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憐憫十七年來兢兢業業、勵精圖治的崇禎皇帝,在李自成大軍攻陷北京前,上天曾經給了明朝最後一次翻盤機會,可惜被崇禎君臣錯過了。作為明朝的最高統治者,崇禎皇帝固然難辭其咎,但時任內閣首輔(相當與宰相)的魏藻德則更是罪不可恕。
上天給了大明最後一次機會,李自成主動提出議和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的大軍開始步步逼近北京。一向崇尚天命的李自成請善於占卜的軍師宋獻策算一卦,看農民軍是否能攻破北京?
宋獻策算出的結果是,如果三月十八北京城下雨,則北京一舉可破,如果不下雨,則北京城難以被攻取。三月十七開始,北京城外下起漂泊大雨。李自成大喜過望,在大雨中於十八日上午,開始向北京城發起猛攻。
先不説宋獻策算的準不準,但以當時北京城攻守雙方的軍事實力而論,北京城將被攻破已經毫無懸念,但李自成卻提出要與崇禎議和。
李自成提出的條件,簡直讓人難以置信
李自成派出的談判代表是明朝投降過來的太監杜勳。杜旭帶來了李自成的三個條件:
一、請崇禎皇帝封李自成為王,將西北劃歸李自成管治;
二、撥給農民軍軍餉紋銀一百萬兩,農民軍立刻退守河南;
三、農民軍不聽朝廷調遣,不接受皇帝召見,但農民軍願意為朝廷平定其它農民起義軍,並願意派兵阻止關外的清兵南下。
對於李自成為什麼願意在攻破北京之際提出與朝廷議和,至今還沒有一個能令人信服的理由,但這對城中的崇禎皇帝來説,無疑是一次天大的好消息,並且李自成提出的條件,實在太寬大了,天下是還是老朱家的,皇位還是自己的,其他的還有什麼不能答應。
吳三桂已經率兵在趕往北京的路上,議和如能成功,北京城就有希望保得住,即便日後雙方都變卦,議和談好的條件都不算數,但只要崇禎能順利離開北京前往南京,就能積蓄力量,再與農民軍作戰,到那時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當朝首輔裝聾作啞,崇禎錯失良機,崇禎已經暗自下定決心,同意李自成提出的條件。於是崇禎問身邊的內閣首輔魏藻德:“這個議和條件怎麼樣?現在事情緊急,請直説行還是不行”。魏藻德是狀元出身,口才極佳,平時口若懸河,滔滔不絕。這時面對崇禎的發問,閉着嘴巴,一句話也不説。
崇禎急了,走到龍椅背後,再次問魏藻德,魏藻德跪下來一個勁磕頭,還是一句話不説。崇禎無奈,只好命親信太監再與李自成接觸,同時向李自成的談判代表杜勳説:“我計議已定,另外會有旨意”。
從上午拖到下午,談判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李自成忍不住了,這分明是朝廷的緩兵之計,再等下去各地救援北京的兵馬將至。李自成再次派一名投降過來的太監申秀芝入城,面見崇禎皇帝,這次李自成就沒上次那麼客氣了
武力逼宮,在申秀芝轉達的話中,李自成先是把崇禎大罵一頓,然後明確的表明,請崇禎皇帝投降,並讓出皇位。時機稍縱即逝,崇禎皇帝已經被逼到了死角。
崇禎一聽申秀芝的話大怒,表示自己寧可一死,也絕不投降。談判就此破裂,崇禎君臣錯過了上天給他們最後一次翻身的機會。
接到消息的李自成立刻下令攻城,太監曹化淳率先打開城門投降,緊接着其他城門也紛紛開城投降,北京就此被農民軍攻佔。崇禎皇帝實現了自己的諾言,上吊身亡,免去了被俘的屈辱,建國276年的大明王朝就此滅亡。
聰明人魏首輔的結局,而那位末世首輔魏藻德,北京城破後,被農民軍關押了起來,因為他官大,享受的是單間的待遇。魏藻德眼看其他房間裏被關押的明朝官員,很多都被農民軍重新起用並任命為官,於是他就隔着門縫乞求:“新朝如欲用我為官,就把我放出來吧,別把我鎖在這裏。”
當時農民軍的大將劉宗敏正在向京城裏明朝的官員追餉。魏藻德這一喊,反而提醒了劉宗敏。
劉宗敏把魏藻德提入廳堂親自審問,用夾棍夾魏藻德的十指,邊夾邊問:“你官居首輔,為何把國家治理的亂成這樣?”
連農民軍都看不起魏首輔的所作所為,魏藻德一邊疼的像殺豬般嚎叫,一邊回答:“我只是個書生,不懂國家大事,是因為崇禎無道,才把國家弄成這樣。”
劉宗敏一聽大怒:“你一個書生考中狀元,為官三年就升為首輔。崇禎何處對不起你,你竟敢誣陷他為無道昏君!”
劉大將軍嫌罵着不過癮,還親自下堂,用力扇了魏藻德數十大嘴巴子。棠下的士兵見狀,夾棍猛扯,魏首輔十指皆斷。
惶急疼痛之下,魏藻德大呼:“我有一女兒,情願獻給將軍為妾!”
劉宗敏聽後,立即把魏澡德的女兒帶來,姦污後送入軍營,任憑軍士侮辱。
不過對於想用獻出女兒試圖脱身的魏首輔,劉宗敏更加看不起他,嚴命兵士嚴刑拷打,最後魏藻德腦袋被刑板夾裂,腦漿迸流而死。
魏藻德死了,農民軍又把他兒子抓來索取銀兩。
小魏叩頭説:“我家裏確實沒有銀子了,如果我父親活着,還可以向門生故舊借銀,現在他死了,哪裏去找銀子?”
農民軍小頭目聽他這樣説,揚手一刀,砍下小魏腦袋。
回顧魏首輔的所作所為,其一家也算是死得其所,難怪崇禎會在死前説出“文臣個個可殺”的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