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做適合自己的作業 作業“分層”將成常態
新學期,廣州小學如何減輕作業負擔?
讓學生做適合自己的作業 作業“分層”將成常態
羊城晚報記者 蔣雋
9月新學期開學後,孩子們有望告別重複性、低效率的作業了。日前,中央“雙減”政策明確提出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學校要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家庭書面作業,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
廣州小學將如何落實“雙減”政策中關於減作業的要求?羊城晚報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學校設置“作業清單”嚴控作業量,不同學業程度的孩子將有不同的作業,同一班級作業“分層”將成常態。老師們也挖空心思設計形式多樣有趣味的作業,提高作業質量,增強學習效果。
學校探索分層、彈性作業制度
開學後,廣州各小學將如何佈置作業,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羊城晚報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學校已經進行了作業設計與實施的探索與研討,並對教師進行了培訓。
海珠區實驗小學副校長簡敏豪介紹,此前海珠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已經開展了“加強作業管理,提升教學質量”專題校本培訓活動,“上學期已經在校內探索實施了多樣化、分層、彈性作業,新學期開始正式制度化的推行。”
“此前已經嚴格執行一、二年級不佈置家庭書面作業、三至六年級作業不超60分鐘、不讓家長批改作業等要求。在此基礎之上,新學期將對一、二年級學生給出複習和練習建議,家長可根據孩子的學習程度自由決定做不做、做多少。”簡敏豪介紹,此外,學校層面彙總各學科集體備課經驗和專家意見後,給出各年級和各學科的作業清單,詳細規定作業內容、形式、數量,給出老師詳細的作業佈置指引。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副校長江偉英介紹,該校主要從三方面入手落實要求:基於各年段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設計內容與層次有別的作業;作業設計有彈性,基於學生個人學習基礎與學習精力自主個性化選擇完成;梳理出多元作業清單,供學生個性選擇完成或參考清單自創作業內容完成;嚴控作業完成的時間,在校內有專門時間作為保障,在課外嚴控作業難度。
廣東實驗中學荔灣學校校長丁之境介紹,開學後將實行作業備案制度,各學科老師將作業類型、作業內容、作業量等報學校審批、備案,便於學校檢查。此外,學校將開展分層、彈性作業的研究和探索。
不少學校設置無作業日、無作業週末
“一二年級不佈置家庭作業,能夠掌握課堂知識嗎?”孩子9月入讀小學的家長陳女士對此仍有疑慮。
根據“雙減”政策要求,減少機械、無效作業是關鍵。每個孩子都要有適合自己的作業,作業的分層、彈性和個性化成為必然。
江偉英介紹,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語文科利用每天午會時間完成字帖作業,既保障了一、二年級字詞鞏固和書寫訓練的質量,又改良了三到六年級傳統的抄寫作業,加上課前五分鐘聽寫詞語過關,把基礎打紮實。同時,提供“天生愛表達”線上課程,有效提升學生的閲讀理解和寫作的能力,培養邏輯思維能力。英語低年段以“磨耳朵”、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為主。中高年段以“作業超市”的形式佈置分層作業,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作業內容,減少機械性的抄寫作業。
海珠實驗小學所有學科作業都區分基礎題和提高題,程度比較好的孩子,可以不做基礎題直接做提高題。
華景小學校長黃瑞萍介紹,學校要求老師佈置不超綱、有梯度、有選擇性的作業。由班主任統籌班級各學科作業,黑板專門留出一塊讓每天每門課的老師寫下作業,一天的作業量一目瞭然,避免了老師們可能扎堆佈置導致某一天作業量比較多的情況。“各科作業分兩層,避免重複、沒有意義的作業,如果學生聽寫能過關,字詞一個不抄也可以,以此激發孩子們主動預習和複習的內驅力。”
此外,不少學校還設置了無作業日、無作業週末等。例如,海珠實驗小學的同學可以獲得有條件的免作業,例如測驗全對或連續5天作業得A的同學,可獲得免作業卡一次,需要時使用。週六週日不安排書面作業,而是提出親子閲讀、社會實踐、勞動教育建議,讓家長自行給孩子安排。
黃埔區怡園小學週一到週五設置一天作為無作業日,讓同學們探究自己喜歡的興趣和知識。
作業形式出新,老師頗費心思
減作業不能減質量。老師們得動腦筋研究形式多樣、內容有趣的作業,同時融入研究性和思維品質,讓孩子好奇、探究、掌握知識。
天河第一小學是天河區“作業設計與實施”的試點學校。校長王曉芳介紹,學校已經組織了多次研討會、論壇等,老師在日常教學中探索和總結經驗,各科都設計了很多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作業,激發孩子內驅的學習興趣。
例如該校聶亞婷老師將三年級語文“昆蟲寶貝,你好!”的學習項目化,設計作業是畫一畫“昆蟲的自畫像”,説一説“蠶的一生”,寫一寫“觀察日記和昆蟲童話”。讓學生在閲讀過程中不斷積累,學會探究;在探究中學習表達,最終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數學老師劉彩珍設計了“認識人民幣-兑換人民幣-模擬購物”的分層作業,讓低年級同學很快對貨幣、單位有了概念。
海珠實驗小學英語科組將作業分為“基礎性作業”“活動性作業”“合作性作業”和“探究性作業”四大類,並分成“必做作業”“選做作業”和“自選作業”三大項。比如低年級的活動性作業是為歌曲、小詩設計動作;中高年級的學生 “輕鬆用英語”,進行英語趣配音,用英語去超市購物或問路等。
信息化手段是減負增效的好幫手。各種共享資源和資料是老師們設計作業的好幫手,大數據的收集與分析,清晰明瞭指明瞭學生缺點、弱點,反饋作業效果。
海珠實驗小學數學科計劃本學期開始,使用電腦系統裏的錯題收集功能,以便教師指導學生進行針對性的練習,提高學習效果。
各種閲讀、背誦、視頻、拓展APP等工具,成為作業多樣化的載體。簡敏豪表示,老師們基於學科的特點,跨界實踐,融合創新,提升作業的實用性和趣味性,為學生提供“自助餐”式的安排。
建議
家長要轉變“學習就是刷題”的觀念
天河第一小學一線教師楊黎明指出,老師在作業佈置中極易出現四大誤區:憑經驗和教材內容制定作業目標、作業評價標準粗糙或欠缺標準、作業設計的能力導向功能不明顯、不重視學生主體地位。
黃瑞萍指出,“雙減”提高了對老師的要求,老師必須授課精準、課堂高效、課後總結,更加關注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因此老師也要轉變觀念,不要守着舊的教學方式,或覺得增加了教學負擔。長遠來看減負增效的教學方式符合老師的專業上升規律,老師也會受益,同步正向發展。
同時,家長也要轉變觀念,不要認為學習就是刷題、分數就是一切。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吳穎民表示:“沒有一個正確的教育質量觀,大家就講不到一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共同的教育追求。孩子的綜合素質、學術能力不是會背多少、能做多少題,而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校也要給予老師專業提升的支撐。海珠區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陳兆興建議,學校對作業管理要出質量,形成計劃—執行—總結—檢查的有機循環、責任和權力的統一,做好頂層設計,從佈置、批改與反饋三個維度做好作業管理工作。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