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小羽 · 主播 | 凡珂
十點邀約作者
父母傾其一生,都在為孩子努力。
忙事業,忙賺錢,希望給更優渥的生活條件,更好的學習環境。
可有時卻發現,我們給的並非孩子想要的,便與孩子漸行漸遠。
而孩子的成長,又是一場無法撤回的直播,過期彌補無效。
其實,育好孩子,才是父母最該花時間學習和投資的事業。
教書的是老師,培養品行習慣的是父母
看過這樣一句話:“學校只是一個提供學習的場所,而學習成績的好與壞,德育品行的養成,老師的責任只是輔助,其根本還是在於家長。”
深以為然。
老師的職責是傳授知識,而育人的職責在於父母。
電影《未來機器城》,小麥是個“新留守兒童”。
雖然小麥和媽媽生活在一起,但媽媽沉溺於機器人帶來的娛樂中,對小麥疏於關愛,導致小麥養成各種惡習。
陪媽媽看新品發佈時,小麥被足球吸引,她便不管不顧的在電梯上逆行,和維護秩序的機器人警察對着幹,未經允許在機器人的研發中心四處亂竄。
出現這樣的情況,媽媽卻視而不見。
上學時,老師在台上賣力講課,而她卻在下面四處張望,無心聽講;
有時趁老師不注意,上課期間偷偷溜出去;
看不順眼的同學,便用暴力解決,導致沒朋友,只能一個人玩耍。
雖然這些行為不好,但媽媽從不過問,以為交給老師負責就可以。
因缺少家人的愛護,讓小麥成為一枚貨真價實的熊孩子:叛逆,脾氣暴躁……
這就像在現實生活中,缺少父母陪伴而造成心理缺失的孩子一樣。
阿德勒曾説:“幸福的孩子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孩子用一生治癒童年。”
孩子成長存在的所有問題,都可追溯到與父母的關係中。
孩子的事,父母最該反思自己。
易經雲:“履霜,堅冰至。”
踩着霜時,便知道寒冷的冬天來了。
其實,看孩子從小的品行習慣,就能夠窺探他以後成為怎樣的人。
而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父母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
教育,教在老師,育在父母。
養好孩子,父母須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父母願意高質量陪伴,孩子更幸福
珍·尼爾森博士曾説:“孩童的兩大需求是歸屬感和確認自己的重要性。”
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的重要性,因內心有愛時,人才會更幸福。
而這取決於,父母是否願意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和無條件的愛。
《少年説》有一期叫“手機才是父母的孩子?”
讀五年級的葉子健,吐槽自己的爸媽愛玩手機。
他説:
我小時候一直以為手機才是父母的孩子。
因為我每次抬頭看他們時,他們都目不轉睛地盯着手機看,我真不知道手機裏到底有什麼好看的東西,竟比我還重要。
甚至,為了圖自己的安靜,不讓我搗亂,還主動讓我玩手機。
説到最後,孩子語帶哽咽道:“爸媽你們放下手機,陪陪我好嗎?”
雖陪在孩子身旁,但心不在焉的父母,讓人揪心。
但這不就是我們與孩子相處的日常嗎?
世上最遠的距離,是我需要你,但你卻在看手機。
其實,低質量的陪伴不如高質量的短暫相處。
奧巴馬曾自豪地説:“我未必是一個好總統,但我一定是個好父親。因為在長達21個月的競選時間裏,我從來沒有錯過一次女兒們的家長會。”
奧巴馬無論身居何位,有多忙,儘量每晚都和女兒共進晚餐,並耐心地回答孩子的問題。
孩子的重要日子,從不缺席。
在自己有限的時間內,給予女兒高質量的陪伴。
女兒感受到在父母心中的重要性,才讓她們更優秀。
心理學家戴維·埃爾金德説:“孩子們最需要知道的是,她們對父母很重要,永遠被愛圍繞。在愛中長大的孩子,她們被足夠的愛滋養,生活會更從容淡定。”
父母高質量的陪伴,是孩子一生的底氣,也是父母最長情的告白。
錢可以再賺,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
《開學第一課》上,董卿説過這麼一段話: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你選擇了賺錢,不去管教孩子。
等孩子長大了,你辛辛苦苦掙一輩子的錢,都抵不過他敗家一年。
一個人事業上再成功,也彌補不了在教育子女上失敗的缺憾!
因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這個夏天杜華備受關注。
杜華工作很忙,忙到快生孩子時,還在談工作,她跟老闆説:“你能不能給我幾個小時,我先把小孩給生下來。”
她是位拼命三郎,產後一個月,便開始創業。
自己創業11年,兒子也11歲了。
她的付出讓事業很成功,並且是行業內的佼佼者,但卻在教育孩子上顯得力不從心。
杜華平時很少陪在孩子身邊,孩子由姥姥帶大。
因長輩從小的溺愛,讓兒子趙楚萇養成許多不好的習慣,不給玩平板電腦,他便直接伸手打姥姥,還懟姥姥聽不懂人話……
杜華深知孩子被慣壞,便讓孩子參加《變形記》去體驗生活,希望改正。
俞敏洪曾説過:“家庭是複印機,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如果複印件出了問題,那麼我們一定要回溯到原件上去找問題”。
趙楚萇也曾在節目中説:“我任性,其實是想留住媽媽。”
杜華承認自己太忙,導致孩子存在很多問題,後悔錯過孩子成長,虧欠孩子很多。
她自責又無奈地説:“作為媽媽是很失分的。”
錢是掙不完的,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便無法彌補。
顏如晶説過一番話,讓人記憶深刻:“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觀眾。我不想錯過你的後半生,也請你一起見證我的前半生。”
父母的關愛與陪伴,無法替代。
千萬別讓孩子用一生修復缺憾的童年。
教育好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業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説:“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終其一生如何成為合格的父母,才是我們最該學習的事。
其實,養好孩子,也是父母自己的一場修行。
看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和父母的關係,就是他和世界關係的投射。”
當父母和孩子有愛相處,孩子便有力量面對一切。
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才是陪孩子成長的意義。
“養育”好孩子,是父母更重要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