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你的家在明清時期周至的那個鄉,那個裏,那個社?

由 宗政從蓉 發佈於 經典

你的家鄉在明清時期的那個鄉,那個裏,那個社?

文,屈毓曉

周至是個戲窩子,逄年過會必唱大戲。你相必記得李小鋒的《華亭相會》。一段唸白深入人心——子貢先生仰面朝天,豁掌大笑,笑得子貢先生滿臉通紅,抓筆在手,留詩一首。曰:

美不美,泉中水,

親不親,故鄉人,

香花不離地生草,

鄉里見了鄉里親。

官去衙門在,

水流石頭存。

離家三五載,

焉有不親人。

住城的,住鄉的,打工的,當官的周至鄉里鄉親們,聽我説説咱周至明清時期的鄉,鎮,社,裏,看看你的家鄉明清時期的名字,重温一下鄉、裏的歷史。

舊時的鄉,指小的市鎮,鄉村,乃窮鄉僻壤之地。自已生長的地方,家鄉、故鄉、鄉街市井,鄉里(指久居之地,同鄉的人)、鄉黨等。鄉里,是基層政權單位的稱謂。

裏,居住地,故里,街坊,古代五家為鄰,五鄰為裏,稱鄰里。

裏為里程,一里內居住的人户,稱為裏。在一定範圍內居住的人户,編組在一起。就是這裏,那裏了。

今天問你是那裏人,就是問居住在那個鄉,那個裏。魚肉鄉里就是欺壓自已居地那個鄉里的人。

緊族而居的村落,形成鄉、裏結構,鄉統裏,裏臨民,鄉間村子又結為社,就有了鄉,村,裏,社的各種活動,中國古代鄉里生活內容繁多,日後再細説。

今天再簡述一點古代地方行政區域和基層組織單位制度。所轄範圍,各代也不僅相同。

周代,一萬二千五百家為一鄉。五州為鄉,使設相賓。

春秋至齊國時,十連為鄉,鄉有鄉里。後十率為一鄉。

漢代,十亭為一鄉,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

唐宋以後,鄉,裏,社,指縣級以下基層政權單位。

鄉里,家鄉,黨為古時行政單位,五百户為一黨,這就是鄉里鄉黨了。

我周至,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設縣,縣治在上林西苑水旱碼頭重鎮終南故城,遺址在今終南鎮西南300米處的高地之上,下覽田峪河河網交匯,稻淑千浪。山曲水折為古縣主要地貌特徵。秦嶺橫貫境南,黑水偎依境北,周至縣名沿用至今2024年,是陝西最悠久的縣名之一。

今日的大周至,最東部與户縣接界的是尚村鎮宋灘村。最南部是與寧陝縣接界的板房子鎮的光頭山。又與佛坪縣接界的是厚畛子鎮的光頭山。最西部是與眉縣接界的竹峪鎮境內的鷹嘴石。最北部是與興平縣交界的尚村鎮馬寨灘。

光陰荏苒,朝代更替,約公元前的24世紀,於堯舜時代,傳説周至地域為駱國所轄。經西周,春秋戰國,周至中西部一直為武功轄地,東部為户邑和槐裏轄地。秦歸內史,西漢置縣,歸右扶風轄。後歷經東漢,西晉,北魏,西魏,行政區劃仍依舊制。

自北周明帝二年(公元558年),設在終南古城的故周至縣,始置終南郡,北周天和二年(公元567年)析終南郡,由北地恆州郡南遷來關中的武裝和遊民大量僑居終南,故念鄉土,以原籍郡名,在終南僑置恆州。又臨遷古周至縣城於甘河,但並未築城。

越隋唐,唐時有周至縣,有終南縣,終南縣轄古周至地,有書枱等七鄉。

越五代十國,後漢後周,行政區劃均依唐時舊制,縣下設十七鄉,鄉名資料不詳。

北宋結束五代十國各霸稱雄亂象,大宋立國於東京汴梁,區劃仍基本沿襲唐制,大周至境內劃為十七鄉,三百二十一社。

經查閲清代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縣令章泰的《周至縣志》可知,康熙十七年,章泰由監生出任周至縣令,任期多善政,親自主持編修縣誌,突出下民事蹟,前冠王三聘,駱仲麟兩志舊序,編志為十卷,成為至今存世不多的,最早的周至志書。國家圖書館僅存殘本一至四卷,五至十卷殘本難以辨認,實為遺憾。

清代鄒儒周至縣志,找齊全卷也很難,民間偶見散落殘卷,可見部分內容,今就所見資料的明清鄉,村,裏,社縣情,簡述給鄉里鄉黨。

章泰《周至縣志》繪有康熙年周至鄉里分佈地圖,曰:

按舊長安志記載,唐時周邑有十七個鄉。

望仙,書枱,仙檀,五柞,長城,仙果,神就,睦教,永泉,鳳泉,陽化,豊邑,仙遊,遷善,長陽,司竹。

下管三百二十五社,以後有所革新,又統以西溝,仙金,六渠,臨川四鄉,三十九個裏。

按城內外,東,南,西,北向外幅射,為,,,,!

城內為興仁裏,向東為東關,辛興,淇水,辛莊,豆村,終南,禪定,六渠,馮尚,利澤,北市,新街,郝村裏。

東南方為焦家,犬谷,南集,榮村,蔣下,王郭,辛村,曹村裏。

東北方向為裏黃,樂成,西寨,臨川,遇仙裏。

南方向為黃澗,仙金裏。

西方向為西關,南望,陽化,昌谷,西溝裏。

西南方向為太平,歡樂裏。

西北方向為忠力,鳳泉裏。

北方向為蔡原裏。

二十八社仍按縣邑向東西南北幅射如下。

東方向為縣鎮社,祁家寨社,司竹府社,紀家村社,姚家村社,大堅社,終南鎮社,焦家巷社,六渠社,西寨里社,馬村社,臨川社,甘皚里社,水雲屯社,祖庵鎮社,蔡馬村社,郝村社,甘河社,曹村社。

西方向為南旺處社,落村社,陽化社,北留村社,四女塚社,陳家村社,啞柏鎮社,葉家村社,二郎廟社,

以上各社俱附以村堡。

若按舊志唐時十七鄉,下管三百二十五社,因舊制無載,清時己不可考證,以後各志只有將可查證的周邑所編四十個裏載入史冊了。

恐大家對周邑明清四十鄉里地域方位不明,參照古志所示方位簡述之。

按圖由西向東為,泥谷東支流有西溝裏,今青化境有鳳泉裏。兩河口下仰天河西有幸興裏。

車谷水北流啞柏有興仁裏,黃澗裏,昌谷裏。

稻穀水北流陽化橋有西為陽化裏。東有歡樂裏,蔡原裏。西駱峪水下廣濟渠有南望裏,沿渭有忠力裏。

辛口河下有大平裏。

縣西有西關裏。縣東有東關裏。

虎峪河下有仙金裏。榮村裏。

盧,泥,黑三河下有裏黃裏。塔兒峪下有太谷裏,焦家巷裏。

田峪河西有辛莊裏,淇水裏。河東有豆村裏,終南鎮裏。

聞仙溝下游誕河東有六渠裏,禪定裏,樂成裏。

赤峪,牛谷水下有馮尚裏,南集裏,利澤裏,黑河邊有西寨裏。

牛谷水東支流,白馬河西有辛街裏,北有臨川裏。

景谷,甘谷水下有王郭裏,蔣下里,祖庵鎮裏,北有北市裏。

甘谷水東有辛村裏,郝村裏,甘河遇仙裏。

鏡谷澇水之間有曹村裏。

西與眉縣泥谷口為界,東與户邑澇谷口為界,以平原地區設四十里,周至山內詳見《清代周至山內備覽》一書細詳。結合今天區劃,看看你的家鄉在那個鄉社那個裏。

古周邑縣境為雍州之域,井鬼之坎,谷水繞其東,溝阜阻其西南,南山疊拱,北渭帶流,為西安府形勝之邑,邑近京畿,周秦以來,素稱名地,離宮別館,星羅布置,秦皇漢武,數遊至此,終南綿亙,山幽谷翠,逸士高人,鳧飛鹿寄,斗室丹台,仙神玄異,奇幻可觀,歷落有致,終古難遙,援筆以紀,永古留存。

今日追思古時周至古邑,周雖小縣,緊傍都會,南通川漢,境多名勝,周穆巡遊,漢武作苑,隋帝臨黑水置仙宮,唐宋立宗聖宮,又由邑幸梁州。宋二帝敕修皇宮,祈福天下。

前王得失可見史載,邑道家之勝,九州有名。李老尹公道脈相承,張守真,王重陽繼起其後。草樓作觀,紫氣滿邑境。雪映太平宮,皇宗道祖。青霞時鬱,蕭史仙遊,玉真慕道五福,仙蹤勝境。

道不同,儒道相向周邑行。季長石屋學經,岑參,許渾遺風。才高作誦,後人敬覽。百代英華,然附梁困李,難免彈丁。古人憑吊之下,只得二人,含蓋英名。

昔日白公為尉,仙遊書千古長恨。蘇東坡連年周邑重遊,仙遊調水,蘇章石壁存古,拜祖上清宮,和弟賦詩詠周邑山水,手書《上清詞碑》,千古稱頌。

名家輩出,炳耀周邑山川,高致清風,消遙環宇,今縣衙雙松雖朽,詞碑殘留。二公秀色,在周邑青史留名。

周邑四鄉四十里遺蹟永存鄉里,二十七社,二百餘村堡棋佈邑形。朝代更替,區劃變更,名稱有異,祖根鄉里之名,永遠紮根在鄉里鄉黨心中。走遍天下,貧富有異,只有變的是鄉里,鄉音,鄉黨,鄉親。

不管走到那裏,一聽口音,沒事,就是咱的鄉黨,周至人,沒庥達。.

五湖四海的周至人,鄉里就是鄉愁,看一看,思一思,你是咱周至那鄉,那社,那鄉,那黨,那村人,,,。

鄉黨,哎,你是周至啊達人!

作者:屈毓曉,1964年冬入伍,1970年6月回地方工作,曾任地方政府街鎮武裝部長十年,現為中國電科39所退休幹部。

傳遞正能量是我們永遠不變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