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率部南下躡手躡腳,毛主席大為不滿,一陣見血指出真實原因

對於東北人民解放軍即將發動的新的攻勢,衞立煌是有所預感的。1948年8月4日,衞立煌飛赴南京,在國民黨國防部的軍事會議上就提出了四點意見:

一、判斷東北人民解放軍將於10月發動攻勢,重點在錦州;

二、不放棄打通沈錦線的企圖,但不能輕舉妄動,須應付東北人民解放軍的10月攻勢;

三、維持瀋陽至10月底,以觀時局進展;

四、儘量以長春鉗制解放軍之兵力。

林彪率部南下躡手躡腳,毛主席大為不滿,一陣見血指出真實原因

錦州,是華北通往東北的門户,是東北的咽喉。錦州的得失,關係東北戰場國民黨軍的安危。解放軍如果佔領錦州,就會形成“關門打狗”之勢。這也是為什麼蔣介石急於想將瀋陽的主力調到這個咽喉上的原因。

但是,衞立煌也有他的苦衷,他的部隊又沒有長翅膀,不能從瀋陽直飛錦州。如果從瀋陽打到錦州去,他的手下恐怕又不是解放軍的對手。他的前任杜聿明、陳誠都借病離開了東北,衞立煌自己並不想成為灰頭土臉抱“病”離開東北的第三人,所以,他情願自己穩重地守住瀋陽,也不願冒被消滅的危險去打通沈錦線。好死不如賴活着,如果叫他在立刻死去與慢性自殺之間作一個選擇,他當然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

東北人民解放軍的南下也並不順利。8月6日,林彪、羅榮桓、劉亞樓向中央軍委提出,為了達到調動傅作義主力向西的目的,不宜由東北部隊先動,而應由楊成武率領的華北第三兵團先行動。8月7日,林彪等又提出:東北部隊的行動時間,須視楊成武部行動的遲早才能確定。

林彪率部南下躡手躡腳,毛主席大為不滿,一陣見血指出真實原因

毛主席對此卻並不贊同,8月9日,他致電林彪指出:“所謂你們的行動取決於楊成武的行動,這種提法是不正確的。”

8月11日,林彪等人又致電中央軍委,説大軍南下糧食無法解決,向熱河運糧道路甚遠。而且今年雨大,為30年來所沒有,鐵路、公路沖毀甚多。現在只待鄭家屯南北運糧道路修通,雨勢稍減(因全軍皆無雨具),即可隨時出動,決不以楊成武部行動遲早為準。但目前對出動時間,仍無法肯定。

關於東北軍隊和華北軍隊的行動,林彪總算接受了毛主席的意見,不以華北軍隊的行動為準。但毛主席對林彪的行動遲緩仍很不滿意,他發去電報説:

林彪率部南下躡手躡腳,毛主席大為不滿,一陣見血指出真實原因

毛主席一針見血地指出林彪行動遲緩的癥結在於怕打攻堅戰,所以一會兒推説敵情,一會兒又推説糧食,左顧右盼,總是遲遲不肯動兵。

也許,四平攻堅失利的陰影一直徘徊在林彪心裏,籠罩在他的頭頂。

雖然毛主席同意將長春就那樣擺着,只管大膽分兵控制遼西,拿下錦州,鎖住北寧通道,這樣,東北國民黨軍隊的命運就定了。但是,林彪又猶豫了。他擔心在瀋陽按兵不動的衞立煌正是為了防我軍攻打遼西,準備打我側背的。

林彪不知道,蔣介石與衞立煌關於東北的爭執雖遲遲沒有結果,但蔣介石也將原來設於秦皇島的冀熱遼邊區司令部移到錦州,並改為東北“剿匪”總司令部錦州指揮所,由“剿總”副總司令範漢傑兼任錦州指揮所主任,所轄4個軍集中錦州。接着,蔣介石又從山東調來第九軍黃淑部、第五十四軍2個軍,由葫蘆島登陸。

林彪率部南下躡手躡腳,毛主席大為不滿,一陣見血指出真實原因

這樣,林彪除了害怕30萬敵人從瀋陽側面殺出,還害怕敵人從葫蘆島和營口增兵,進軍遼西的計劃一直沒有付諸行動。

毛主席的看法是有道理的,當時各大戰區的形勢都日見明朗,解放軍已經完全處於主動。他對林彪的態度極不高興,説從北向南打過去固然可以取勝,但很可能打成擊潰戰,這是我們最不願意的。仗已經打到這個地步,不應該打擊潰戰,而要打殲滅戰!直取錦州,控制榆關,形成“關門打狗”之勢,敵人就休想以東北溜出去一個,如果打成擊潰戰,放敵人逃進關去,日後還要再去收拾,那就多費手腳了。傷其十指還不如斷其一指,要打,就徹徹底底地消滅敵人。當然瀋陽的敵人也就是很大的一個危險,但打仗總會有危險,要流血,甚至有犧牲,抱着老婆孩子上熱炕頭就沒危險!

對於林彪的推託,毛主席顯然十分生氣,他不能容忍別人在勝利總攻的前夕被困難嚇倒,雖然他可能體會不到林彪對於四平攻堅失敗的杯弓蛇影的感受。

林彪率部南下躡手躡腳,毛主席大為不滿,一陣見血指出真實原因

毛主席希望林彪儘快採取行動。

按照中央軍委的指示,東北解放軍進行了整編,成立了東北野戰軍指揮部,林彪兼司令員,羅榮桓兼政治委員,劉亞樓兼參謀長,譚政兼政治部主任。下轄第一、第二兵團部,12個步兵縱隊,1個炮兵縱隊,1個鐵道縱隊,15個獨立師,共70萬人。東北軍區部隊33萬人。

林彪也不好再耽誤下去,8月29日,東北野戰軍領導機關發出了《遼瀋戰役行動前政治動員指示》,指出將以東北主力南下作戰,並且提出“爭取全殲東北敵軍”的口號。

過了幾天,林彪又將東北野戰軍遼瀋戰役的行動方針電告軍委,這時,瀋陽與長春似乎又不成問題了:

林彪率部南下躡手躡腳,毛主席大為不滿,一陣見血指出真實原因

毛主席雖然沒有發火,但對林彪的計劃仍不太滿意,覺得他仍然躡手躡腳,不敢放開手去拼一回,因此,他回電林彪、羅榮桓、劉亞樓,提出《遼瀋戰役的作戰方針》:

遵照毛主席的意見,林彪又把東北人民解放軍的部署重新作了調整:

以三、四、七、八、九、十一縱隊及炮縱進至義縣、錦州以西北寧路作戰;

以一、二、五、十縱隊進至新民以西地區,準備對付瀋陽西出增援的敵人;

以六、十二縱隊進至四平地區,準備對付長春敵人突圍和瀋陽敵人接應。

國民黨方面,除了蔣介石與衞立煌的分歧之外,其他將領之間也存在矛盾。

林彪率部南下躡手躡腳,毛主席大為不滿,一陣見血指出真實原因

衞立煌到瀋陽後,曾經向蔣介石建議,由國民黨中央撥發經費,以便收編馬占山的松北挺進軍等部隊,並且可以就地購買糧食。

問題就出在糧食上:衞立煌守在瀋陽,又是東北“剿總”的總司令,因此他命令將錦州駐軍的糧食空運到瀋陽,錦州駐軍的糧食則就地徵購。這當然引起另一個人的不滿—東北“剿總”副司令、錦州指揮所主任範漢傑。

範漢傑沒有按衞立煌的意見辦,這惹得衞立煌很惱火。接着,第六兵團司令官孫渡調任熱河省主席,第九十三軍軍長盧浚泉升任兵團司令官,副軍長盛家興升任第九十三軍軍長等等人事調動,以及第十三兵團第八軍周開成部、第九軍黃淑部的調動,雖然是蔣介石的命令,但衞立煌事先並不知道,他便認為是範漢傑在中間搗鬼,於是對他極為不滿,並拉攏第八兵團司令官周福成、第九兵團司令長官廖耀湘等反對範漢傑。

範漢傑8月2日到南京參加整軍會議的閉幕式,卻意外地被蔣介石邀去吃午餐,陪同的還有廣東行轅副主任鄧龍光。

林彪率部南下躡手躡腳,毛主席大為不滿,一陣見血指出真實原因

飯後,蔣介石對範漢傑説:“你回錦州以後,遇事可向衞總司令聯繫。”

範漢傑當即很不高興地對蔣介石説,“是不是衞總司令對我有意見?總裁,將帥不和,這仗沒法打,我請示辭去一切職務。”

蔣介石説:“大敵當前,怎麼能説不幹就不幹了呢?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事,你們多加聯繫就是了。”

範漢傑從蔣介石那裏出來,又遇到參謀總長顧祝同,便又向顧祝同訴起苦來:“顧總長,東北我是不想去了,我請求辭去一切職務。”

顧祝同説:“這個我可作不了主,要請總裁決定。”

“那我向你請假,我回台灣看家屬。”

“這個我也作不了決定。這樣吧,你先到杭州休息幾天,不過只能呆在那裏,接到電話要及時趕回南京來,總裁不久就要上廬山,你總不能扔下錦州不管。”

林彪率部南下躡手躡腳,毛主席大為不滿,一陣見血指出真實原因

範漢傑到了杭州,就向衞立煌發去一封電報請求辭職。幾天後,範漢傑又回到南京去見蔣介石。蔣介石剛剛才在勵志社開完金融會議。

範漢傑説:“我還是想辭去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和錦州指揮所主任的職務。”

蔣介石仍然不答應:“你們不幹,我又怎樣?限你明天就回防地去。”

接着,蔣介石又吩咐勵志社總幹事兼聯勤總部接待處處長黃仁霖給空軍總司令周至柔聯繫,讓他第二天就派飛機將範漢傑送回錦州。

範漢傑與蔣介石、衞立煌的關係都不算薄。1918年至1920年,他們都在援閩粵軍總司令陳炯明部,蔣介石任總部高級參謀並代理參謀長(參謀長鄧鏗留守汕頭),後任第二支隊司令、第二軍總指揮。衞立煌則從排長、連長一直幹到團長。範漢傑則在總部任軍事委員、兵站派出所所長。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至1941年,衞立煌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範漢傑任第二十七軍軍長,在晉東南歸衞立煌指揮。

雖然有這麼多年的關係,但到了危難臨頭,仍不免各懷心思,矛盾重重。範漢傑一回到錦州,又跑到瀋陽去當面向衞立煌辭職,衞立煌也只是口頭敷衍説:“不要辭,不要辭,大家都是老朋友,共同努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67 字。

轉載請註明: 林彪率部南下躡手躡腳,毛主席大為不滿,一陣見血指出真實原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