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有何區別?碩士和博士又有什麼不同?這是很多人都有的疑問(好奇心),下面我們就來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來看看網友們怎麼説~
1網友1
髮際線已經説明了一切……
2網友2
博士生:雖然年紀在30歲上下,但略顯老態龍鍾,滿臉滄桑。
碩士生:由略顯稚氣的花季少年,向成熟穩重轉變。
本科生: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充滿了蓬勃朝氣。
3網友3
博士生:論文旁徵博引,引經據典,靚瞎眼。
碩士生:論文數據詳實,富於創新。
本科生:論文中規中矩,偶有閃光點。
4網友4
兩個本科生相親,聊時事八卦和共同感興趣的話題。
兩個碩士相親,聊專業,聊工作,一起吐槽導師。
兩個博士相親,互相介紹自己研究的領域,回去的第一件事情是查一下對方發了多少SCI。
5網友5
博士和碩士從能力培養上,我覺得是很不一樣的,他們適合的出路也大不相同。這裏僅説説我理解的工科博士和碩士的區別。
博士注重培養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簡而言之就是解決領域內最前沿的問題以及發表論文的能力,這包括了你在自己領域的知識積累、創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動手能力、表達與寫作能力,此外你或許還需要學會很多學術圈的“遊戲規則”。
博士這條路,我覺得更適合將來進入科研領域的人,這些人的出路大部分是留在高校當老師,去研究所,還有個別會去企業搞研究或者研發。博士去普通企業的最根本問題是,你在博士期間培養的大部分能力,可能並不是企業所看重的(企業就最注重的是做出產品賣出利潤),所以待遇上一般不會比碩士高很多,這是最普遍的情況。當然有普遍就有例外,對於熱門領域、實用技術的頂尖的研究人才,去企業可能都非常搶手。
碩士主要培養的可能是專業領域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可以發現,基本就是大部分企業所看中的能力。不同學校所培養的能力也不盡相同,至於畢業要求,一般只要熟悉瞭解專業知識,能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最多做一些很小的創新就夠了。
碩士途徑培養出來的人,去企業也有能力勝任專業性強的工作,當然也可以繼續深造,走科研道路。總而言之,念碩士是一個性價比相對比較高的選擇,時間成本比博士少2-3年,競爭力又比本科生強很多;也是一個靈活度高的選擇,將來去企業或者去學校都是可以的。
其次,來看看比較官方的説法
1圈圈版
想象這個圓圈代表了人類的所有知識。
你小學畢業時,瞭解了其中一小部分。
高中畢業時,瞭解了更多。
拿到本科學位後,你有了自己的專業。
碩士學位讓你對自己的專業有了更深的鑽研。
繼續閲讀學術論文,你會逐漸抵達人類知識的邊界。
一旦抵達了邊界,你便專注於此。
你花幾年的時間試圖突破邊界。
終於有一天,你推動了它。
這個凸出來的部分,讓你獲得了博士學位。
當然,對你而言,這個世界看上去不一樣了。
但別忘了全局是長這樣的。
這是一組非常生動的圖畫,最後那張圖更是“意外結局”的典範。它讓人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對於走在碩博道路上的人來説是非常必要的提醒:不要因為推動了一點邊界而洋洋自得,也不要一味沉浸在自己的領域中,忘記了這個世界的遼闊和豐富。
2兔子版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比喻導師和研究生的關係是:導師負責給研究生指出兔子在哪裏,並指導學生學會打兔子的本領。反之,研究生則是從導師那裏瞭解到兔子的位置、大小、肥瘦,並採用從導師那裏學到的打兔子本領擒獲一隻兔子(就是做完論文)。
有人由此衍生出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之區別的“兔子理論”:
本科生:學習撿“死”兔子。
本科及以前所學知識都是別人已經發現並經過了反覆驗證的知識,是固定、穩定的,屬於“死兔子”。此階段的學習訓練只是學會找到一條比較便捷的路徑把已經死在那裏的“兔子”拿回來。
碩士生:學習打一隻在視野中奔跑的活兔子。
這隻兔子在哪裏?需要導師指給你,或者需要導師和學生一起來確定其位置。導師在“指兔子”的同時還應該告訴學生瞄準並射死兔子的本領。碩士生需要遵從自導師處學來的方法和技術,去把這隻尚在活動中的兔子打死,然後再通過以往已經具備的方法把兔子擒在手中。
博士生:學習打一隻看不到的活兔子。
此時的兔子也是活的,但可能不在你的視野裏跑着,而是在樹林裏跑——導師可以確認一定有這隻兔子存在,可是,需要你先從樹林裏把這隻兔子攆出來,判斷是否值得去獵取,再用更高級的獵取技術去射擊並沿用原有方法將兔子取在手中。
博士後階段:此時,導師叫合作導師,他就要和博士後一起來確定究竟到哪裏去尋找兔子,此時面對的可能是不一樣的森林,需要一起商量後確定是否需要在這裏佇足,並重復以上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