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第一帝劉裕先後殺過六位皇帝,為何對繼母卻相當孝順?
劉裕是南(朝)宋的開國皇帝,史稱南朝第一帝。他從小喜好拳腳槍棒,喜歡打抱不平,不願意老老實實地在家治理生業。劉裕投軍,因勇猛豪氣闖下赫赫威名,起先匡輔晉室:滅南燕、定番禺、伐劉毅、徵巴漢、吞荊揚、滅後秦……
因此,他從一介普通小兵,做到了建伍將軍、下邳太守、彭城內史、相國、揚州牧,甚至是宋公、宋王,為走向權力巔峯,改國號為宋。
這其間,他所經歷過的風雨不用多説,即便未經戰亂的我們也能明白,哪一次不是你死我活的鬥爭?在外出兵放馬,在內針鋒相對,劉裕能做到開宗立派,成一代帝王,厚黑狠辣是不會少的。
他對自己狠。
晉安帝隆安三年,孫恩造反,劉裕奉命征討。本年十二月,劉裕率領數十人去打探敵方行蹤,結果好巧不巧地,遇上了孫恩部幾千人,對方一看這是送上門來的戰功啊,於是圍攻。幾千人圍殺幾十人,本來就是小菜一碟的事,劉裕的幾十名隨從都丟了命,劉裕趁機跳下河,眼見只有一個,那就活捉吧。孫恩的人馬跳下河,結果在河裏的劉裕猛得竄起,用長刀把想下河的人殺了好幾個,他還趁勢跳上河岸,衝進人羣大砍大殺。
正所謂狠的怕不要命的,孫恩部的人見到這要死的男人竟然如此神勇,嚇得全都愣了神,完全忘了自己這邊人多。於是當劉牢之派來尋人的部軍看到的情景就是這樣的:一個滿身是血的高個男人,正揮舞着大刀左衝右突……。
劉裕率軍,從來都是身先士卒,他親自披掛上陣,悍不畏死。
他對別人也狠。
為了立功,為了奪權,為了上位,劉裕先後殺了六個皇帝,這裏面有敵國的皇帝,也有東晉的叛徒,還有兩位是他曾經的主子,一為晉安帝,一為晉恭帝。雖説割據政權的皇帝不值錢,但先後殺六個皇帝的狠人,史書上並不好找,劉裕該當榜首。
劉裕雖在戰場上立下大功,也統一了南方,但也開創了惡例,那就是把禪位的皇帝給殺掉,打破了禪位就能保命的先例。
如此似乎還覺不夠,他為保南朝宋根基穩固,還滅司馬皇族滿門,實在是狠辣無情。
可是,就是這麼個殺神,登基後對他的繼母卻是很孝順。
劉裕被封為宋王以後,請封蕭文壽為太妃,劉裕登基後,聽從臣子勸説封蕭文壽為皇太后,所住宮殿也稱為宣訓宮。
宋武帝以恭敬孝順作為自己行為的準則,侍奉太后蕭文壽一向很恭敬,他五十多近六十才做了皇帝,年事已高,但每天一大早他就進宮拜見蕭文壽,從來不曾誤了時刻。
放在那個時代,已經很了不起了。
一個後媽,何德何能能得到這樣一個狠人的尊敬呢?
咱們不排除劉裕此舉有做表面文章的成分。
劉裕遠祖曾是漢室,但到了劉翹這一代,不過是功曹一名,有點小錢但已離士族很遠了,劉翹死後,劉家就徹底成了寒門。東晉末年,士族寒門之間界限分明,劉裕一方面提拔重用寒門出身的人才,另一方面,他也需要籠絡殘餘士族的人心。
蕭文壽出身蘭陵蕭氏,祖父曾是侍御史,父親曾是洮陽縣令,是標準的士家小姐。蕭氏不是一個小家族,後來更是連續開創南朝兩代王朝,劉裕身為蕭氏的便宜外孫,籠絡必不可少。
當然了,蕭文壽本身所為的確也當得起劉裕的尊重。
做為開國皇帝,劉裕出生時也是天降異象的,比如他出生時,產房裏神光耀眼,比如他父親劉翹的墓地是超級風水寶地,關於草藥劉寄奴的神奇傳説……
但種種異象不過都是帝王玩的把戲,無論怎麼是天選之子,小時候的他仍是一個需要照顧的孩子。
因為劉翹的某些複雜感情,差點被扔掉的劉裕被劉萬夫妻收養(有了寄奴之名),劉萬的妻子杜氏把本應屬於自己次子的母乳分給了劉裕。
同時,劉翹的後院很快就有了一個主持中饋的婦人,即劉裕的繼母蕭文壽。蕭文壽嫁入劉家時,她並沒有在第一時間見到劉裕,
蕭文壽連着生了兩個兒子,她説服了劉翹,把劉裕接回了身邊,很難得的是,蕭文壽對這個可憐的孩子充滿了憐憫,對他視如己出。
劉裕似乎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長,他的弟弟劉道規出生後不久,劉翹就去世了。於是,一個寡婦帶着三個兒子過上了朝不保夕的生活。
為了活下去,蕭文壽除了料理家裏的農田之外,一有空就編織草鞋,讓劉裕挑去集上賣。劉裕是老大,他還得負擔起上山砍柴的任務。
日子雖然過得苦,但劉裕仍然長得牛高馬大。
雖然劉裕不是蕭文壽親生的,劉裕在家務活上也不是一個合格的好手,他常説大話,在旁人看來就是不務正業,親戚朋友們多表示看不起他,可蕭文壽並沒有多加斥責,而是選擇了繼續偏愛他。
為了照料兄弟三人,蕭文壽沒有選擇改嫁,或許是這樣的舉止,劉裕對這位繼母,終生感激。
後來天下漸亂,劉裕從軍,蕭文壽沒有阻止,而是讓他放手去拼。
正是這樣不輸於親生母親的支持,劉裕稱帝后,追尊亡父亡母為帝后,把這位繼母尊為皇太后。
皇太后的起居日常自然是最高規格。即便蕭文壽説了什麼不合適的話,劉裕也並不疏遠。
他的同父異母弟弟劉道憐在劉裕稱帝后,被封為長沙景王,也曾做過刺史,但他實在不是一塊好料。為了謀揚州刺史的位,他跑去唆使母親蕭文壽,求哥哥把這肥差給他。
蕭文壽向劉裕開口要官。
南朝劉宋地盤並沒有多寬廣,揚州刺史的位置相當重要,幾乎就是宋的國門,這個位置肯定不能輕易給的。放在關係尋常的母子身上,那就是直接拒絕,甩臉的可能更多,畢竟劉道憐不過一庸才,貪污成癖,蕭文壽也非劉裕親母,能得皇太后尊位已是破格。
可是,劉裕面對繼母,還是解釋了一番,説自己對弟弟,沒有什麼不捨得給,但是揚州這地方太重要,得由“年長有才”的人才能擔任。蕭文壽不明白啊,她的五十多歲的兒子,怎麼還不算年長嗎?
劉裕不好明説弟弟是個草包,只好説,用別的年輕人當刺史,他可以説了算,但是自己親兄弟,許多事不能掃他面子。蕭文壽聽後,認為有理,沒有再因這事煩過他。
可見,行事有度,是這個婦人得到尊重的原因。即使到了今天,有分寸感有界限,也是人生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