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發生的“沙丘之亂”,讓趙國承受了多大的損失?

公元前326年,趙肅侯去世,即位的趙武靈王,執政經驗尚淺,還需要時間成長,但時間不等人,趙國面臨的國際局勢越來越嚴峻,往西是商鞅變法後的秦國,東面是蒸蒸日上的齊國,北邊是林胡、樓煩等遊牧民族,趙國疆域還被還橫亙着一箇中山國,從而使得代郡等地與國都,相隔開來,政令不通暢。

據統計,趙武靈王執政的最初十九年,與秦、魏、齊等國的交戰中,趙國戰敗七次,其中不乏在修魚之戰中,被秦國斬首8萬的慘敗;以及在對陣中山國中,遭遇到“引水圍鄗” 的奇恥大辱。

戰國時期,發生的“沙丘之亂”,讓趙國承受了多大的損失?


痛定思痛的趙武靈王,總結歷次的經驗教訓,下令所有軍人一律改穿窄袖緊身的胡人服裝,並學習一邊騎馬一邊射箭,史稱“胡服騎射”。古代中原地區,一般稱大國為 “萬乘之國”。何故?説的是兩國交戰,採用的是乘坐馬車的作戰方式,故擁有戰車的多少,是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重要指標。但這種作戰方式在胡人的騎兵面前,卻顯得笨重,機動性不強,常常處於下風。

涉及到移風易俗,肯定將遇到很大的阻力。趙武靈王帶頭身穿胡服,以此達到示範效應,此後又曉陳大義,説服叔父公子成。“胡服騎射”的推行,對於兩方面影響深遠:

一是軍事領域,此舉相當於是軍事技術的革新,迅速增強了軍事實力;

二是民族融合。趙國地處農耕、遊牧兩個文明的交匯處,“胡服騎射”的推行,有利於消除民族之間的文化隔閡。

經過“胡服騎射”後的趙國,好像“開掛”一般,從公元前306年到公元前296年,歷時11年,經過不斷打擊蠶食,終於滅了中山國,解決了心腹大患,將南北連成一片。

戰國時期,發生的“沙丘之亂”,讓趙國承受了多大的損失?


英雄惜英雄,尚武的趙武靈王,決定和秦國掰一掰手腕,傳位於趙何,即趙惠文王,自己專心於對秦作戰,趙何是第二任王后孟姚所生。當年趙、韓結盟,趙武靈王娶了韓國宗室之女,生下長子趙章並立為太子;但後因趙武靈王寵愛孟姚,而改立趙何為太子。

孟姚去世後,趙武靈王對於長子趙章又心生憐憫,加之趙章也非平庸之輩,曾經參與了中山國的戰爭,立下大功,遂產生了將代地封給趙章的想法,遭到眾多大臣的反對而擱置,因為這樣造成了趙國的分裂。

在趙章眼中,弟弟是個軟蛋,本就不如自己,上述舉措無疑表明了趙武靈王的態度,是傾向自己的。於是,趙章和田不禮合謀,趁着在沙丘遊覽之機,假借趙武靈王的名義,要趙何前往;而肥義覺得事有蹊蹺,説服趙何,前去打探,被趙章一夥誤殺。

戰國時期,發生的“沙丘之亂”,讓趙國承受了多大的損失?


趙何這邊獲悉後,由公子成、李兑率軍前去平叛。趙章很快被打敗,逃至沙丘宮,躲進了沙丘宮,公子成、李兑沒有手軟,將趙章殺害;同時又擔心遭到責難,便率軍圍住了沙丘宮,將趙武靈王活活餓死,史稱“沙丘之亂”。

這場政變中,趙國損失巨大,失去了開創中興局面的國君,一位雄才大略,具有戰略眼光的掌舵人。生死存亡之際,趙武靈王敢於打破世俗的魄力,推行“胡服騎射”,促進民族融合,達到鞏固政權的同時,迅速提升了軍事實力;其次,在謀劃消滅中山國時,趙武靈王利用齊、燕與中山國的矛盾,孤立中山國,令其失去外援;第三,中山國一滅,無後顧之憂的趙國相繼征服了周邊的遊牧民族,收編了胡人的騎兵,既增強自己的實力,又削弱了胡人。

趙武靈王更大的謀劃,還在於對秦作戰。有鑑於秦國坐擁黃河天險,以及易守難攻的函谷關,進可攻山東六國,退則可閉關自守,佔據了主動。

為了找出秦國的弱點,趙武靈王不惜以身犯險,假扮成趙國使者隨從,實地考察秦國地理山川,制定西北略地,建立穩固後方,利用趙國騎兵機動迅捷的優勢,經雲中郡、九原郡閃擊咸陽。

戰國時期,發生的“沙丘之亂”,讓趙國承受了多大的損失?


設想一下以此為突破點,若有一路盟友攻擊函谷關策應,一路盟友合兵,歷史將會是另外的模樣。或許有人會説秦國統一,有其必然性,但歷史又有着偶然性,不是嗎?然而這一切都隨着趙武靈王命喪沙丘,而胎死腹中。

再有就是失去了一位重要的輔政大臣肥義,其歷經趙肅侯、趙武靈王、趙惠文王三代國君。趙肅侯去世後,剛登基的趙武靈王便面對了,齊、楚、秦、燕、魏五國大軍壓境,企圖攻佔趙國。

正是肥義以及公子成的謀劃下,與韓宋兩國結成同盟,加上趙國,呈品字形;接着重金賄賂樓煩、越國。如此一來,一環扣一環,爭鋒相對,形勢很明顯了。眼見佔不到便宜,五國大軍也就各回各家了,得以化解這場危機。

而當時趙武靈王年僅15歲,治國經驗尚淺,是肥義盡心盡力的輔佐以及傳授,才穩住了趙國的局勢。而當趙武靈王決定推行“胡服騎射”,遇到阻力之時,又是肥義站了出來力挺。

戰國時期,發生的“沙丘之亂”,讓趙國承受了多大的損失?


趙武靈王為了實施“西北略地,南襲咸陽”戰略,將趙惠文王託付給肥義。表明了一是肥義作為重臣,很大可能是知曉這個戰略的;其次要趙武靈王輔佐新君,除了像當年一樣在治理國政方面,起到傳幫帶作用之外,還有就是要肥義主持朝局,以配合戰略的實施。

後世諸葛亮死後,起碼還有姜維繼續北伐事業。肥義一死,連個繼續實施“西北略地,南襲咸陽”戰略的“替補”,都沒有了。此外,肥義的意外身故,加上頗有威望的宗室公子成,一年後又離世,此時趙惠文王年僅14歲,也為趙國的穩定蒙上了一層陰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91 字。

轉載請註明: 戰國時期,發生的“沙丘之亂”,讓趙國承受了多大的損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