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近年來,聊城全市上下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羣眾滿意度不斷提升。為充分展現聊城教體事業改革發展的生動實踐,展示學校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和新時代校長風采,傳遞好聊城教體聲音,即日起,《校長説》欄目將通過圖文、視頻專訪、直播連線等形式與您見面:講述辦學歷史,交流辦學特色,闡釋辦學理念,分享辦學經驗,聚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共話聊城教體事業高質量發展。
張民華:
課堂、課程、課題
成就教育人生
陽光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 張民華
記者 張超 通訊員 竇偉
學校簡介:東昌府區陽光小學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踐行“陽光”核心教育理念,遵循“做陽光人,行陽光事”的行為準則,用心教育,享受教育的幸福。發揚“負責、感恩、合作、變革”的陽光精神,打造“温暖、大氣、公正、開放”的陽光教育品牌,努力使學校成為“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新樣態學校,形成了“紅色傳承為重、智力開發為要、教研一體為主”的辦學特色。學校曾榮獲“全國優秀少先隊集體”、“全國國際象棋特色學校”、“全國特色學校”、“全國教育科研先進集體”、全國“黨史國史主題教育典型案例”學校、“山東省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學校”、“山東省校本研究先進集體”、“山東省文明校園”、“山東省中小學‘一校一品’黨建示範學校”、“山東省殘疾兒童隨班就讀示範學校”等殊榮。
“近30年的教育生涯,在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有了自己對教育的理解。一是課堂大於天,課堂教學質量是優質學校最基本的保障;二是有什麼樣的課程,就有什麼樣的學校;三是課題是驅動教師專業提升的利器,泛指校本教研。”張民華直言。
1993年中師畢業後,張民華在陽穀縣石門宋中學工作了8年,2001年調到東昌府區興華路小學。站在初中的高度看小學課堂教學,張民華提出了“為讓孩子變聰明而教”的思維教學理念,崇尚簡潔、清晰、高效的課堂教學,基本完成了經驗教學向科研教學的轉變。
2013年張民華被選調到東昌府區鼎舜小學任校長。站在校長的角度看教育,提出“做有尊嚴的文化人,有信仰的教育者”的教師理念,完善“課大於天,課堂大於天”的課堂理念,“有什麼樣的課程,就有什麼樣的學校”的課程建設理念,在這三種理念的支撐下,在短時間內扭轉了校風,基本完成從關注課堂到關注課程的轉變。
2017年,張民華調任東昌府區陽光小學校長,怎樣助力學校騰飛是面臨的新課題。通過觀察、座談、分析,確立了校本教研推動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辦學思路,圍繞校本教研,完善教學管理制度、教師管理制度,採取“不適則改”的原則,狠抓了以下幾項重點工作:1.國家課程1+1。所有的國家課程除了教材學習外,都有拓展課程,比如語文:教材+寫字、閲讀,每天上午25分鐘早讀,1-6年級能背誦480首古詩詞,下午25分鐘寫字指導課,晚上30分鐘親子閲讀,每學期大約提前3-4周結束教材學習,進行整本書閲讀教學;數學+計算能力、思維訓練,每堂課前3分鐘計算比賽,每週一節思維訓練課;英語+自然拼讀,科學、信息技術+創客,道德與法治+紅色文化,音體美+項目訓練,所有拓展課程都有教學時間、有老師、有質量檢測,質量檢測結果納入學科教師的教學成績,張民華認為這是學校能堅持做課改的法寶。2.活動課程精彩紛呈,比如一年級的入校課程編成《立規養習》校園讀本,開學第一週,用朗朗上口的兒歌,幫助新入校的孩子適應小學生活,立規養習;班隊會,每學期選擇優秀課例編撰《少先隊活動課》校園讀本;升旗儀式編撰《歷史上的今天》校園讀本。3.家校共育課程落到實處。每學期一次家長進課堂,每月一堂家長學校課程,親子共讀評選小名士、小學士、小博士、書香家庭等等。通過在實際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吸納志同道合者組建團隊做課題研究,小課題的選擇很有意思,比如午餐,學校是一葷一素一主一湯一水果,不能點餐,剛開學還新鮮,時間一長就膩了,因為餐費限制,菜品質量很難提升,學校就有一位老師研究“怎樣通過改變吃飯的心情讓孩子愛上學生餐”;學校佔地20畝,在校生2916人,活動場地小是我們學校的突出問題,很多老師選擇研究“怎樣最大限度利用空間”等等。
“對教育教學的追求永無止境,我滿懷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敬畏,奔赴在教育人生之路上。”張民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