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作品《哭泣的駱駝》主要描寫了上世紀七十年代,作者本人在撒哈拉生活期間的生活經歷和周遭故事,重點描繪了西撒哈拉戰爭期間撒哈拉人的愛恨情仇。文章中游擊隊首領巴西里及其戀人沙伊達、其弟弟奧菲魯阿的悲慘命運令人唏噓:為了爭取民族獨立的巴西里被叛徒出賣犧牲,沙伊達受人污衊害死了巴西里被凌辱並處死,而魯阿則為了保護沙伊達也遭慘死。
西撒哈拉位於非洲西北角,西面是大西洋,北面是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東部南部和毛里塔尼亞接壤,面積約二十六萬平方公里,人口約六十萬,該地區磷酸鹽礦藏量豐富,沿海漁業資源豐富,因此被各方勢力所覬覦。
1973年5月,西撒哈拉的人民解放陣線(簡稱西撒人陣)宣佈成立,決定通過武裝鬥爭反抗西班牙殖民主義者,爭取民族獨立。在1975年11月14日,西班牙和摩洛哥、毛里塔尼亞簽訂《馬德里協議》,決定於1976年2月26日前從西撒撤離,結束其殖民統治。協議簽訂後的第二天,摩、毛兩國軍隊都想侵佔該地區並舉兵開進西撒。1976年2月底,在最後一批西班牙殖民軍撤離的同時,兩國軍隊已經佔領了西撒哈拉大部分的戰略要地和據點。面對侵略,西撒人陣開始了長期的游擊戰爭。
“世界上沒有第二個撒哈拉了,也只有對愛它的人,它才向你呈現它的美麗和温柔,將你的愛情,用它亙古不變的大地和天空,默默的回報着你,靜靜的承諾着對你的保證,但願你的子子孫孫,都誕生在它的懷抱裏。”三毛在書中描述了撒哈拉威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正因如此,反抗陣線的戰士不惜賣掉家產來進行鬥爭,但是在摩洛哥絕對優勢的國家和軍隊面前,撒哈拉威人的反抗顯得弱小無力,更多的當地人選擇了投降和順從,從而也造成了三毛文章中描寫的慘劇的發生。
1979年毛里塔尼亞宣佈放棄對西撒哈拉的領土主權,而摩洛哥與西撒人陣的武裝衝突一直持續至1991年。摩洛哥目前控制着西撒哈拉約四分之三的地區,而西撒人陣在1976年2月27日宣佈成立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仍不被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所承認,繼續維持着既不是國家也不是殖民地的尷尬境地。駱駝的哭泣並未停止,西撒哈拉的民族自治事業依舊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