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相對穩定,薪資待遇有保障,未來對教師的需求量仍處於穩定的增長期,上述特點讓教師成為近幾年的熱門職業。但根據教育部數據,近年來中小學教師隊伍中男性教師比例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2020年小學、初中、高中專任教師中,男教師佔比分別為28.83%、41.19%、44.37%,相較於2015年分別下降了7.44、5.3、4.29個百分點。而且教育階段的層次越低,男教師比例越低。這樣的情況同樣發生在幼兒園。男幼師更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羣體,據教育部公佈的《2017年教育統計數據》顯示,男幼師在專任教師中的比例則不足3%。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教師多為女性,自有原因。但男教師在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隊伍保持一定比例的好處卻是顯而易見的。
男性參與教師工作,不僅能夠正確參與學生的情感認知,也有利於教育中的性別認識的多元化。當前,教育領域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因而改善教師隊伍中男女性別比例的呼聲相對微弱。而且這種情況在某種程度上也契合了人們的成長經歷以及由這個經歷塑造的觀念。但是,並不能因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存在,就能説明這個現象就是合理的。改變這個現象,當然不能靠“拉郎配”,而是要靠觀念改變,當幼兒園和小學教師的收入水平足以給那些有志於此的男性和女性以體面的生活,相信人們會不請自來。現在一些中小學引得名校碩士生甚至博士生紛至沓來,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