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缺經濟”一去不復返了

  【青年學子説】    

“短缺經濟”一去不復返了 

講述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曹健

我們這一代90後,親歷了各種家用電器“飛入尋常百姓家”。我的童年是在單位大院裏度過的,那時候誰家要是有了“大電視”,誰家就成了小朋友們都愛去的“電影院”。彷彿一夜間,大彩電、電腦等“大傢什”就進入了千萬“小家庭”。彼時,我在課本上學到了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精神,才開始懂得小小的家電行業背後,正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發揮作用。

1992年春天,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等重要論斷。一時間,思想理論界非常振奮,欣喜“東方風來滿眼春”。在當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上,中央作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大決策。伴隨着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民營企業快速發展壯大,商品供應從緊缺緊俏到琳琅滿目,“短缺經濟”一去不復返了。我所在的“小家”,生活條件也因此得到極大改善,實現了從温飽到小康的跨越。

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親歷者和受益者,我對經濟學很是嚮往,也充滿感情。雖然報志願時我還不懂高深的經濟學原理,但是樸素的經世濟民情懷早已在我心中埋下“經濟”的種子。進入大學後,隨着學習和研究的深入,我越發體會到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大決策是何等正確。

大三暑假,我和同學前往福建晉江開展實踐調研。在晉江城市展館參觀時,工作人員告訴我們,20多年前,晉江的工業還處於“家家點火、户户冒煙”“低端競爭、富而不強”的階段,如今的晉江已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百強縣”前列。究其原因,就是晉江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發展經濟。“晉江經驗”是中國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生動詮釋,正是這豐富多彩的地方實踐,不斷充實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涵。

在經濟學的學術道路上走得再遠,我也記得當年經世濟民的初心。我所在的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曾參與國家許多項重要經濟政策的研究與論證,老師也常鼓勵我們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作為國發院的一名學生,我深感責任重大,唯有努力學習實踐、掌握過硬本領,不斷參與經濟政策的學習和研究,才能不負重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的豐富和完善盡一份力。

《光明日報》( 2021年04月01日 06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42 字。

轉載請註明: “短缺經濟”一去不復返了 - 楠木軒