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技術指標講解第一篇

由 泉亮霞 發佈於 經典

K線的由來

K線圖是用來記錄投資市場行情價格的圖表。因其形狀如同兩端有蕊芯的蠟燭,故而在西方稱之為蠟燭圖。蠟燭圖來源於日本,在日本稱之為“罫線”,“罫”發音為“kei”,於是西方人以其英文第一個字母“K”直譯為“K線”,K線由此發展而來(中國人習慣性稱之為陰陽線)。

K線圖產生於日本德川幕府時代。1710年以後,日本大阪的堂島大米會所開始經營世界最早的期貨合約,K線圖就是為記錄大米每天漲跌的價格由日本商人本間宗久於1750年發明的。K線於1985年傳入美國,與美國的竹節圖匯合,並稱為“兩大主圖”。隨後K線由美國傳入台灣,然後由台灣傳入大陸,至此中國人開始瞭解並應用K線。

K線圖實際上是為考察當前市場心理提供了一種可視化的分析方法,它簡潔而直觀,雖不具備嚴格的邏輯推理性,但是卻有相當可信的統計意義,真實、完整地記錄了市場價格的變化,反映了價格的變化軌跡比之西方的線性圖,K線圖技術要早100年左右,且其信號更豐富,更直觀,更靈活,更提前。經過近300年的演化,特別是經過西方社會近20年的推廣,K線圖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全世界的證券市場、期貨市場、外匯市場等領域,成為技術分析中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