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炒米視角
《亮劍》中,李雲龍拿到二十箱邊區造手榴彈之後,邊區醫院就被山崎大隊誤打誤撞給打了,隱藏着的兵工廠也有被發現的危險。好在李家坡之戰,李雲龍用土工作業的方式,掘進到了山崎大隊陣地,把兩千多顆手榴彈全都餵了山崎,岡崎頂着一股股濃濃的黑煙,一臉懵逼,李雲龍趁機發起總攻,全殲了山崎大隊。
李雲龍對邊區造手榴彈抱怨是有道理的,因為那個時候的邊區造手榴彈,利用的還是古人發明的黑火藥。
所以那些邊區造的手榴彈三千六百顆下去,幾百人的岡崎大隊都沒被徹底炸翻,原因就是跟扔了三千六百根大炮竹性質差不多。
其實李家坡之戰是有歷史原型的,那就是1940年10月,華北日軍岡崎大隊進犯黃崖洞兵工廠。
黃崖洞兵工廠的意義非同尋常,那是八路軍的重要軍工基地,就在八路軍總部附近,直接受八路軍總部領導。這就是為什麼彭總不惜一切代價要求劉伯承和陳賡盡殲來犯之敵的原因。因為黃崖洞兵工廠一旦遭受損失,後果不堪設想。因為黃崖洞兵工廠是八路軍唯一部門齊全,擁有大量骨幹的,可以獨立生產步槍等武器的兵工廠(這是相對其他根據地兵工廠而言的)。
這一年的8月,黃崖洞兵工廠研製出一種靈巧的新型七九步槍,實戰效果優於日本造的三八式步槍,只是因手工作業產量不大,抗戰期間共製造出1萬多支。
而同時期各根據地先後建立了一些具有軍工性質的修械所,主要職能是幫助部隊修理戰鬥中損壞的槍械。但普遍規模小、設備簡陋,缺乏專業人才。
但是黃崖洞兵工廠也沒有能夠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新式火藥的問題。因為缺乏重要的高純度的硫酸和硝酸。
但這個問題卻在這一年6月,在晉察冀軍區得以解決。
由一個物理研究生、一個實驗室化驗員、一個技校生和兩個工人等人組成的技術團隊,經歷千辛萬苦,各種磨難,竟然成功地發明了“缸塔法”,終於建成了製造硫酸的化工廠。“缸塔法”絕對是全世界化工史上的一個創舉。而八路軍在這麼簡陋的條件下,那是無法想象的困難的。請大家記住這幾個名字門本忠、張方、王錫瑕、白英和王化南。
另外在硝酸方面,一個叫何振廉的技師先用植物油和熟石灰混合水解出甘油,隨後對甘油進行硝化,製成硝化甘油,再將硝化甘油與木炭、脱水硝粉混合製成仿朱迪生炸藥。
在晉察冀軍區兵工廠解決技術壁壘以後,1942年以後,各根據地生產的手榴彈、炮彈基本都用上了高級炸藥。有了無煙發射藥、硝銨炸藥就能使兵工廠生產的迫擊炮彈、擲彈筒彈、手榴彈和槍彈的威力大增。
作為黃崖洞兵工廠更是一馬當先,於1941年4月,研製成功第一批擲彈筒及炮彈,口徑50毫米,射程最遠達700米,與日軍同類裝備相比毫不遜色。
同時木柄手榴彈也開始可以直視日本的香瓜手雷了,爆炸範圍擴大到10-15米,破片達到150片以上,一般戰鬥戰士只需帶6-10個即可。李雲龍若是裝備了這種手榴彈,應該用不着旅長的炮火支援了。
於是當1941年11月,日軍出動3000多人,攻擊黃崖洞得時候,八路軍就沒有1940年10月份那次岡崎大隊的那次攻擊那麼被動了。
因為有了高效的新式炸藥,負責保衞兵工廠安全的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利用滾雷、拌雷和地雷,綜合佈陣,以1500人的兵力抗擊敵人8個晝夜,殲敵700餘人,自身僅傷亡140餘人。這一戰,地雷大出風頭,此後地雷便又得到了較大發展。
很多70.80後百看不厭的的教學片《地雷戰》就是以此戰以後,推廣地雷戰,作為根據地軍民與敵人鬥爭的一種有力手段為原型的。
而到了1944年,八路軍兵工廠又研究出硝化棉。從此之後,八路軍在炸藥方面已經實力碾壓日軍了。大量的炸藥包和開花彈、燃燒彈開始運用到了戰場,藉助繳獲的口徑37毫米的德國PAK35/36戰車防禦炮,日軍的薄鐵皮坦克都不可以藐視了。
但總體來講,1941年是一個分水嶺。
1941年前,邊區造的手榴彈跟大炮竹沒有太大區別,一炸一團黑煙,對敵人能造成傷害,但卻基本無法致死。1941年以後,無煙炸藥的使用,才使得邊區造手榴彈具備了真正的殺傷力。隨着技術壁壘的突破,後來在炸藥方面,地雷、迫擊炮、炸藥包、炮彈的發展,才使得我軍向熱武器正式轉變。
文/炒米視角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