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父母注意,錯過了語言矯正,孩子的語言遭遇重重困難

由 宮繼梅 發佈於 經典

孩子是什麼時候出現語言問題的?語言問題出現後我們要做什麼?如果不去管語言問題的話,對孩子有影響嗎?一連三個問題,讓不少家長有些摸不着頭腦。事實上,很多語言障礙家庭所面臨的現狀就是如此,他們根本無法解決語言障礙帶來的一系列問題。

以前撫養孩子,大部分家長都選擇粗放式的教導,對孩子的要求基本上就是吃喝拉撒睡完全正常,至於孩子什麼時候説話、能不能説話並不是他們考慮的第一要務。畢竟在很多父母看來,哪有孩子長大了還不會説話的,他不説肯定是因為懶,打一頓就乖乖説話了。

打孩子肯定是不對的,但孩子不説話也並不一定因為懶,還可能是因為語言問題的存在。一般來説,出現於兒童身上的語言問題主要集中在兩類:

一類是生理缺陷造成的問題,比如聽力障礙、齶裂、舌繫帶短等等;另一類則是後天語言環境、發音方式等因素造成的問題,比如功能性構音障礙、語言發育遲緩、發音不準等等。

前者在過去的二三十年由於種種因素很難被家長重視,而等到父母注意到的時候,再想手術+語言矯正已經來不及。後者倒是容易發現異常,可惜還是有很多家長不夠重視,因為在他們心裏總覺得這只不過是一個“小問題”,沒必要去重視。

語言的一系列問題真的不必重視?

首先,任何語言問題都要被重視,決不能存在“這個問題也不咋影響孩子説話,沒必要擔心”等諸如此類的想法。一旦這種想法在我們腦海中生根發芽,那對孩子的語言、生理、心理乃至於智力的影響都非常明顯。

以聽力障礙和語言發育遲緩為例,前者導致兒童無法獲取到完整的信息,從而導致孩子無法主動開口表達,更讓孩子字音辨析能力、字音理解能力持續下降。後者則更為直接,年齡越大,兒童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乃至於智力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落後。

有些人覺得語言問題都是小題大做的原因在於我們無法切身體會語言障礙兒童所面臨的無助。説話或許對我們來説是一個成熟且完備的技能,可對於他們而言,卻未必是一件輕鬆易行的事情。

任何一個語言問題的出現,都需要重視和警惕,避免它們影響孩子的語言未來。

語言矯正能改變語言問題?有沒有前提條件?

語言矯正能夠改變語言問題嗎?無疑是肯定的,但在部分問題上面也確實存在一些前提條件。假如前提條件沒有滿足,那語言矯正對孩子的用處也會被無限削弱,甚至基本上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聽力障礙:作為三十年後將影響全球四分之一人羣的問題,聽障人羣的聲音獲取和語言輸出一直是醫學界的重要課題之一。以現在的技術來説,中度以下的聽障兒童可以在三歲之前佩戴助聽器進行輔助的語言訓練,至於重度或者極重度以上的聽障人羣,只能恢復部分語言。

齶裂/懸雍垂異常/軟齶神經麻痹:在以前,很多人習慣性將齶裂統稱為“兔唇”,畢竟唇齶裂屬於齶裂類型中數量較多的那種類型。受齶裂影響的孩子基本上都會出現鼻音過重、語音不清的特徵。想要讓齶裂兒童好好説話,專家建議一般可以採取先手術再矯正的方式。

至於其他的一些語言問題,基本上都是符合“早發現、早矯正”條件的問題。但這些問題的矯正,一定要突出一個“早”,如果拖延過久,它們對孩子語言的影響可一點都不亞於生理缺陷造成的問題。

到了2021年,有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起孩子的語言問題,知道了語言問題不是孩子的正常表現,也知道語言問題需要矯正。其實這些表現就發生在我們的周圍,那些原先還不能好好説話的孩子重新恢復説話的原因就在於此。

想要改變語言障礙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只靠等待沒有一點作用,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尋找一個專業的語言矯正機構,為孩子的語言恢復制定完善的語言矯正計劃,改變孩子因語言問題而受到影響的心理和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