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一支鉛筆8元錢”該不該判錯?二年級數學引爭議,網友們吵翻了

由 聊素麗 發佈於 經典

一支鉛筆8,這是一道二年級的數學題。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是一道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題目了。然而,一個小朋友填上了“元”,卻被老師算錯,因為標準答案是“角”。

小朋友感覺很冤枉,因為前不久,他媽媽剛給他買了一支10元的鉛筆。一支鉛筆到底多少錢?當我們去文具店時,發現答案確實多種多樣,幾角的、幾元的、十幾元的都有,而試題中答案卻只有“角”。

對於這個問題,網友們熱議起來!老師和網友的解釋,有很大分歧。

老師:答案沒問題,這道題就是錯誤!

從老師的角度來説,這道題沒有問題,因為數學填寫單位時,要注意兩個“細節”。

第二、常用性:這類題目還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常用性“,也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到的,即便沒有圖片,也應該是最普通的那種,而不是那些特殊的,這好比我們問,一支鉛筆的長度是15,答案就應該是釐米,如果你答分米,就錯了。但是,如果你去鉛筆廠找到那些巨型的鉛筆,也可能是2米、3米,我只能説,這不是常見的,是特例。

網友:標準答案,扼殺創造性!

對於這個解釋,網友們卻不樂意了!有人説,這道題目最大的作用,就是我們為什麼會有幾十萬人把小孩送到英美留學了。這種題目的出現,扼殺我們學生的創造力,如果在國外,不管填什麼,只要能解釋得通,就是對的。

也有人認為,國外怎麼答都有理由,都是對的,就沒有錯誤答案,也沒有了是非標準。我們的答案,不是折斷孩子想象的”翅膀“,而是幫他們樹立正確的標準和價值取向。如果沒有標準答案,我們的考試有何意義?反正都是詭辯,就是強行解釋,就是強詞奪理。

數學是嚴謹的,發散思維也應該受到保護

一道數學題,上升到對教育體制的爭論,甚至可以上升到傳統文化的爭論,因為西方從古希臘時就出現”人是萬物的尺度“這樣的思想,一陣風颳過來,到底是冷還是熱,沒有標準答案,全在於人的感覺。這種思想,發散人的思維,激發人的創造性,但是卻經常陷入”詭辯“的結果,最後引發極端個人主義。而中國,從古代就強調”集體主義“,是有統一的價值觀和衡量標準的。

就這道題而言,學生的答案可以判錯,但是如果沒有圖片,這道題本身就不嚴謹,忽略了特殊性。但是當學生得出不同答案,並給出合理解釋時,老師應該給予鼓勵,尤其是對於二年級的小朋友,這很關鍵。

任何教育體制,都有利有弊,我們的學生,創造力差,和我們的教育體制有很大關係,但是這種教育體制,也讓我們培養出大批”工匠“,幫助國家在短時期內崛起,不能一味肯定或者否定,把握”度“,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