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人志 | 林曉東:美國哥大終身教授潛心研究“耐挫教育”
人物名片
林曉東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
哥倫比亞大學創新與耐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小時候的林曉東,最不愛去幼兒園,常常感到被管得很不自在。所以初到美國讀碩士時,她決定學習幼兒教育。然而陰差陽錯,未能如願。於是她決定轉修教育心理學,試圖從更基礎的心理學層面來研究幼兒教育。
如今,林曉東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終身教授,創新與耐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2016年,她受聘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首席教育專家,教育研究成果獲得許多國際傑出研究獎等多項榮譽和獎勵,包括美國卡內基學者稱號、美國教育研究協會(AERA)事業成就獎等。
博士論文獲評“最佳研究”
林曉東本科畢業於河南大學,此後一路從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教育學院碩士讀到普渡大學教育心理博士。1994年,林曉東的博士論文被美國教育研究學會(ACET)評為“最佳研究”,同年再獲美國教育研究學會“最佳研究”獎。
今年8月,林曉東做了一場關於“華人家庭教育的挑戰與契機”的視頻演講,深入淺出地展示了家庭教育的挑戰。
林曉東説,家長都希望孩子“成功”,“而一個人能否成功,很大程度取決於對待失敗的態度。”她展示了對奧林匹克運動員和諾貝爾獎獲得者挫敗心理研究的成果:沒人喜歡失敗,但必須培養出對失敗進行思考的習慣;其次,目標越高,經歷失敗的可能越大,父母要幫孩子踏實地做好每天的教育目標,同時要記住,孩子的將來必須也只能由他們自己來設計和實現;再次,智慧地決定失敗後的行動,能對重新振作起到關鍵作用;最後,認識到失敗的價值,分析並找到改進措施,是走出失敗的必要步驟。
圖説:林曉東(右一)和丈夫(右二)及女兒(右三)參加2019白宮聖誕晚宴。
“元認知”理論讓女兒獲益
在挫折和困難中,能夠決定孩子正確面對處理的要素之一,就是個人主動性。林曉東所研究的“元認知”部分,正是個人主動性的主導因素。
“元認知是對自身思維過程的知覺、觀察、控制和自我調整學習行為的能力。元認知的發展能幫助人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解決問題,會影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完成不同任務所使用的策略。”
林曉東提到對女兒的教育方式,“她不知道我瞭解她所有情況,我只管好底線,給予她自由。畢竟她才是自己人生的‘主駕駛’。做父母的目標是讓孩子獨立自強。”林曉東説,少管不是不管,而是知道管什麼,“當她真正覺得這是自己的事,就會有責任感。這是元認知的發展,靠外界逼迫是行不通的。”女兒現在17歲,高中連續3年各科成績全A。
實證抗挫教育有助於孩子成長
2016年,美國心理學協會在華盛頓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了林曉東的研究報告——《即使愛因斯坦也失敗過:瞭解偉大科學家們的挫折與失敗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動機及成績》。
林曉東團隊把紐約一些學習較差的9、10年級學生隨機分為兩組,一組只學習愛因斯坦的偉大成就,另一組則閲讀了愛因斯坦做研究中的坎坷故事。實驗結果發現,瞭解愛因斯坦也曾遇到困難的學生科學課成績更好。
美國教育心理界認為林曉東是首位用實證證明抗挫教育可提高學生科學課成績的人。
在中國,林曉東團隊也做過類似研究實驗。
林曉東在美國大學任教23年,擔任哥大終身教授19年。她始終保持着與中國教育界的合作。
林曉東説,一個人不僅要有知識和能力,也要培養公益心。今年初中國發生疫情時,她是紐約華人圈中最早一批號召捐贈醫療用品的人,採購了大批的防疫物資,第一時間送達天津第一中心醫院。
作者 林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