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是孩子學習生涯的初始階段,也是為日後的初中、高中乃至一生的學習能力打基礎的時期,所以家有小學生的家長們比初中生的家長更焦慮。
有一個很奇怪卻很普遍的現象:很多孩子小學成績還不錯,可以名列前茅,可上了初中就出現“斷崖式”下滑,有的甚至更早,在小學五、六年級就出現了成績不穩定的端倪。
不少家長都納悶,小學和初中,孩子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
因為小學成績具有一定的欺騙性,家長和孩子都容易被成績的假象矇蔽雙眼,看不到真正的問題所在,而上了初中這些問題就會暴露出來。
為什麼孩子的小學成績會有欺騙性?資深班主任道出真相
請教了一位做過多年班主任的老師,她給出的理由有以下3點:
1)小學:機械性記憶,初中:理解記憶
小學階段,尤其是在中低年級,學習內容更多是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比如語文裏的生字、詩詞、句式,英語中的單詞、對話形式,就連數學裏的運算方式都有較大的機械記憶的成分。
但進入初中後,需要機械記憶的內容少了,更多更復雜的知識需要的是理解性記憶,得真正消化了才行。
2)小學:學習內容單一,初中:多學科穿插
小學階段,學習內容簡單,稍微用心點就可以掌握。
上了初中,難度加大,學科增多了,而且各個學科需要的能力又互相穿插,理科需要文科的理解能力,文科需要理科的推導歸納能力,所以需要多種能力綜合提升,把知識融會貫通,才能跟上教學節奏。
3)小學:可以臨時抱佛腳,初中:靠紮實的基礎取勝
小學考試前,臨時翻翻書,背一背,興許就能過關,到了初中臨時抱佛腳已經不管用了,必須靠平時紮實的基礎積累,靈活運用,才能取得好成績。
小學階段,4種能力應着力培養
初中出現的成績下滑,跟不上課堂進度,理解不了老師講課內容,完成作業困難,產生厭學情緒等,都是小學時期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導致的。
所以小學階段,家長要幫孩子着重培養這4種能力:
1)養成優質高效的學習習慣
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一旦養成就很難改變,甚至會影響一生。小學主要是打基礎,學習習慣在低年級就養成了,包括課前預習、課後複習、課上聽講時把注意力放在哪兒,寫作業的順序,考試技巧等等。孩子需要家長提供細緻具體的指導,而不是用功讀書的大道理。
2)培養自律自控力
家長不可能總盯着孩子,樊登在演講中説,盯一年以後就得盯十年,不如讓孩子學會自己管自己,給他建立自我管理的自信,這樣孩子不痛苦,家長也省心省力。
3)提升閲讀能力
現在語文已經轉為“大基礎科目”,其他科目都以語文能力為基礎加大了難度,有的孩子明明會做,就因為閲讀能力差,理解題目含義出現困難,所以成績不理想。
家長要從小陪孩子一起閲讀,讓孩子在文字的滋養中獲取營養,充實心靈,提升閲讀和思考能力。
4)養成陽光性格
進入中高年級後,學習難度加大,孩子即將進入青春期,情緒劇烈波動,心理變化很大,需要父母積極溝通、理解,幫孩子疏導負面情緒,解決心理困惑,幫孩子養成陽光性格,積極樂觀地面對一系列挫折和困境。
避免養出“偽學霸”,家長需要提早了解,提早準備,全面指導
小學分為4大不同階段,不同階段有不同特點:
◆低年級——入門,學習習慣養成:低年級家長要適當監督孩子,在幼小銜接中下點功夫,讓孩子儘快適應校園生活節奏,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中年級——知識積累,難度升級:注重知識積累,整合運用,家長要陪伴孩子一同面對學習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逐一解決。
◆高年級——兼顧學習和心理激盪期:孩子即將邁入青春期,叛逆和跋扈出現,家長要學會和孩子科學溝通,維護好親密的親子關係,給初中教育鋪路。
◆小升初——為初中入門做好準備:幫孩子做好應對初中變化的準備,提前瞭解,提前告知孩子,不打無準備之仗。
在這本書中,你可以通過經典案例瞭解到孩子不同時期的教育着力點,學習如何與孩子溝通,表達期望和愛,學習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學習如何做孩子的“神助攻”,激發起孩子內心的“火種”,也就是內驅力,幫孩子找到目標和理想,打造主動學習模式,讓孩子應對初中學習生活中更自信,更自如。
奶球媽咪寄語:
小學是人生的正式起航,如果你有任何關於孩子學習方面的問題,歡迎在評論區諮詢,我們會第一時間為您解答。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