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西南財大公共管理學院:厲兵秣馬、育心鑄魂,為“中國之治”鍛造應用型緊缺人才

由 沈建伏 發佈於 經典

來源: 原創稿

“我曾在四川省涼山州政府辦公室幹過秘書工作,當時有條件也有機會能夠留下,但是我最終還是選擇回到基層,自願下到甘洛縣普昌鎮。在基層能夠為老百姓多辦一點實事,還可以鍛鍊一下工作能力,將來才有自己的競爭優勢。”

越是艱苦的地方,信仰越容易生長。本科和碩士均畢業於西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現任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普昌鎮黨委書記的羅建華,作為校友日前回到母校,為學弟學妹們這樣分享着自己的“人生選擇”。

以“中國社會臻於大治良治”為己任的西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聚焦“大國發展的有效治理”,着力鍛造基於中國國情、“求是為公”的公共管理應用型緊缺人才,讓學生通過廣泛參與公共治理,去實現“與這個偉大的時代肝膽相照”。

近3年來,該學院畢業生曾榮獲“全國脱貧攻堅獎創新獎”、研究團隊曾榮獲“四川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全國大學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賽金獎等榮譽。

厲兵秣馬,讓學生主動發現中國治理真髓

社區“小”提案何以撬動整個行政區“大”治理?如何把“高音炮驅逐”變為“廣場圓舞曲”?商販自治會是怎樣實現從“貓捉老鼠” 到 “貓鼠合作”?“高價彩禮”怎樣引出地方多元力量共同整治不良風俗?法院“案多人少”基層困境如何破題?……

這是西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師生在台上台下激烈辯論的一張“案例清單”,也是該學院推行“全案例教學”、實戰演練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縮影。

西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公共管理專業委員會理事、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委員廖宏斌説:“公共管理的本質是以公共價值為指引,不斷推動和促進人類社會走向良治。中國的高效治理,體現着對解決人類面臨共同問題的中國智慧,更具有中國氣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優秀的公共管理人才,更應該高度關注黨中央決策、社會熱點、國家戰略及政府治理實踐,把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寫在中國大地上。”

為此,該學院積極引入案例教學模式,在不斷探索與完善中逐漸形成“案例教學--案例開發--案例比賽--案例庫搭建”四位一體的創新實踐型本科教學體系,即全案例教學模式。

這些案例,讓學生沉浸在全真的教學模式中參與體驗、摩拳擦掌、厲兵秣馬,進而明白:中國治理真問題的發現,需要有科學研究視角和尋找更長時段的因果關係,最終去尋找“中國治理問題的分析邏輯”。

同時,該學院着眼於中國實踐,努力建設中國特色公共管理學科教學資源體系。學院教師馬珂副教授主持的課程《地方政府管理與案例分析》獲批2020年四川省省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廖宏斌教授主持的課程《政治學》獲批四川省高等學校省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該學院抓住《政治學》等專業主幹課,邀請國內外公共管理相關專業的專家和學者擔任公共管理案例指導,與四川省內特別是成都市政府部門及單位友好合作,為案例教學提供豐富的素材,優選新時代中國實踐鮮活案例,闡釋公共管理理論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在示範項目引領帶動下,各類課程紛紛聚焦“中國之治”議題,不斷延伸到行政體制改革、城市治理、社會治理與公共行政理論等領域,並以此建構對“基於中國場景的政府理論”的理解。

為了加強對國家重大公共管理問題的回應,建設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學術基地和智庫平台,該學院建有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公共政策創新研究中心,此外還建有地方政府治理研究中心、社會風險與危機管理研究中心、健康政策與治理研究中心、公共服務與績效評估協同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取得了一系列高質量的科研成果,提交了重大的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建議,形成了“以經濟學為背景,服務國家戰略,培養複合型、應用型高級公共管理人才”的培養特色。

近3年,西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代表隊參加“求是杯”全國公共管理案例大賽。其中,《喚醒“沉睡”的農村土地——基於政策網絡理論的戰旗村“集建入市”路徑分析》獲全國二等獎,《曹家巷拆遷記——一場羣眾關於“自治改造”的新探索》奪得全國大學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賽金獎。學院本科生完成的案例分析報告《行為邏輯視角下政策試點的前世今“省”——以成都市成華區萬年場“時間銀行”養老服務政策試點為例》《“誰來敲響警鐘”:行業知情人推開“政策之窗”》在中國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賽中獲全國優秀獎。

已經讀研的2017級行政管理易乾梅同學在談及“知行合一”時説:“想,都是問題;做,才是答案。時代大潮同我們成長相互造就,學院全新的案例教學,為我們長才幹、練本領提供了及時之需。”

育心鑄魂,為學生踴躍投身國家治理賦能

澆花要澆根,育人要育心。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根本在於“立德鑄魂”。

西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緊緊抓住立德樹人、鑄魂育人根本任務的兩個中心環節——思政課程建設和課程思政建設,實現從學院大腦中樞到每位任課教師、每位學生神經末梢的一體化聯動,引導學生了解世情國情黨情民情,教育學生富有中國心、飽含中國情、充滿中國味,培養“頂天立地”人才。

在以前的傳統教學模式中,思政教育獨立於專業課程之外,自成一體,形式單一。“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合力育人價值沒有充分體現,課堂主陣地的思政教育未能有效開展,該學院思政教育工作缺少有力抓手。

將“案例教學”作為強化教學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突破口,以久久為功的姿態實行教改再創新,教學面貌明顯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陳澤媛老師在《勞動與社會保障》課程進行之前,喜歡先跟學生分享幾分鐘的課前新聞播報;陳朝兵老師心細如髮,不辭勞苦制定了密密麻麻的《課程思政元素總覽表》;謝小芹主張從歷史文化、著名人物切入以加強價值引領,並保持持續的專業研究以傳遞正能量與正確價值觀;章羣老師與西南交通大學組建跨院校、跨學科項目團隊,承接四川省民政廳《四川省養老服務條例(專家建議稿)》的委託起草任務,並擔任項目組負責人……

該學院通過對社會現實問題、國家治理政策及理念的分析與認知,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國家的建設成就,從而塑造其理論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並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其家國情懷,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2013級公共管理碩士羅雅宏主動投身條件艱苦的第一線,先後擔任涼山州鹽源縣大草鄉麥架坪村副書記、第一書記,昭覺縣特布洛鄉谷莫村第一書記,金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2018年10月榮獲“全國脱貧攻堅獎創新獎”。作為一名彝族幹部,他認為:人在難處最知暖,越經歷風雨,越考驗信念,也越容易“逐夢情懷”。要敢於走出“舒適圈”,從“不舒適”到“舒適”再到“不舒適”的循環往復中,實現個人成長和歷練!

近年來,該學院分黨委和黨支部建設有力,黨建和中心工作融合度高,發揮“雙帶頭人”作用明顯,“鑄魂育人”取得了一系列成績,書寫了富有特色的“西財公管答卷”。

對此,該學院分黨委書記趙海程表示:“為黨和國家培養輸送緊缺的卓越公共管理人才,首先是凝聚百年大黨、治理千年大國的需要。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有着九千多萬名黨員的百年大黨,中國是一個有着5000多年悠久文明、9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56個民族和14億人口的大國。凝聚分佈範圍如此之廣的黨心民心,治理體量如此龐大的國家,對任何一個政黨來説都是很大的挑戰。正是黨和國家用人時節,鑄國之重器,育時代新人,就是我們的神聖職責和崇高使命!”(孟琳琳 王中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