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附加題,學生答少了6匹馬,老師判錯
一年級孩子的數學題,説難不難,説簡單也不簡單。
因為一年級的孩子思維相對比較簡單,不會把問題想得太複雜。所以,他們在遇到數學附加題的時候,往往會失去分數。
比如下面這道題目:
有12匹馬,走了5匹,又走了1匹,問少了幾匹馬?
就有同學這樣列式:12-5-1=6(匹)
很可惜,老師看見之後,給了一個大紅叉。
先來看看孩子的思維:
問題是少了幾匹馬,腦袋裏就開始想“求少了多少的題目,應該用減法。數字12最大,5和1都是小的數,所以用12-5-1,答少了6匹馬。”
但是,仔細一思考,12-5-1的求法實際求出的數字是還剩下多少匹馬。而題目中的少了幾匹馬,具體的意思是走了多少匹馬,所以,這個解答是錯誤的。
正確的解答應該是5+1=6(匹)。
雖然,兩種思考的答案都是數字6,但是這個題目的計算仍然是錯誤的。
一年級的孩子很容易因“多”或“少”而把題目的思維想錯方向。
數學更多時候不是看最後的數字答案,而是看過程分析,也就是思維過程,有理有據才能更好地建立起思維的邏輯。
再來看這樣的一個題目:
10個小朋友在操場上玩捉迷藏,已經捉住了2個人,還藏着幾人?
有同學解答如下:
10-2=8(人)
這個解答過程是錯誤的,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錯誤的呢?
在年幼的時候,我們經常玩數數的遊戲,總是把數數的那個人給漏數進去。除了自己,其他人都數了一遍又一遍,就是沒有找到差的一個人在哪裏。
這道題目也是如此,10個小朋友捉迷藏,捉其他小朋友的人是不會藏起來的,所以還藏着10-2-1=7(人)
如何看待這些附加題
一年級的附加題,雖然考孩子的思維,但是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些題目呢?
一、個人認為不必緊張
孩子的思維能力在低年級時期本來就不夠全面,有所疏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所以,即使孩子附加題沒有做對也沒有太大的關係。
二、一年級的孩子應重視基本的計算能力
孩子年齡小,思維跟不上,我們能夠理解。但數學的計算能力沒有起來,算什麼都慢吞吞的,後期孩子的學習可能就會出現較大的影響。
這個時候,建議孩子每天進行必要的計算能力訓練,每天練一頁的口算都是應該的。
在一、二年級階段,將加減和乘法運算不斷強化,不僅步驟方法正確,計算還要準確,而且還要在短時間內快速反應。
三、三年級後注重訓練孩子的圖形化思考能力
三年級的時候,可以用和差倍問題來訓練孩子的圖形化思考。
比如弟弟有10元,哥哥的錢比弟弟的3倍多3元,問哥哥有多少元?
第一步將弟弟的一份畫出來,再畫出哥哥的3份多3元,讓孩子能快速看見具體的解題方向。
這樣的題目有一個好處就是讓孩子看見自己的思維過程。我們要訓練孩子們的思考能力,只是靠腦袋想是不會深入的,只有將思考的過程用畫圖的方式表現出來,我們才能更好地訓練到孩子的思考能力。
這就是畫圖解答題目的真正意義所在。
結束語
一年級孩子的數學附加題,有各種各樣的陷阱,不是所有學生都能答對,更多就是為了拔優,看看哪個孩子的思維更靈活。
你有沒有遇到過什麼奇葩的附加題目,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