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所“一流大學”中,名副其實的綜合大學到底有哪幾所?

這些年,高校發展有一個明顯趨勢,那就是向綜合方向發展。文理高校與工科大學合併,工科高校與文科醫科高校合併是高校大合併潮中的主基調,許多高校一夜之間變成了綜合高校,比如浙江大學、吉林大學等。合併之後的高校,如果有人還以主體部分稱其為工科大學,有時候還會被怒懟,似乎工科大學丟人,綜合大學光彩,這又從一個側面表明高校熱衷於向綜合方向發展。

一些沒有合併過的工科高校也是“兩手抓”,一是大力發展人文學科,一是想辦法成立醫學院,也努力向綜合方向發展。2018年4月,天津大學成立醫學部,聘請顧曉松院士為首任醫學部主任。2018年11月,哈爾濱工業大學(合併過工科大學)成立醫學與健康學院,黑龍江省醫院、哈爾濱市第一醫院成為哈工大的附屬醫院。

42所“一流大學”中,名副其實的綜合大學到底有哪幾所?
中科大是一所高精尖大學,一直緊緊圍繞國家急需的新興科技領域設置系科專業,創造性地把理科與工科即前沿科學與高新技術相結合,注重培養新興、邊緣、交叉學科的尖端科技人才,也於2017年12月成立了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安徽省立醫院以直屬附屬的方式併入中國科大,並命名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那麼,在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又有幾所真正意義上的綜合大學呢?這需要進行分析討論。什麼是綜合大學?定義不明是無法定性的。

綜合大學分為形式上和實質性的兩類。名義上的綜合大學是指學科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學科門類,但是各學科水平並不在同一層次之上,而是互相之間相差較大。實際性的綜合大學是指學科涵蓋面廣而辦學水平處於同一層次之上的大學。

拿原來的工科名牌大學來説,有的雖然合併了文科與醫科高校,或新辦了醫學院和設置了大量的人文學科,如果文科與醫科水平偏低,與原有的工科水平不在一個層次上,也只能是名義上的綜合大學。只有當學科之間的水平大體處於同一層次之上,才能稱得上名副其實的綜合大學。

42所“一流大學”中,名副其實的綜合大學到底有哪幾所?
我國將學科分為14大門類,包括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有的又將14大學科門類分為人文學科、自然學科、工程學科三個系列。所以,名副其實的綜合大學,應該是人文學科、自然學科、工程學科三個系列的學科水平大體處於同一層次之上。

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是國內最高水平的大學,那麼其中哪些大學的人文學科、自然學科、工程學科三個系列的學科水平在同一層次上,稱得上高水平綜合大學呢?其實,也就三分之一左右,其它三分之二由於三個系列的學科水平相差太大,即有的學科是低水平,有的學科是高水平,很難説是綜合大學或是名副其實的高水平綜合大學。

“GDI大學一流學科排行榜(2020)”公眾還不太熟悉,這是一個學科排行榜,評價了90個學科,包括20個人文社會學科、33個自然科學學科和37個工程學科。對於這90個學科,又按照學科水平高低分為“世界一流學科(前5)”、“國內一流學科(前25)”、“國內高水平學科(前50)”,比較適合分析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學科之間水平的平衡性,也即可以從中看出哪些是名副其實的綜合大學。

對於“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來説,擁有“國內一流學科(前25)”的數量比較有説服力。因為“世界一流學科(前5)”數量太少不便比較,“國內高水平學科(前50)”又有些水,與一流大學不相稱。以“國內一流學科(前25)”為依據進行分析,結果發現,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可分為六種類型:綜合大學,文科大學,文理大學,理工大學,工科大學,農業大學。

42所“一流大學”中,名副其實的綜合大學到底有哪幾所?
(1)文科大學與農業大學各2所。

文科大學是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央民族大學。農業大學是中國農業大學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在90個評價學科當中,“國內一流學科(前25)”,中國人民大學共有21個,可是其中的人文學科佔到18個,處於絕對優勢地位;中央民族大學共有7個,全部為人文學科。這兩校算得上比較純粹的文科大學。(具體情況見文後的圖表,下同)

在90個評價學科當中,“國內一流學科(前25)”,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共有19個,其中自然學科12個學科、工程學科6個;中國農業大學共有16個,其中自然學科11個,工程學科3個。顯然這兩校確實是農業大學,即使擁有的工程學科也與農業相關。

(2)理工大學共4所。

所謂理工大學,就是自然學科和工程學科辦學水平很高,文科還處於發展當中,辦學水平與自然學科和工程學科不在一個平台上。這4校是同濟大學、中南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中國海洋大學。

同濟大學共有“國內一流學科(前25)”37個,其中自然學科12個、工程學科21個,而人文學科才4個,從總體上講,顯然理科和工科是強項。中南大學與同濟大學大體差不多,中國科大和中國海大更加純粹,擁有的“國內一流學科(前25)”全部為自然學科和工程學科。

42所“一流大學”中,名副其實的綜合大學到底有哪幾所?
(3)文理大學8所。

所謂文理大學,是指在高水平學科當中,人文學科和自然學科佔據絕對優勢,工程學科極少。這樣的高校有8所,包括中山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大、廈門大學、南開大學、華東師大、蘭州大學和雲南大學。

中山大學擁有“國內一流學科(前25)”51個,數量極多,但是其中人文學科19個,自然學科23個,而工程學科只有9個。須知,在評價的90個學科當中,人文社會學科20個、自然科學學科33個、工程學科37個,三者之間的比例是1:1.65:1.85,再看一看中山大學三個系列學科的佔比就很清楚,人文學科和自然學科優勢相當突出。

北京師大、廈門大學、南開大學、華東師大在這方面更加明顯,擁有的“國內一流學科(前25)”中,工程學科分別是4個、2個、2個、2個。蘭州大學自然學科更加突出,雲南大學則是人文學科與自然學科一樣多,而工程學科是零。

(4)工科大學11所。

所謂工科大學,是指高水平的工程學科很多,而高水平的人文學科和自然學科極少甚至為零。包括華南理工、哈工大、天津大學、大連理工、東南大學、重慶大學、北京航大、北京理工、西北工大、電子科大、東北大學。

在這些高校中,多數學校的名稱就顯示出是一所工科大學,有的學科還明顯偏窄。這11所大學的共同特點是,擁有的“國內一流學科(前25)”基本為工程學科;自然學科一般為一兩個,哈工大最多,也不過是6個;人文學科也是如此,三個以下或為零。

比如,東南大學擁有“國內一流學科(前25)”26個,數量不少,可是其中的21個為工程學科,佔比超過80%。還比如西北工大,擁有“國內一流學科(前25)”19個,其中工程學科為16個,佔比更高,而且人文學科為零。此外,在擁有的“國內一流學科(前25)”中,哈工大、電子科大、東北大學的人文學科都是零,天大、北理、大工也只有1個。

42所“一流大學”中,名副其實的綜合大學到底有哪幾所?
(5)綜合大學14所。

在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當中,真正算得上綜合大學或是高水平綜合大學的只有14所,包括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吉林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上海交大、北京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大、山東大學、西安交大、鄭州大學、湖南大學和新疆大學。

這14校的特點是,在擁有的“國內一流學科(前25)”中,人文學科、自然學科、工程學科三個系列保持大體平衡。當然,應該注意一點,這裏所關注的是三個系列學科大體平衡,而不是擁有的數量。

浙江大學擁有的“國內一流學科(前25)”數量最多,高達70個,其中人文學科19個,自然學科26個,工程學科25個。武漢大學擁有的“國內一流學科(前25)”為54個,其中人文學科18個,自然學科16個,工程學科20個。

當然,在這14所大學當中,有的人文學科比重略大一些,比如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山東大學。北京大學是國內高校老大,雖然是綜合大學,但人文學科休整體實力強於工程學科,在擁有的52個“國內一流學科(前25)”中,人文學科為19個,而工程學科只有11個,與清華大學相反,這與北京大學原來是文理高校相關。

42所“一流大學”中,名副其實的綜合大學到底有哪幾所?
總之,從處於同一層次上的人文學科、自然學科、工程學科數量以及平衡關係的視角看,在42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大約只有14所大學稱得上綜合大學。這些大學一般是合併不同類型高校的結果,比較典型的有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等。其中,也有由工科大學經過合併和加強人文學科建設而成為綜合大學的,比如上海交大、清華大學、華中科大、西安交大等。

南京大學與南開大學值得研究。兩者原來都是文理大學,南京大學沒有合併過高校,南開大學合併進兩校一院(醫院)。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南京大學成為綜合大學,在擁有的45個“國內一流學科(前25)”中,工程學科佔到12個;南開大學還是以文為主的文理大學,在擁有的27個“國內一流學科(前25)”中,工程學科只有2個,而且自然學科也只有9個。這説明,靠自身力量發展新的學科極為不易,成為綜合大學的捷徑還是合併同水平的高校。

這個分析有何意義?其實,對於高考學子來看是有參考作用的。同樣的分數,填報一所文理大學的文科與理科,分有所值,如果填報其工科則有些浪費分數。反之亦然,同樣的分數,填報工科大學的工科專業是值得的,如果填報其文科專業則有點浪費分數。此外,如何想接受綜合教育,到綜合大學去才是最佳選擇,接受到均等的文科、理科、工科教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21 字。

轉載請註明: 42所“一流大學”中,名副其實的綜合大學到底有哪幾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