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在歷史上怎麼死的
明清兩代更替的這段歷史中,有一個關鍵人物不得不提,那便是一代梟雄吳三桂。世人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一些人認為其引清兵入關斷送明朝政權,實為賣國賊;一些人認為其在形勢嚴峻的當時為求自保迫於無奈而降清,乃是明智之舉,並因其才略大智頂禮膜拜。那麼,在歷史長河中起着扭轉乾坤作用的吳三桂怎麼死的呢?
吳三桂卡通形象圖
康熙十七年,吳三桂與清軍已處僵持階段,或許因年事已高為完成畢生夙願,於1678年在衡州稱帝(今衡陽市),國號為大周。未曾料想,同年八月,在吳三桂僅當了五個月皇帝之後,便猝然離世。吳三桂怎麼死的?不外乎年老病重的自然規律,但同時,數年與清兵的交戰對於精力大不如前的吳三桂來説,壓力巨大,憂愁深重,加之其妻張皇后的去世,身心都受到了莫大煎熬,也有一説法説吳三桂是中風離世。
早年跟隨父親吳襄、舅父祖太壽征戰沙場,年紀輕輕便見過大場面,有遠大抱負。其後面臨岌岌可危的明王朝以及來勢兇猛的清軍,吳三桂最終揹負賣國賊的名號引清軍入關,或有其深遠考慮。其後鎮守雲貴、起兵叛亂乃至衡州稱帝……每個階段都驚心動魄,大起大落。據説康熙皇帝在吳三桂死後四年,命人將其屍骨分發至各省區以泄心頭只恨,這是後話。姑且不論吳三桂怎麼死的,他的傳奇人生以及他在中國歷史進程中的巨大影響,至今為後人學者研究,功還是過?想必各自有各自的體察。
雲南吳三桂説了什麼
吳三桂,我們都很熟悉,無論歷史還是小説都會記載下那個“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歷史梟雄。而云南吳三桂大家又會了解多少?縱觀吳三桂的一生,雲南與吳三桂的聯繫不可謂不緊密。那麼我們可以從這兩點下手分析出雲南吳三桂的歷史形象。
平西王吳三桂雕像
首先,處於明末清初的歷史時期,吳三桂的身份很複雜,原本作為明朝的遼東總兵,出兵勤王時故意延誤,使崇禎皇帝兵敗自縊。李自成多次下詔招降,使吳三桂有了一些歸降之心,但是當傳來自己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部下霸佔後,衝冠一怒放開山海關,迎清軍入關,成為清朝統一全國的重要功勳。降清後的吳三桂,領命攻打雲南的最後一個南明政權——桂王永曆政權,並被授以平西大將軍印,最後吳三桂成功打下雲南並在此坐鎮。
雲南位於我國西南邊界地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清王朝將吳三桂安置在這裏自有其用意。防衞邊疆南據緬甸只是目的之一,戰火下的雲南其實早已滿目瘡痍,當地土司勢大民風彪悍,一直過着山高皇帝遠的日子,對於降清很是牴觸。雲南吳三桂此時便可以發揮巨大作用,具有強大軍事實力可以泰然鎮壓當地反抗勢力,並且推行一些列生產措施,恢復當地經濟,讓百姓過好,自然會國家安穩。歷史向來如此,功高震主者難有善終,當清廷實力足夠時下令削藩,吳三桂在雲南起兵反叛,並於衡州稱帝,國號大周。雖然最終以失敗為結局,但云南吳三桂的傳奇一生在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雲南也是吳三桂榮譽的頂峯,衰敗的開始。
吳三桂評價是什麼
吳三桂是明清交替時期的關鍵人物,他是明朝重要的守關大將,又是滿清入關的靈魂人物,如此搖擺不定之人,歷史對其的人物評價也是褒貶不一。
吳三桂評價
你可以認為他是個不忠不義之人,李自成發動農民起義之時,崇禎帝將所有的賭注壓在吳三桂身上,封其為平西王,快馬加鞭召其速速班師回京,守護京師,而他未能及時趕到,眼睜睜地看着一代王朝覆滅;你也可以説他不為虛名負累,拋棄民族英雄的讚譽,拒絕其手下十萬將士成為明朝崇禎帝的殉葬品,此番決定亦對得起十萬將士,據守雲南,過了幾年太平日子。
是否死守明朝殘敗的基業,屬於見仁見智,歷史並不能抓住你不選擇以身殉國為把柄而將歷史罪人的罵名扣在你的身上。事實上,真正令世人詬病的是,吳三桂一怒為紅顏,將異族放入關內,徹底改變了中國的歷史。如此莽撞的行為確實不像是英雄豪傑所為,但話又説會回來,沒有吳三桂倒戈清軍,中原之地落入李自成手裏就會出現一片繁盛景象嗎?這無疑是自欺欺人,大軍順的分崩離析,其結局可想而知,中國近代的農民起義並非歷史的進步,而是封建王朝的重蹈覆轍。與此同時,滿清族對中原虎視眈眈,沒有吳三桂的協助,進軍中原也是早幾年晚幾年的事,而之後的幾百年大清王朝,也切實出現康熙乾隆這般的康乾盛世。
因此吳三桂並非歷史的罪人,他只是錯過了成為名族英雄的機會。
吳三桂為什麼最後失敗了
吳三桂的失敗似乎是歷史註定的,朝代興替的所有契機似乎都是因吳三桂的失敗而發生的。
吳三桂為什麼失敗
吳三桂在與李自成的山海關一戰中,損兵折將,為解心中激憤,向清軍投降,藉助其兵力剿滅李自成義軍,從而加速了清軍入關原本幾十年的歷史進程。
接下來,吳三桂再次倒戈,起兵反清,發佈檄文,而他卻仍未摸透歷史的脾性,非要逆歷史潮流而為之,在大清朝站穩根基,羽翼豐滿之際,與清廷抗衡,可以説是自討沒趣,吳三桂與朝廷的對抗持續了五年之久,兵力與物資都已殆盡,起兵之初,吳三桂正值六十花甲,尚能馳騁疆場,御馬射箭,但之後的五年,日復一日的殫精竭慮,這位老人的身體很快就吃不消了。
吳三桂晚年稱帝算是其一生中最大的失敗,也使他成為了歷史上稱帝最為荒誕的一位。自古成王敗寇,建國稱帝之人必定在其勢力頂峯之時,擁有寬廣的領土,兵力財力鼎盛,才會順應民意,建立政權,而吳三桂恰恰是在其勢力急轉而下之下,勉強稱帝,更像是在晚年聊以安慰,隨性而為。吳三桂晚年在衡陽繼位,頭戴珠冠,身着紅袍,行至天壇,舉行祭天大典,然而準備倉促,禮制不全,儀仗簡陋,再加上天公不作美,典禮最後下了場漂潑大雨,羣臣掃興,典制草草收場。
例數吳三桂這一生,似乎眼前永遠都有一個過不去的坎,而他在這中間兜兜轉轉,不能審時度勢,看清歷史,順應潮流,終將自己的命運迷失在這霧靄之中,成為了歷史的負面人物。
歷史人物吳三桂為何要做三姓家奴
“三姓家奴”原本是張飛辱罵呂布之言,指責其本姓為呂,卻投奔乾爹丁建陽,後又認董卓為乾爹,將丁建陽殺害。在這裏以“三姓家奴”形容吳三桂實在是冤枉他了,吳三桂反覆無常,在明清交接之際左右搖擺實為形勢所迫,他並不是為了忠義虛名而罔顧一切的人,他要對忠誠於他的十幾萬將士的性命負責,並不能因為他的一時起意而另十萬將士成為沙場冤魂,自然有多番權衡的必要。
吳三桂為何要做三姓家奴
吳三桂手握明王朝僅剩的精鋭部隊,原本是一名位高權重的大將,又怎心甘情願為亂臣賊子效力呢?當時明王朝又是風雨飄搖,內憂外患,而李自成又以吳三桂之父吳襄為人質威脅他,為保家人性命安全,吳三桂權衡利益之下才暫且親附李自成勢力,與李自成議和。
李自成出身草莽之輩,不懂禮賢下士指導,成立政權後,眼光短淺,致使高層勢力分崩離析,面對塞外滿清勢力自亂陣腳,吳三桂無奈再次改變方針呢,投靠滿清,放清軍入關。
之後中原局勢在清王朝的統治下逐漸明朗,吳三桂擁兵自重,成為清王朝的一塊心腹,平定三藩迫在眉睫,形勢所迫,吳三桂不得不自立為王,重拾明朝旗號,最後卻落得命喪黃泉的下場。亂世之中,那些審時度勢之人成為不了英雄,反倒成為了見風使舵的小人,歷史上的人物評價誰又道得明説得清呢?
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的背後事實
自古紅顏多禍水,雖然以此來評判一介女流有失公正,但明朝之後漢人被滿清族統治了數百年委實全因這位豔鎮四方的陳圓圓挑起的禍端。
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
陳圓圓,明朝末年位居“秦淮八豔”之首,未經世事便有名士爭相追求,在當時的名氣直逼温婉可人的董小宛,名滿天下。不料這風流世間你爭我奪,一介女流竟成為了政治工具,在歷史上成為攻破山海關的最後一擊。
1644年,崇禎十七年,起義軍首領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崇禎帝在景山自縊,明王朝正式倒台。如此時局之下,大順政權成為了中原腹地上最強大的勢力。為招降明朝遺將吳三桂的軍隊,李自成數次派使者前往山海關一帶,賞賜重金,並撥下軍隊三月軍餉,犒賞軍隊士兵,吳三桂權衡利弊之下,遂親自率不對趕赴京師,謁見李自成。本以為大功告成在即,不費吹灰之力便可穩固江山根基,但吳三桂在路途中聽聞其父吳襄被大順軍拘禁,其愛妾陳圓圓更是被李自成部下擄走,吳三桂勃然大怒,豪言道:“大丈夫無力保護心愛之人,又有何顏面見人!”立即率其部眾揮師北上,返回山海關,向滿清勢力投降,藉助其勢力平叛李自成政權。
故而便留下了“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好戲,使得清軍提前了近百年入關,並從此統治天下,成為中華最長久的王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