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優美”袍子的內裏,早已爬滿了蝨子
中國青年報客户端3月28日電(中青網見習記者 李研)瑞典時裝巨頭H&M;集團一紙“不使用新疆棉花”的聲明,掀起了軒然大波。現在在中國幾乎家喻户曉的這家“明星企業”,事後輕描淡寫地回應稱,先前聲明是為“確保全球範圍內的供應商遵守我們的可持續發展承諾”,“並不代表政治立場”。
事實果真如此嗎?就在不久前的3月8日,因為緬甸政局生變,H&M;集團發表聲明,暫停與緬甸供應商的合作,聲明稱此舉“出於維護緬甸人民的利益”。可見,因政治原因選邊站隊,對H&M;來説並不是第一次。
3月26日,北京,隨着HM品牌新疆棉花事件持續發酵,HM店鋪冷清顧客寥寥無幾。供圖:人民視覺
中國是H&M;集團全球第四大市場,其橘紅色的logo點綴着中國各大城市最繁華的商業街區。這家快時尚行業巨頭寧願相信反華勢力炮製的惡意謊言,“吃着中國的飯、砸着中國的碗”,底氣從何而來?
回顧歷史,在H&M;集團“優美”袍子的內裏,早已爬滿了蝨子。
2019年,時任英國首相特蕾莎·梅曾警告説,“現代奴隸制”蔓延在全球食物、服裝的供應鏈中,“這不是危言聳聽”。作為最成功的的全球時裝巨頭,H&M;集團並沒有自己的工廠,800多個獨立的供應商分佈在歐、亞的勞動力低廉地區。通常情況是,H&M;歐洲總部設計好的方案被送達勞動力廉價的亞洲代工廠,產品再運達全球各地的門店。在2015年的一部揭露快時尚行業陰暗面的紀錄片《真正的成本》(The True Cost)裏,這些代工廠被稱為“血汗工廠”(Sweatshop),H&M;、Zara、Gap等巨頭正是通過不斷壓榨最底層的工人來獲取暴利。
一件俏皮可愛、適合出席舞會的連衣裙只需299元(人民幣),穿過一兩次就被丟到衣櫃的最深處。可是大自然和代工廠的製衣女工們為此又付出了多少代價呢?服裝廠工人拿着少得可憐的薪水,基本權益得不到保障,日復一日重複着枯燥的工作,得不到尊重,甚至連生命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國際勞工權利論壇(Global Labour Justice)2018年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經過與50家H&M;、Gap供應廠員工的569次訪談,報告收到了大量與性騷擾、身體虐待和強迫加班有關的指控。工廠老闆唯一關心的是產量。2019年,印度新德里一家有40名工人因製衣廠起火死亡,只因工廠沒有緊急逃生路線、沒有必要的消防設備。前述紀錄片《真正的成本》記錄着,2012年,孟加拉國的一家工廠發生火災造成100多名員工喪生,而這“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社交媒體上、海報上、廣告上,身姿曼妙的模特展示着色彩斑斕的H&M;連衣裙,傳達着肆意、鮮活、青春、享受的生活觀。但消費者並不知道,那些為這件連衣裙染色、針綴的女工,生活被抽離了生氣,甚至有人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潔雅斯·凱瑟拉威爾(Jeyasre·Kathiravel), 生活在印度南部塔米爾納德邦,為了籌集接受高等教育的學費,在一家H&M;的合作服裝廠工作了兩年。她長期遭受男性上級的性暴力和語言騷擾,最後被殘忍殺害。這宗事件當時曾引發廣泛關注,但這並不是個案。國際勞工組織的一份報告顯示,在柬埔寨、緬甸、斯里蘭卡和印度的代工廠裏,女工們遭受着常人難以想象的性騷擾和言語凌虐。在印度的個別工廠,除了午休15分鐘,工人們沒有喝水、去洗手間的自由。出於養家餬口的壓力,她們不敢為自己發聲,唯有逆來順受。有位女工匿名接受英國《衞報》採訪時説:“我必須服從工頭的命令,不然能怎麼辦呢?”
第三方機構的獨立調查報告顯示,H&M;和其他快時尚品牌對此無所作為。儘管H&M;宣稱對合作方的性暴力犯罪“零容忍”,但H&M;實際上無法監督其代工廠,無法保護代工廠工人的權益。
新冠疫情、全球經濟停擺更加惡化了工人們的處境。在孟加拉國和柬埔寨的服裝出口工廠,大量訂單被取消,數以千計的工人失業。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服裝廠工人巴錫特(Basit)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他17500盧比(約合1577元人民幣)的月工資要養活7口人,但他已經好幾個月沒領到薪水了。但他求告無門,因為他並不是和工廠直接簽訂的工作合同。服裝消費市場年成交額以百億美元計,工人的薪水卻如此微薄;每當風雨搖擺之際,他們又是最早被放棄的犧牲品。
另一個事實是,H&M;一直倡導過度消費,鼓勵年輕人更快速更新衣櫥。H&M;服裝的質量一直為人詬病,而這促使人們更頻繁地購買。一件連衣裙穿過幾次就被丟掉,進入垃圾填埋場,而衣服中的化學成分比如“聚酯”,需要200多年才能降解。據媒體透露,H&M;僅在2019年就有價值41億美元的服裝未出售,其中一些甚至變成了瑞典一家發電廠使用的燃料。
當然,問題並不出在H&M;一家。據披露,全球每年有9200萬噸衣服被丟棄,全球服裝生產總量卻仍不斷上漲,從2000年到2015年,全球生產的服裝總量翻了一番。時裝業生產的服裝遠超需求,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的負擔。
不止於此。服裝行業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化學原料、產生的廢水、温室氣體排放,都對生態環境造成了負擔。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統計,時尚產業每年要“貢獻”佔總量10%的温室氣體、20%的廢水和50萬噸海洋微塑料(相當於500億個塑料瓶)。 曼徹斯特大學的帕斯蒂·佩裏教授認為,時尚業造成的環境污染已成為嚴重的全球性問題。生產一件棉質T恤衫需要2700升水。一些不負責任的工廠將未經處理的廢水直接排入淡水河,造成藻類大量繁殖。服裝染色過程中會釋放大量有毒物質,衣服的洗滌過程也會釋放出微塑料。
H&M;集團被公認為污染最嚴重的企業之一。儘管其用眼花繚亂宣傳策略給消費者一種“認真做環保”的錯覺,但實際上,他們的“環保”僅僅停留在口號和花樣招式上,生態保護從來都不是他們關心的重點。
去年8月,挪威消費者管理協會曾批評過H&M;的“漂綠”行為。H&M;精心推出的ConsciousExclusive2020春夏系列,打出的招牌是,“採用了可持續性的新材料,包括由回收紡織品製成的天然材料Circulose、一種高品質的回收聚酯Renutm,以及過往系列的剩餘庫存面料”。但挪威消費者管理協會強調,H&M;公司沒有也無法解釋這些原材料是到底如何對環境更為友好的。歐洲消費會保護協會認為,高達42%的時裝公司宣稱他們更“綠色”、“更環保”,只不過是一種誇大、欺騙、虛假的宣傳,實際上,H&M;們仍在“廉價而有害”地生產服裝。
不少觀察人士提議,廣播電視媒體、社交媒體應該提及“快時尚”的害處,而不僅僅是娛樂性質的報道,助長過度消費風氣。消費者也應該認識到,在購買行為尤其是過度消費的背後,個人乃至整個人類都要付出高昂代價。至於H&M;,如果不在環保、工人權益等方面作出真正改變,只是偏聽偏信地作一些無謂的表態甚至政治意藴濃厚的“抵制”,終將消逝在時代的滾滾洪流中。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