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是誰 宋濂嘗與客飲為何被皇帝監視

宋濂是誰 宋濂嘗與客飲為何被皇帝監視?有一次,宋濂和客人一起喝酒,皇上就暗中找人監視宋濂,為了考驗宋濂的忠誠度,當時的皇帝重猜忌,是不是就給身邊的人設個小陷阱。第二天,上朝的時候,皇帝就拿這個來問宋濂,有沒有和賓客喝酒啊,來的都是些什麼人啊,分別有哪些門路啊之類的問題來套宋濂的話,宋濂早就吃透皇帝這一套,當然如實回答,這一回答皇帝開心了,不錯不錯,宋濂忠心耿耿,不會騙我。

宋濂嘗與客飲

宋濂作為明初第一文官,難免被皇帝召見問話,聊聊江山社稷,民族興亡什麼的都是常事了,這一次皇帝秘密召見宋濂,詢問宋濂關於朝中大臣的看法,意在得知朝中有門有結派拉幫的存在,正所謂君子羣而不黨,宋濂心中早已有數,知曉皇帝內心的想法,告訴皇帝自己只和好的大臣有所結交,和不好的並不深交,所以並不瞭解大臣內部的真實想法,這一言論一出,皇帝立刻想到是自己過問太多,又對宋濂多了一份敬意。

還有一次茹太素上書奏章,足足有一萬多字,皇帝不樂意了,心想我每天日理萬機,處理國務,你難道連概括精簡都做不到嗎!皇帝正要大發雷霆,宋濂出面説話,告訴皇帝,大臣的奏章句句發自肺腑,句句出自真心,都是為國家社稷着想,是為國家嘔心瀝血之人,果不然皇帝看完之後對茹太素的話甚是認同,的確是在為國家操心和辛勞。同時對宋濂的誠實品質有了進一步的認可。

宋濂簡介

宋濂,明初的政治家、軍事家,祖籍是金華潛溪,字景濂,世人給宋濂起了許多別號如玄真道士、玄真子。屬於文人墨客的這一類,雖然沒有和朱元璋一同在戰場上廝殺,不是那種萬軍從中取上將首級的勇猛之人,但絲毫不影響太祖對其極高的評價,“開國文臣之首”的榮譽不是白給的,想來明朝初期,哪來的什麼文學家思想家,光顧着打仗都來不及,如何靜下心來,分析明朝政權,洞悉民生,研究思想,著書開課,傳播言論。沒錯這種宣揚思想的文人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適合明初這種動盪的政治局勢的。

宋學士文集

宋濂對於佛教、道教兩家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並提出理天下,認為萬物的運行是有一定規矩的,這種唯心主義的思想在當時確是一種極大的突破,一種對舊觀念極大的顛覆。對宋明心學的繼承,加之對佛教文化的理解,宋濂開始發佈自己的著作。時下正是明初開國盛世,這也造就了宋濂的文章風格醇厚飄逸,宋濂的作品被統一收錄在《宋學士文集》中,文章中大篇幅的宣傳封建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也為後人研究明初政治局勢提供了理論依據。

作為明初的開國文臣,宋濂特別喜愛收藏書籍,元末戰亂,宋濂還在老家浦江的時候,就開始從事有關書籍收藏的工作,因為戰亂,許多官私藏書都遭到了嚴重損毀,然而宋濂早已坐擁書城。真可謂“的卷是藏書之富,應首推宋濂”。

宋濂心思縝密,從不讓宮中小人抓住把柄,時刻保持謙遜之心是宋濂一生受用的法寶,朱元璋的詢問,就算是軍事,宋濂也一一作答,毫無半點掩藏。這份誠實和忠勤給朱元璋在處理政務、或是解決國家問題都提供了幫助。不愧為明朝第一文官。

宋濂苦學

宋濂小時候家徒四壁,連一本可以拿來讀的書都買不起,但是宋濂十分好學,對讀書有特別的喜愛。於是小時候就常常能看到小宋濂奔波在鄰里鄰外,忙着向周圍的人借書,但是看一遍不過癮怎麼辦,小宋濂對書籍的喜愛已經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不如把每一本書都抄寫下來吧,為了趕上還書的日期,即便是大雪紛飛的日子,硯台都結了厚厚的冰,小宋濂也不敢有一絲怠慢。

小時候的宋濂在抄借來的書

成年以後,宋濂開始仰慕古代聖賢的書籍著作,但是因為擔心自己不能求到有學問學富五車的老師的幫助和指點,宋濂有過跑到百里外的異鄉向道德高尚的老師求學的經歷,在面對師長的時候,宋濂並沒有保持一貫的謙卑,就算老師的門第擠滿了整個屋子,宋濂還是虛心求教,要是被老師責罵了也並不膽怯,反而愈加放端正態度,等老師態度好了,繼續求師。

宋代楊史程門立雪説的是重視情誼,遵守約定,而宋濂也有在大雪中求學的經歷,因為生活艱苦,宋濂常常是用走着去求學的,穿着又很破舊,和同齡一同學習的比較起來,既不保暖也時常捱餓,但是宋濂覺得心中充滿樂趣,在求學中掌握的知識是一些物質換不來的。

宋濂在自己獲得在成功後仍不忘關照後輩,有一次馬生君在大談自己的求學之路如何刻苦,宋濂特意告知了自己過去的生活,馬生君大有感悟,從此愈加虛心學習。


宋濂的故事

宋濂是明初有名的大文學家,依據明史中的記載,宋濂原名宋壽,景濂是他的字,宋濂一生致力於文學研究,是明朝開國文臣之首。

朱元璋和宋濂

宋濂小時候體弱多病,家境又十分貧寒,但是童年時期的宋濂十分勤奮好學,加之其特有的聰明才智,“小神童”的名號可以算是家喻户曉。宋濂一生尤愛學習,對書籍更是愛不釋手,才造就了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才高八斗的博學品格。

至正十九年的時候,在朱元璋的任命下,宋濂成為知府學堂的老師,這也開啓了宋濂為人師表,通過自己的學識影響他人路途,至正二十年,宋濂又被任命為教授,輔佐太子,教授太子朱標“五經”。

洪武年間,在朱元璋的號召下,宋濂開始了他撰修《元史》的道路,隨後被任命為翰林院學士,之後幾年間,宋濂在撰書寫作上做出了傑出貢獻,朱元璋曾想要讓宋濂參政議政,讓其掌管中書大臣一職,被宋濂謝絕。

晚年的宋濂依舊保持着對書籍作品的高度熱愛,值得一提的是,就算宋濂是開國文臣,卻也難逃被猜忌的命運,兒子宋慎和次子都被處死,宋濂在馬皇后的求情下,免去一死。

作為一代文臣,宋濂在學術上的造詣恐怕無人能及,對於明初的影響的不容小覷,在輔佐太子方面用禮的制度來約束太子,讓太子廉政治國。雖不曾披荊斬棘打天下,卻可以學富五車治國家。

宋濂不隱真情

誠實守信這是傳統美德,宋濂更是將這一優秀品質發揮在官場上,都説官場如戰場,很多人不敢誠信,有一種身在官場身不由己的悲壯感,也許是因為官場出處是陷阱,處處是陰謀,稍一不留神,就會被弄得身敗名裂,甚至惹來殺身之禍,試問那個人想因為説錯一句話就烏紗不保,嚴重的可能還會掉了腦袋。所以,説話圓潤,似乎成為了官員們一種相處的固有方式,每個人只要不得罪人,只要凡事逢源,就算拐彎抹角,就算詞不達意,也沒什麼似乎大家心中都懂似的。

宋濂圖片

宋濂可不這麼認為,或許這就是別人能成為明初第一文臣,而自己不能的原因。其實能在朝廷裏幹個一官半職,學識方面自然不會差到哪裏去,不然早就被髮配邊疆,或者罷官免職了,宋濂從不隱藏事情的真相,往好了説這叫刻苦專研,往壞了説這叫什麼,這叫不見棺材不落淚。

這不明朝有位官員叫茹太素,一心想要報效國家,想要為國捐軀的態度已經快要溢出來了,有一次,他覺得這國家怎麼就發展成這樣了呢,不應該啊,於是選擇奮筆疾書,因為熱情似火,一下沒收住,洋洋灑灑寫了十幾萬字,這是句句掏心肺腑啊,句句都是在為社稷國家着想,恨不得自己去治國了。滿懷期待的獻給朱元璋看,那知着皇帝也不是好當的,整天處理公文就夠煩的了,朝中大臣的關係還要時刻關注,還要為自己能在皇位上做多久擔心,哪來的時間看着東西,朱元璋大怒,心想這不是給我添堵嗎!立馬召集了朝中大臣開會,討論這文章的意義。自以為聰明的見到這情況準知道是皇帝火了,哪敢為茹太素説話,這下這茹太素是吃了啞巴虧了,滿腔熱血給澆了一盆冷水,但也是不敢開口,這時候宋濂發話了,告訴朱元璋,説皇帝啊,您身為一國之君,必然要廣開言路,屬下説的話必定有他的道理,您可不能因為日理萬機就忽視了這點啊,況且我看茹太素這文章句句真言,句句為治國考慮,這是好文章啊,您可要看看。朱元璋也覺得説着在理啊,怎麼辦,看吧。完了之後大為感觸啊,這就像是為我鋪平了前方的道路嗎,我想到的沒想到的全有了。大臣們傻了,也給朱元璋狠狠罵了一頓還得笑嘻嘻的誇宋濂慧眼識珠。

正因為宋濂不隱真相,處處為國家考慮,才能夠得到皇帝的信任,才能為自己的官場生涯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16 字。

轉載請註明: 宋濂是誰 宋濂嘗與客飲為何被皇帝監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