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袁崇煥和毛文龍誰的能力強
文/炒米視角
一文一武;一個代表正面戰場的統帥,一個代表敵後遊擊抗金的領導人。可以説兩個人的能力都不差,甚至説有點不世出也不太為過。
但是這場“攘外必先安內”的絞殺,徹底讓兩個明帝國在遼東的希望徹底破滅。
一個身死後,敵後抗金根據地土崩瓦解,並且反過來加入後金陣營,為禍大明。另一個不經請示擅殺朝廷總鎮總兵,最終身陷囹圄,一直蒙受不白之冤,最終被凌遲處死。
毛文龍在整個遼東明軍大潰敗的背景之下,領200人起家,收攏遼東流民,盤踞皮島,幾年發展數十萬人,生意更是做到了整個東北亞。成為努爾哈赤拔又拔不掉,躲又躲不過的釘子。有毛文龍在,努爾哈赤就不敢遠境襲擾大明。毛文龍甚至可以”閒暇之餘”,襲擊至瀋陽城下,合計斬首達2000餘級。
然而毛文龍之所以能在後金的地盤上立住足,全依賴於後金沒有海軍。而皮島實在太小,而投奔皮島的人,實在是太多。所以不道德的多種經營是補貼軍隊後勤的唯一方法。
而當天啓帝在位時,魏忠賢非常懂得有些人自己雖然看不慣,但是不能殺;有些人處在某些關鍵位置,那不但不能殺,還得捧着。所以毛文龍儘管和歷任登萊巡撫不對付,但是魏忠賢仍然聽從了袁可立的意見,給予朝廷正規軍的認可。不但給毛文龍封了總鎮總兵,還給毛文龍尚方寶劍。甚至每年都有定額的軍餉配置。碰到特殊情況,朝廷還有額外得補貼。但是這一切到了袁可望離任,就徹底變了。
在大明朝廷的眼裏,毛文龍儼然就是皮島土皇帝,即拿朝廷銀子,又選擇性地是否聽從朝廷的命令。這中間就缺乏了一個有效的溝通手段。崇禎繼位後,對毛文龍的不滿也就日益加深了,原因很簡單,因為毛文龍費銀子啊。
而袁崇煥受孫承宗的悉心教授,在戰略觀點上秉承了孫承宗的“重點防禦”的理論。
天啓3年,袁崇煥在寧遠一戰成名。天啓6年,適逢孫承宗被罷免,袁崇煥更是以“寧錦大捷”來證明了自己戰略眼光的正確性。
然而圍繞着袁崇煥的始終是一個和同僚不合,王之臣曾經一度是袁崇煥最大的政敵。然而寧錦之戰後,滿桂、趙率教等人都得到了應有的賞賜,然袁崇煥僅加官一級而已。袁崇煥與王之臣的矛盾徹底公開,袁崇煥一怒之下辭官歸隱了,而王之臣順利取代了他的位置。
但是崇禎上台後,袁崇煥又被當做取代前任的籌碼被人介紹給了崇禎。
崇禎非常直接,著名的“平台召對”,崇禎就問了袁崇煥幾年可以解決遼東問題?袁崇煥根本不瞭解崇禎,他以為這個十幾歲的小皇帝和朱木匠一樣,就愛聽個熱乎話,於是拍着胸口保證5年便可復遼。
但是袁崇煥並沒想到,崇禎認真了,崇禎幾乎答應了他所有的要求,不但給了他在遼東的最高權限;還幫他敲打甚至剷除了政敵;還不允許任何言官參奏他。
崇禎此刻其實何嘗又不是押寶袁崇煥呢?和後來雍正押寶年羹堯是一回事。然而,雍正賭贏了,崇禎賭輸了。
袁崇煥此次去了遼東,他需要統一政令,因為遼東的軍隊,特別是關寧鐵騎,這些部隊其實都已經淪為軍隊將領的私產,甚至也不完全稱為私產,而是部隊全員持股的軍隊。這其實就已經不是吃皇糧打仗的部隊了。
所以袁崇煥聰明地拿毛文龍開刀。孰知,毛文龍之所以狂傲,就是因為説白了皮島上的軍隊根本不是那種軍紀嚴明的軍隊,是各種關係利益交織在一起的一幫烏合之眾而已。有且只有毛文龍可以壓制得住島上的各股勢力。
然而很顯然袁崇煥並沒有認清這一點,他認為只要當着那些人的面殺了毛文龍,便可立威。皮島上的人就都會挺自己的話了,畢竟自己掌握着他們的軍餉。
事實證明,可能袁崇煥的出發點並沒有錯,”攘外必先安內”,只有明軍內部統一了,不管正面戰場還是敵後康金根據地,步調一致,才能得勝利!但是遼東的形勢之複雜,遠遠超出了袁崇煥的認識。
崇禎是個讀書人;東林黨也是一幫讀書人;袁崇煥還是和讀書人。讀書人堅持自己的道義的同時,容易鑽牛角尖。千百年來,讀書人患得患失的心態在千瘡百孔的大明王朝,顯得非常不合適!
所以袁崇煥沒有錯,一個讀書人,戰略眼光沒錯,戰術能力不差;毛文龍也沒錯,他文化不高,天生厭惡儒生,但是他能力出眾,膽識過人。但是兩人一交集,就太多的信息不對稱了。
最終問題出在哪裏?只能説大明“氣數”!
文/炒米視角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