種創造力稱為“大C創造力”,但我更感興趣的是他們所説的“小c創造力”。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想出一個對你來説很有用的想法,那就是小c創造力在發揮作用。至於這個想法是否早就被幾萬人甚至幾百萬人想到過,都沒關係,只要這個想法對你來説是新的,是有用的,那它就屬於小c創造力。比如,發明回形針屬於大C創造力,而每當有人想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回形針的新方法,那就是小c創造力。

 

有時候,教育工作者過於關注大C創造力,而忽視了小c創造力的培養。幾年前,我向一羣教育工作者做了一個關於創造力的介紹,在最後的問答環節,有人提議説,我們應該開發出更好的方法來評估創造力,這樣就能鑑別出那些最具創造力的學生。在我看來,這完全是一個錯誤的觀點。每個人都擁有小c創造力,而我們要做的,是幫助他們發揮出自身全部的創造性潛能。

 

誤解3:創造力來源於洞察力

 

關於創造力的流行故事通常圍繞着一個奇妙的“頓悟時刻”。當阿基米德意識到他可以通過將形狀不規則的物體浸入水中並測量排出的水量來計算體積的時候,他在浴缸裏興奮地高呼:“我發現了!”牛頓坐在蘋果樹下,一顆落下的蘋果砸在了他頭上,於是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奧古斯特·凱庫勒

(August Kekule)

 

鍾美美“神模仿”老師之後:我們對創造力依然有誤解

奧古斯特·凱庫勒(August Kekule,1829年9月7日-1896年7月13日),德國有機化學家。

 

但是這樣的“頓悟時刻”即使真的存在,也只是創造過程中的一小部分。大多數科學家、發明家和藝術家都認識到,創造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現代主義藝術的先驅之一康斯坦丁·布朗庫西

(Constantin Brancusi)

 

那麼,當人們在辛勤工作的時候究竟都發生了些什麼呢?什麼類型的活動導致了“頓悟時刻”的出現?那不僅是努力工作。創造力來源於某一類別的艱苦工作,那綜合了好奇的探索、有趣的實驗和系統的調查。新想法和新見解看起來就像是閃電般突然出現的,但它們通常發生在想象、創造、遊戲、分享和反思的許多個週期之後,也就是在經歷了創造性學習螺旋的多次迭代之後才會出現。

 

誤解4:創造力無法被教授

 

毫無疑問,嬰兒來到這個世界時充滿了好奇,他們想要去接觸,去互動,去探索,去理解。而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想要表達自己,他們想説話,想唱歌,想畫畫,想建造,想跳舞。

 

有些人認為,培養孩子創造力的最好方法是讓他們自然發展:你不應該試圖去教授創造力,你只需要退後一步不去幹涉,讓孩子們天生的好奇心去發揮作用。

 

我部分認同這一觀點。的確,學校和家庭的一些僵化結構會壓制孩子們的好奇心和創造力,而且,如果教學就意味着給孩子們一套明確的規則和如何發揮創造力的指導,那麼我同意,人們的確沒辦法教授創造力。但是你可以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所有孩子與生俱來都具有創造的潛能,但是他們的創造力並不一定能夠自行發展,而是需要培養、鼓勵和支持。

 

這個過程就像農夫或園丁通過創造適宜的環境來培育植物,你也可以創造一個學習環境,讓孩子的創造力在這個環境中得到蓬勃發展。所以,你可以教授創造力,只要你把教學當成一個有機、互動的過程。

 

給家長和老師的10條建議

 

有一種普遍的誤解認為,要激發孩子的創造力,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去管他們,讓他們自己去創造。雖然孩子確實天生好奇,有探索心,但他們需要外界的支持來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性潛能。

 

給孩子的發展提供支持總是需要做一些平衡的工作:需要有多少結構、多少自由?何時介入、何時後退?何時演示、何時告知、何時提問、何時傾聽?

 

無論是在家裏還是在教室裏,培養創造力的核心問題是一樣的。關鍵的挑戰不在於如何“向孩子教授創造力”,而在於如何營造一個有利的環境,使他們的創造力得以紮根、成長並蓬勃發展。

 

我將圍繞創造性學習螺旋的5個組成部分,即想象、創造、遊戲、分享、反思,來展開這一部分。我提出的策略是,幫助孩子們想象他們想要做什麼,通過玩工具和材料來創建項目,與他人分享想法和創造過程,並反思他們的經歷。

 

對於這5個組成部分中的每一個,我將提出兩條建議,這樣總共就有10條建議。當然,培養孩子創造力的方法有很多,這裏提供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你可以把它們看作一個有代表性的樣本,然後提出更多你自己的方法。

 

1.想象:展示例子,激發想法

 

空白的頁面、空白的畫布和空白的屏幕都可能會令人畏縮,而一組例子則可以激發人們的想象力。當我們舉辦一個Scratch工作坊時,總是從展示能鼓舞人心的示例項目開始,先讓孩子們瞭解有什麼樣的可能性,並提供如何開始的想法,即項目的起始。我們展示多種多樣的項目,希望這些項目能與工作坊參與者的興趣和熱情相聯繫。當然,可能會存在這樣的風險:孩子只是簡單地模仿或複製他們看到的例子。這在開始時是沒有問題的,但只能在開始時這麼做。要鼓勵孩子改變或修改這些例子,建議他們插入自己的聲音或者添加一些個人化的東西。怎麼做才會不同?怎樣才能增加自己的風格,與自己的興趣相關聯?怎麼把它變成自己的呢?

 

2.想象:鼓勵搗亂

 

大多數人認為,想象是在頭腦中發生的,但是雙手同樣重要。為了幫助孩子產生項目靈感,我們經常鼓勵他們擺弄、鼓搗材料。當孩子們玩樂高積木或用手工材料進行修補時,新的想法就出現了,最初的隨意活動就成了一個大項目的基礎。我們有時會組織一些動手的小活動來讓孩子們開始,例如,我們會讓孩子把一些樂高積木放在一起,再把這個結構傳給一個朋友,讓他再加幾塊積木,然後繼續。經過幾次迭代之後,孩子們往往會對他們想要構建的東西產生新的想法。

 

3.創造:提供多種材料

 

孩子往往會深受周圍世界的玩具、工具和材料的影響。為了讓孩子參與創造性的活動,要確保他們能接觸到廣泛多樣的繪畫、建築和手工藝材料。新技術如機器人套件和3D打印機,可以擴大孩子創造的範圍,但我們不要因此而忽視傳統材料。一位計算機俱樂部的協調員曾經很尷尬地向我承認,她那裏的俱樂部成員們正在用“尼龍、報紙和喂鳥的種子”來製作自己的玩偶,沒有使用任何先進的技術,但我認為他們的項目很棒。不同的材料適合做不同的東西,樂高積木和冰棒棍兒適合製作骨架,毛氈和織物適合製作皮毛,而Scratch適合製作能夠移動和互動的東西。鋼筆和標記物可以畫畫,膠槍和膠帶可以把東西粘在一起。材料越多樣化,做出創造性項目的機會就越大。

 

4.創造:擁抱所有類型的製造

 

不同的孩子對不同類型的製造感興趣。有些孩子喜歡用樂高積木做房子和城堡,有些孩子喜歡用Scratch做遊戲和動畫,還有些孩子喜歡製作珠寶、肥皂盒賽車、甜點或者迷你高爾夫球場。寫詩或編寫短篇故事也是一種創作。孩子可以通過所有這些活動,瞭解創意設計的過程。幫助孩子找到他們喜歡的製造方式,或者,如果能鼓勵孩子參與多種類型的製造活動,那就更好了。這樣,他們就會對創意設計的過程有更深入的瞭解。

 

5.遊戲:強調過程,而非結果

 

事實上,那些最好的學習經歷往往都是在人們積極參與製造的時候發生的。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應該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製造出來的東西上,更重要的是製造事物的過程。當孩子在做項目的時候,要強調過程,而不僅是最終的結果。要問他們:靈感是從哪兒來的?策略是什麼?要鼓勵嘗試,對失敗的實驗也要表揚,就像表揚成功的實驗一樣。給孩子留出時間,讓他們分享未完成的項目,並討論下一步打算做什麼,以及為什麼要這樣做。

 

6.遊戲:延長項目的時間

 

孩子需要花時間去進行創造性的項目,特別是如果他們會像我們希望的那樣,不斷地修修補補、實驗和探索新想法的話。試圖把一個項目擠入標準的50分鐘課堂的約束時間內,或者即使是一週中的好幾次50分鐘,都將破壞孩子對整個項目的工作思路。這樣會減少冒險和實驗,孩子會優先考慮如何在規定的時間內有效地找到正確答案。要給孩子留出足夠的時間,用於在學校裏一門心思地做項目。對於漸進改變的項目,要安排出雙倍的時間;對於有更大變化的項目,要留出特定的幾天或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同時,支持課外活動和社區中心,讓孩子們有更多大塊的時間用在項目上。

 

7.分享:扮演媒人的角色

 

很多孩子想要分享他們的想法,並和他人共同協作,但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去做。你可以扮演媒人的角色,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網絡世界,幫助孩子找到能和他一起工作的其他人。在計算機俱樂部裏,工作人員和輔導員都會花很多時間把成員們聯繫在一起。有時,他們會把志同道合的成員聚在一起,比如,對日本漫畫或對3D建模感興趣的人;其他時候,他們會把有互補興趣的成員聚在一起,比如,喜歡藝術的成員與喜歡機器人的成員一起協作後,就可以製作互動雕塑。在Scratch在線社區,我們組織過一次為期一個月的Collab夏令營,以幫助Scratch成員找到可一起工作的其他成員,同時學習有效協作的策略。

 

8.分享:作為一個協作者參與進來

 

父母和輔導員有時會過度介入孩子的創意項目,告訴他們該做什麼,或者搶過鍵盤,向他們展示該如何解決問題。有些父母和輔導員則什麼都不參與。在這兩者之間有個最佳的中間點,即成人和孩子在項目上進行真正的協作。當雙方共同努力時,每個人都會有很大收穫。裏卡羅斯·羅克

(Ricarose Roque)

 

9.反思:帶有誠意地問問題

 

讓孩子沉浸在項目中是很棒的,但對他們來説,退一步思考正在發生的事情也很重要。你可以通過向孩子詢問問題的方式來鼓勵他們反思,問一些有關他們項目的問題。我經常問:“你是怎麼想到這個項目的?”這是一個真誠的問題,所表達的是:我真的想知道!這個問題能促使他們思考,是什麼激發和鼓勵了他們。另一個我最喜歡問的問題是:“最讓你感到驚訝的是什麼?”這個問題促使孩子遠離僅是對項目進行描述,轉而思考自己的經歷。如果某個項目出現問題,我經常會問:“你希望它能做到什麼?”孩子在描述他們試圖做的事情時,常常不需要我給他們提供任何進一步的信息,就能自己發現問題出在了哪裏。

 

10.反思:分享你自己的反思

 

大多數家長和老師都不願意和孩子談論自己的思考過程。也許他們不想暴露,他們有時也會在思考的過程中感到困惑和不確定。但與孩子談論自己的思考過程,是你能給他們的最好禮物。對孩子來説,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思考對每個人來説都是一項艱苦的工作,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能聽到你處理項目和思考問題的策略,對孩子來説是很有幫助的。通過傾聽你的反思,孩子會更樂於反思他們自己的想法,並且會有更好的模式來學習如何去做。把生活中的孩子想象成創造性思維的學徒,通過展示和討論你是如何做的,你就能幫他們成為創造型思考者。當然,創造性學習螺旋不會以想象、創造、遊戲、分享和反思的單一循環結束。當孩子在經歷這個過程時,他們獲得了新的想法,並會繼續下一個螺旋式的迭代,與另一個週期的想象、創造、遊戲、分享和反思。隨着螺旋的每一次迭代,你都會有新的機會來支持孩子進行創造性學習。

 

作者丨米切爾·雷斯尼克

摘編丨何安安

編輯丨張進

校對丨王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383 字。

轉載請註明: 鍾美美“神模仿”老師之後:我們對創造力依然有誤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