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每年寫好一篇論文又何妨
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曹範學區學校 邢介進
現在對於中小學教師寫論文之事,眾所紛紜,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中小學教師只要教好書、上好課,把學生教好就行,沒有必要操那閒心,費那“苦”功夫,整那“破”論文;有的則堅持“搞課題、做研究、寫總結、整論文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的一條路徑”。其實,教師將最近一年來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沉澱一下,梳理一下,昇華一下,轉化為“成果”,與大家分享一下,讓大家借鑑一下也未嘗不可。
大而言之,中小學教師寫論文,一是一項考核指標懸在頭上。
某縣在2018-2019學年教研計劃中寫道,加大骨幹教師培養力度,各中小學要按照“四個一”的要求遴選培養優秀教師和青年教師,即每人主持或參與一項省市縣級研究課題,每學年拿一節縣級公開示範課,每年做一次專題講座,每年發表一篇專業文章。某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實施方案》明確指出:“在全校繼續開展‘五個一’活動,以此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步伐。‘五個一’的內容是:每學期上一節優質公開課、寫一份優質教學設計、寫一份優質説課稿、寫一份優質教學反思(教育論文)、寫一份優質評課稿。俗話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教師寫論文,是一項硬任務,“死” 槓槓。為了完成“任務”,對上有所交代;為了成為一名骨幹教師,對自身專業有所成長,有這些“條條槓槓”,“逼”你就範,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二是一份榮耀擺在面前。
我們不妨先算一筆教學職業生涯的小賬。假如我們每年都能寫一篇像模像樣的論文能正式發表或獲獎,當我們退休之時,就會積攢二三十篇,把它們彙編成冊,這本作品集一定會為自己的教學生涯增添一份成就感,增加一份自豪感,增長一份滿足感。
我們再算一筆論文“總賬”。 當我們退休之時,對發表獲獎的論文進行梳理歸納,分為幾個篇章,再弄上目錄,加上個“序”,設計個封面,一本成果集就此整理完畢,一種欣慰感便會油然而生。再説,對自己發表獲獎的論文進行整理和歸納的過程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樂趣。
三是一種特殊意義藏在心裏。教師寫作對於教書育人來講有着特殊的意義。中小學教師不僅要“在其位謀其事”、“在其位謀其本”,還要“在其位謀其力”,其“事”在教學,其“本”在課堂,其“力”在反思。教師通過反思教育教學,有助於自己檢查疏漏、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進而提升到理論的高度,寫成文章。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廣大教師應該積極投身於教育科研工作中,平時注意多觀察、多研究,勤於學習,善於動筆,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同時教師勤積累、常反思、多動筆,對於形成學習和研究的風氣、提高自身業務素質、促進專業成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小而言之,一己私利握在手裏。現在教師職稱評聘中,已經淡化了對論文的要求,如,某區《教育系統專業技術崗位聘任賦分指導標準中指出:公開發表論文限一件,且論文撰寫內容必須是教育教學或教育管理方面內容。同時具備CN和ISSN刊號,不包括學報、論文集、增刊、副刊、特刊、專輯等。2000字以上,第一作者賦分,國家級2分、省級1分。雖然國家級論文有原來的4分降為2分,省級論文有原來的2分降為1分,但是假如我們撰寫的論文符合要求,在評聘時還是可以加分的;遴選培養優秀教師和青年教師,也是要用到論文的;我們搞課題研究,也需要寫論文的。
寫到這,讓我想起一個小故事:從前,有兩座山,兩座山上各有一座廟,兩座廟裏各有一個和尚,兩個和尚都下山挑水吃。天長日久,兩人便成了妤朋友。就這樣,在每天的挑水中,不知不覺過去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沒有下山挑水,右邊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過頭了”,可是第二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還是沒有下山挑水,第三天、第四天……一個月過去了,左邊山的和尚還沒有來挑水,右邊那座山的和尚擔心起來:“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過去拜訪他。” 可是,等他爬上左邊這座山的時候,遠遠看見他的朋友正在廟前打太極拳,容光煥發,沒有一絲的憔悴。他不僅好奇地問:“你巳經一個月沒有下山挑水了,難道你可以不用喝水了嗎?” 左邊這座山的和尚説:“來來來,我帶你去看。”他帶着右邊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廟的後院,指着一口井説:“這五年來,我每天做完功課後,都會抽時間挖這口井,即使有時很忙,也從不停止。如今,終於挖出了水,我再也不必下山挑水了,我可以有更多時間做我的功課,打我喜歡的太極拳了。”這則故事,給我們的啓發實在是太多太多。我們應該像左邊山的和尚那樣,為自己挖一口成長的“井”,讓“泉水”汩汩而出。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為一名中小學教師,要教好書、上好課、教好學生,就必須“終身”學習。退一步講,就算是為了自己的哪點功利,每年寫一篇論文,提升一下自己的素養又何妨?
壹點號智簡課堂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