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家長和老師怎麼爭,躺槍的都是學生,輸的都是家長。
執筆:張大貓
編輯: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説起國內的教育,其實一直存在爭議,雖然這些年教育制度一直在完善之中,但不得不説,因為種種原因,時至今日,很多地方依然飽受詬病,其中讓人討論最多的一點就是學生們壓力太大了。
我記得從我小時候就一直在喊“給學生減負”的口號,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相比實施計劃的時間,我們取得的效果其實並不明顯,而且有些時候方向可能還“跑偏”了。
因為響應“減負計劃”,很多地區學校都提出了“家校合作”的模式,即要求家長和學校的老師一同完成孩子的教育過程。
原本還十分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的家長們,卻在學校“得寸進尺”的情況下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家長終於崩潰,有的甚至掀起了“反抗的大旗”。
“我就退出家長羣咋了?”寶爸怒吼老師,引得了無數家長的點贊
“我就退出家長羣咋了?你們老師上課不用心教,下課了還得找我們家長給孩子改作業,那我還要你們幹啥?我要是有這麼多時間看羣消息,我不會自己教嗎?”
“不僅如此,每天不是讓我報補習班就是幫改作業,我都照做了之後還得昧着良心説老師辛苦了?我教的我改的,到底是誰辛苦啊?”
上面這些犀利的言辭不是某個家長自己在家發牢騷,而是一位被寶爸的真實怒吼,因為長期被老師的不作為折磨,這個家長終於不再隱忍,直接選擇了跟老師對剛的方式。
最近在很多平台上,一個寶爸怒斥老師的視頻都獲得了極大的關注量,上面的犀利言辭也都出自這個寶爸之口。
幾乎每條視頻下面都有許多評論,並且是一邊倒趨勢的支持這個寶爸,很多人都評論“感同身受”。但是大家在評論之餘也都表示,雖然很贊成這個寶爸,但自己卻只能繼續忍受。
從這些點贊來看,我們不難發現,這種情況不只發生在一所學校,而是大部分學校有這樣的現象。很多人都不止點贊,還直接留言“説得好!”“乾的漂亮”
現在的“家校合作模式”,效果到底怎樣?
自從“家校合作模式”開展以來,效果似乎並不如人意,很多網友都留言説,“世道變了”。
“以前的老師教書改作業教育孩子,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畢竟做這個行業,吃這碗飯,就得幹這些事。
但現在卻不一樣了,尤其是小學的老師,幾乎每天都會在羣裏宣揚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是最主要的,然後就堂而皇之的把一切都扔給了家長。”
“以前的小學老師,一個人帶一個班級四五十人,數學語文思想教育都能教,還要安排佈置作業、批改作業、安排考試、出試卷,但現在的老師,只會督促家長們教育孩子。”
不過也有網友表示擔憂,“現在的學校都這樣,這也成了趨勢,大部分家長雖然不爽,但只能忍受,如今你這個家長雖然嘴痛快了,但你不會擔心孩子在學校受委屈嗎?”
由此可見,雖然這種“家校合作”一直在被推廣,但是顯然大多數家長並不買賬,同時也苦不堪言。無論怎麼看,都不是解決學生負擔的合適手段。
其實不論怎麼爭,輸的都是家長
雖然當下的方式讓很多家長不爽,甚至也不乏上文這種脾氣火爆敢於“硬剛”的家長,但無論怎麼看,到頭來輸的都是家長。
因為不管家長和老師誰更佔理或者更佔上風,受傷害都是無辜的孩子,輸的自然就是家長。
而之所以會存在種情況,到不一定是“家校合作”模式本身問題,問題的根本在於家長和老師。沒把自己的責任弄清楚。
這一點是造成家長和老師之間產生爭執的最根本原因,老師沒盡到到自己的職責,家長也忽略了自己的責任。
老師本身的責任就是教書育人,給孩子講解知識,批改作業這些都是老師應該做的,家庭教育再怎麼重要,也不應該和學校的教育存在衝突,這是兩個問題,並不能相互取代。
老師如果把批改作業的責任都丟給家長,顯然是沒盡到自己的職責。而家長的責任則是儘量配合老師,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配合學校工作,適當的督促孩子、輔導孩子做作業也是應該。
如果雙方都把自己的責任忽略了,而過於強調對方的責任,那麼最後就會形成衝突。甚至是難以調和的矛盾。
當初于謙因為孩子上學的事發愁時,郭德綱曾公開表態,“孩子上學,我花了錢了,那麼在學校的事就都是老師的事,教書、批作業跟我也不挨着,家長會我都沒去過。”
不過,郭德綱話雖然説得狠,但在自己的責任上卻從未推辭,這一點從郭麒麟言談舉止我們就能看出來。
錦鯉媽咪有話説
總之,如今的情況不管是因為什麼原因造就的,事實上學生的壓力並未減輕多少,老師和家長之間的矛盾反而被激化了,而有一部分依然兢兢業業的老師卻也跟着躺槍。
這樣的局面顯然不是任何人想看到的,只希望老師和家長們都能好好想想自己的責任,好好在教育這件事上盡到自己的責任,畢竟孩子是無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